一、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口腔技能考试细节解读
近日,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相关调整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关注。考试时间的调整、考核项目的增加以及考试内容的深化,都对考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试的时间由原先的23分钟缩短至19分钟。与此每位考生的考核项目由原来的1项增加至3项,充分考验了考生的应变能力和专业技能。
考试内容的调整也是一大亮点。除了原有的考试内容,增加了病史采集考核项目,病例分析中增加牙列图和X线片阅读的考核内容,这不仅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对于口腔执业医师来说,穿洗手服修剪指甲也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考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先用肥皂作一般的洗手,再用无菌毛刷蘸煮过的肥皂水刷洗手和臂,从手指头到肘上10厘米两臂交替刷洗,特别要注意甲缘甲沟,指蹼等处。然后用手臂消毒液浸泡消毒。戴手套时,要严格遵守洗手消毒的规矩,防止污染。
在口腔检查方面,椅位的调节是必考项目之一。考生需要掌握调节椅背、头部位置以及张口角度等技巧,以便既让患者舒适,又方便医师操作。颌面部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涎腺检查、口腔内检查等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检查时需从方法上分视诊、扪诊、叩诊、探诊、咬诊、嗅诊等。
对于特殊检查,温度测试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生需要掌握正常和异常的温度反应判断,以及冷诊法和热诊法的操作技巧。对于牙周指数的检查、牙周袋深度、牙石的检查也是考试的重点。考生还需要掌握一些特殊检查项目的操作技巧,如颞下关节和下颌下腺检查、牙髓、牙周、咬合检查等。最后对牙形态以及龋齿检测等有深入理解与实践操作技巧并融会贯通于实际病例分析中提高分析病情的能力和诊治技巧对于考取医师证书尤为重要。
除了专业技能的考核,职业素质也是考试的一部分。考生在操作中需要注意衣着、语言、态度等方面,以体现自己的职业素养。基本急救操作也是保分的关键,考生需要掌握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技能。
在口腔治疗中,刷牙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刷牙方法可以有效清除龈缘附近和龈沟内菌斑。操作要点包括先平行后45度角、轻加压、毛端入龈沟、短距离水平震颤等。考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注意用力适当、距离适当、顺序有序。
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对考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注意职业素养和急救技能的培养。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和形式请以官方公告为准。下颌磨牙的标准入口洞形为钝圆角的梯形,位于面近远中向的中1/3,中央沟的颊侧。
3.全部根管口可暴露于直视洞口中。
4.根管锉可直线进入根管根尖部。
5.进入根管的器械仅尖端接触根管壁,洞缘和髓室侧壁不会对器械造成阻碍、卡压。
6.最大程度保存牙体组织,无操作缺陷。
在操作中可能出现操作方法不规范,更可能因不恰当预备出现各种缺陷。
器械选择或握持不当,没有支点;持续施压钻磨,涡轮钻不予冷却;操作顺序混乱,遗漏步骤。
2.入口洞形欠佳位置错误,形态不规范,洞口过大过小。
(1)未打开髓腔,仅在牙本质深洞洞底所对应的根管口位置钻了3~4个穿髓孔,而误当作了根管口。
(2)髓室顶未揭净,髓腔暴露不充分,用探针小弯端四壁探查,仍有可钩挂住探针尖之处。
(3)髓室侧壁牙本质领未去除,遮挡根管口,甚至遗漏根管。
(1)髓室壁磨除过多,形成凹陷,髓室呈“啤酒桶”形状,或出现台阶、穿孔。
(2)磨损髓室底,自然形态遭破坏,甚至穿孔。
1.医患体位不佳,患者体位常常过高,高于医生的肘部,导致医生体位不佳,无法保持正确姿势。
2.器械选择不当洁治后牙颊侧或舌侧时的器械选择不当,导致洁治操作时器械的角度不正确。
3.洁治时无支点或支点不稳固无支点或仅用无名指作支点,是非常常见的问题。从而使得牙石不能被有效除去,也会造成器械滑动形成损伤。
4.操作中洁治器的尖端离开牙面刺伤牙龈,应注意避免。
5.操作中洁治器面与牙面的角度不正确,应注意使其角度保持在45°~90°之间,以80°最佳。
6.操作中用力方式不正确,在牙石表面层层刮削,导致牙面残留薄层牙石。应注意肘-腕部用力,将牙石整块去除。
7.洁治中对牙龈造成损伤操作中洁治器的尖端离开牙面,尤其是转向邻面时器械尖端更容易翘起,操作中洁治器面与牙面的角度>90°,支点不稳致器械滑脱,都会造成牙龈损伤。应注意避免。
8.洁治完成后忘记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或擦洗治疗区,这也是常见的问题,应注意避免。
1.在各个环节中应时刻注意无菌观念,避免触碰非术区的组织,如唇、颊舌和其他牙等。
2.完整地完成手术操作,不可遗漏细节,如拔除前的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牙拔出后拔牙窝的挤压等。
3.注意口腔内软硬组织的保护,特别是牙脱位时对颌牙的保护和患牙周围的软组织保护等。
4.根据各个牙根的解剖形态完成患牙的脱位动作,这样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防止意外断根。
取印模之前,一定要先试托盘找到合适的托盘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1.调整椅位体位头位,保证患者最放松舒适位。
2.体位正确,张口印模,牙弓平面与地面平行。避免过多的印模材流到咽部,刺激咽部导致患者恶心,。
3.先后面就位,后前面就位。肌功能整塑。
4.避免托盘压迫、损伤组织,保证患者舒适和印模质量。
5.检查印模质量,如完整清晰?取全?边缘伸展适度?气泡?
六、后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一般要求考生自带离体牙)
牙体预备时必须注意对患牙及周围组织的保护。如采用喷水冷却,高速涡轮间断磨切,以避免刺激患牙牙髓。预备时,视野清楚,口镜保护,在患牙邻近牙上形成稳定的支点,避免过量磨除甚至露髓,同时注意避免损伤邻牙、牙龈及颊舌组织。
2.牙体预备量控制牙体预备既要为修复体创造足够的修复空间,保证修复体有足够的强度,恢复正确的轴面形态、邻接关系和咬合接触关系,边缘密合。但要避免预备过度和刺激损伤暴露牙髓。
1.注意酸蚀过程中不要擦拭酸蚀牙面,因为这会破坏被酸蚀的牙釉面,降低粘结力。放置酸蚀剂时要注意酸的用量适当,不要溢出到口腔软组织之上。
病例分析中,关键点是全面深入地理解每个病例。每个病例通常会有一个主要诊断和另一个第二诊断。比如,患者因深龋引发牙髓炎,主要诊断为牙髓炎,但只诊断牙髓炎是不够的,还需要提及深龋。对于病例分析,首先要深入研究病例,全面熟悉考查范围,区分归类。仔细阅读病历,不要急于给出诊断结论。要关注现病史、过敏史、体格检查、X线、冷热诊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所给资料与所学知识相匹配。只要诊断正确,后面的分析就会顺畅。诊断依据部分无需过多思考,只需读取病例中的检查部分。后面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主要考查考生的记忆力,类似于论述题,关键在于记忆。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强调病史采集、全面检查、基本诊断技术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判读等。考试过程中,需注重无菌观念、爱伤意识以及器械的正确使用。考试内容涵盖一般检查、牙髓温度测验、牙周探诊检查、咬合关系检查等。
助理医师考试主要测试实践技能以及医学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方式,考生需在考区设置的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依次通过各考站。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基础医学综合、专业综合和公共科目三部分。考试内容严格按照《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进行。考试机构或组织需符合一定要求,并准备相应的考试器械和设施。
在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环节,当两名考生进行相互操作时,必须确保男女考生分开进行,并且至少为女考生安排一名女性考官,以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舒适性。
关于考官方面,担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考官需符合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相关规定。根据《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号的第四章,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来自同一单位(医院)的考官不得在同一考试机构或组织的各考站担任考官职务。
考试的内容与方法如下:
每位考生需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三个考站的测试,总时长为60分钟,每个考站设有2-3名考官。
1. 第一考站:主要考察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考试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显示试题,考生进行口述回答。
2. 第二考站:主要考察基本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考试方法采用医学教学模拟人、标准体检者以及考生间的相互操作。考官会在考生操作前后提出相关问题。
3. 第三考站:主要考察体格检查(包括心脏听诊和肺/腹部听诊)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如心电图、X线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试形式为多媒体展示,考生需提出诊断、诊断依据,并回答主考官的提问。
关于考试项目数量及分值分布如下:
考站、考试项目、分值、考试时间、考试设备以及考试方法都详细规定。例如,第一考站的病史采集分值为15分,考试时间为35分钟,考试设备为试题卡笔试。
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则包括基础医学综合、专业科目和公共科目三部分。其内容和形式都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考试方案及内容也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和表2。
基础科目的内容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等,在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考试中均有涉及,但比例有所不同。专业科目则是根据临床和口腔的不同领域设定。公共科目包括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学等,无论执业医师还是执业助理医师的考试都会涉及。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