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生不必灰心,他们仍有多种途径获得学位。
一、高考落榜生升学攻略
对于基础好、对学习有信心的学生,自考是一种理想的升学方式。自考没有入学考试,没有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限制,学历被承认,并且在国际上得到许多的认可。自考分为“大考”和“小考”,落榜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考需要很强的毅力,否则容易中途放弃。
成考是另一种较多落榜生选择的提升学历的方式。成考的考试科目与高中所学知识相通,考试难度比普通高考容易,是一种较为宽松的成才方式。完成学业后,将获得承认的相应的高等教育。
网络教育则以互联网为教学工具,对于不方便到校上课,但上网比较方便,学习自觉性又比较高的学生是一种好的选择。网络教育的主考院校都会设置自己的专业,学生可以获得名校的品牌和重点专业的强大资源。
电大开展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包括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费用相对较低,更适合收入不高的人群。电大生在某些中低层次的就业市场也很受欢迎。
二、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的主要成绩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紧紧依托市场,围绕市场需求办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坚持“建特技队伍、育特长学生、办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学校办成在全区有很大美誉度、在全市有核心影响力、在全省有重要地位的办学目标。学校还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服务三农、职教富民;适应市场、创新专业”的办学特色,走内涵建设之路,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四、推进机制创新,实施四大人才培养工程。为培养领军人才,启动“名师工程”;为造就技师人才,实施“双师工程”;为积蓄后备人才,开展“青蓝工程”;为培养课改精英,推进“课改工程”。借助名师工作室平台,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的引领作用。学校成立了由学科带头人领衔的“名师工作室”,构建了优秀教师合作互动的新机制,促进了教育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以教科研为驱动,加大教师自我提升力度。在过去的三年中,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科研制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多位教师被聘为省、市中心教研组成员,参与多项级和省级课题研究。全校教师共发表或获奖论文216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有9人获得一等奖。在江苏省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中,我校教师和学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认真实施《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动力,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一、紧密对接地方经济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我校聘请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科学规划并调整专业结构。根据长三角地区机械、数控行业的发展趋势,确立机电技术应用为龙头专业;结合电子行业需求,确立电子应用技术等四大专业群。通过加强专业建设,电子应用和机电应用两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示范专业。
二、服务地方经济,打造特色专业。针对六合区雨花石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我校与雨花石企业联合开办“工艺美术”(雨花石雕刻)专业,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人才支持。
三、深化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确保经费支持。坚持专家引领、科研先导,制定科学的课程改革方案。整合课程内容,推行项目化教学等实践教学模式,注重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学校课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多个专业获得南京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成效一等奖。
四、强化技能训练,提升专业能力。学校制定参赛制度和管理办法,激励师生提升技能水平。近年来,学校在各级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多名师生获得一等奖。
五、扩大国际交流,提高成才规格。学校积极拓展办学空间,选送师生出国研修。多名学生赴澳大利亚、日本留学深造。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升综合办学能力。学校已建成多个省级实训基地和南京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各实训基地设备设施齐全,与企业和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学校还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实习效果优良。校企紧密合作,共绘教育新蓝图
一、产教融合,校企双赢
本校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与本地多家企业建立联合办学机制。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定向式”技能培训,搭建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框架。这一模式推动了学校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包括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并进、实习与就业衔接。我校与企业携手打造了“零距离”接触的职业教育模式,为企业提供人才实习和就业平台,同时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人才。双方互利互惠,充分发挥了教育功能,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
二、信息化建设引领数字化校园新征程
在信息化建设上,我校一直走在前列。我们拥有先进完备的校园监控系统、有线广播系统、校园通讯系统以及校园局域网。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为目标,我校建有高质量的校园网系统,并接入电信百兆光纤,确保网络覆盖全校各区域。计算机资源丰富,师生人均拥有计算机设备,能够独立制作并开发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高效教学。
三、图书馆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学校的图书馆是南京市合格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纸质和电子图书资源。我们拥有超过11万册纸质图书和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海洋。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已成为师生的第二课堂和精神家园。
四、教学管理质量持续提升
我校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育人宗旨。在加强体卫艺设施投入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们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开展教师成长活动等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逐年提高,毕业生取得证书和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持续上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高位。
五、综合高中升学工作成果显著
在升学工作方面,我校也不断取得佳绩。通过对口单招考试本科上线率的不断提高,我校在升学考试中屡创佳绩,为全市乃至全省的考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六、学生管理注重职业素养培养
在学生管理上,我校坚持管理与教育并重、服务与规范并行。我们通过开展德育活动、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内涵,拓宽就业领域。
七、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后勤管理方面,我校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要求。我们努力从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食堂被评为南京市A级学校食堂,后勤服务工作深受师生好评。
八、专业文化与三创教育并举
在专业文化建设方面,我校积极倡导以“厚实”为核心的新一轮学校文化建设,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学校文化。我们加强“三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植根本土经济,不断创新求变,实现高质量办学目标。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校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为此特别成立了“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并开设了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还组建了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创业实务培训和勤工俭学实践活动,已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毕业生。其中,多名学生荣获省级“三创”先进个人称号,许多毕业生已成功创业。学校因此荣获南京市首届“三创”主题德育活动荣誉奖。
学校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轮驱动,比翼齐飞”的发展战略,围绕职教富民主题,积极适应和服务六合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两个率先”。学校科学配置职教资源,面向市场,以职教富民为己任,服务农村和企业,不断拓展培训空间,满足各类培训对象的需求。学校与多个部门签订了培训合作协议,广泛深入开展各类培训,年均培训人次达376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年均培训600人次以上。
学校还积极倡导成立“一校百村合作组织”,加强校村合作与联系,实现职业教育与村组、村民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职教服务“三农”的功能。学校因此荣获多项荣誉,包括南京市劳动力转移先进单位、南京市“促就业、助致富”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等。
我校还是南京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对口支援处的办学点,实行东西挂钩,横向联合,招收陕西省商洛市的优秀贫困学生进行教育扶贫。自2002年以来,经过学校的培养培训,已有多个批次的陕西籍学生走向上海、苏州等地的工作岗位。这一做法不仅与两省省委、省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完全一致,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为两地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于成考,它是一年仅有一次的考试,通常在78月份报名,10月考试,11月出成绩,12月录取,来年4月入学。但的学历已经被逐步淘汰,建议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其他形式的教育提升方式,如中央电大或网络教育,它们每年有两次注册机会,注册即可入学,两年半后即可毕业。自学考试是一种较难且耗时较长的成人学历考试方式,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备考,不建议选择。
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城北朱家山。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