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功考入国防科技,这所学校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地域考虑。我家在农村,一直想去大城市看看,国防科技位于我心目中的理想位置。选择这所学校也有其他原因。国防科技在力学专业方面实力强劲,排名靠前,是众多力学爱好者的理想学府。
考研难度方面,我认为与南京航空航天以下的211相当。虽然今年考试难度加大,但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只要过线即可进入复试。国防科技的性价比还是相当高的。关于专业选择,我坚定地选择了力学,因为我本科阶段学习的就是力学,而且考研时力学相对竞争较小。
作为力学考生,我认为主要任务是掌握好专业课和数学。尤其是考211学校,只要数学和专业课不出问题,再认真准备复试,基本上就能成功上岸。
关于数学学习,我的经验是多做题。我暑假前后完成了汤家凤的1800基础题,并做了不少提高题,这为我数学知识的掌握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后来我发现,光做题还不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系统巩固同样重要。
理论力学考研的内容并不多,一本课本和课后题答案就足够了。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题。最好找一个上岸的学长带一带,把知识和做题方法教给你后,就可以专心做题了。理论力学每个版块都有相应的公式和解题方法,掌握这些后,基本上就能轻松应对考试了。
除了专业课的准备,政治的学习也是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采用了徐涛的强化班视频配合核心考案来学习,每天约一个小时左右。风中劲草、肖秀荣的1000题和讲真题也是我学习政治的重要工具。在不同的时间段,我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先做1000题,再看核心考案的对应章节,然后做错题标记,以便日后复习。后期我会更注重知识点的背诵和记忆,尤其是马原的原理性考点和时政的套话。
关于选择题,每天可以完成2-3套,利用小程序进行练习,如肖4、徐涛、腿姐、米鹏等。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熟悉题目,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建议制作一个小本子,记录常见的选择题考点,根据近期的押题卷进行分类整理,考前进行复习。肖四虽然重要,但也要关注其他老师的押题,如余峰、张纹等,收集多方面的资源。
强烈推荐吴永麟编写的《英语100篇精读汇粹》。此书对于提高阅读能力非常实用,文章难度与考研历年真题相当,每篇附有词汇注释、难句讲解和全文翻译。每天研究4篇即可,随着篇目的增加,你会明显感觉到阅读水平的提高。
历年真题仍然是重中之重。可以只购买阅读部分的真题,反复练习。第一遍要总结生词并牢记,然后反复阅读,直至每篇都能熟记于心。记住,历年真题的价值无可估量,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与成绩直接相关。
关于作文,这是相对简单的一道题,需要自我发挥。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因为作文完不成是非常遗憾的。建议背诵历年真题的作文模板和基本框架,以及那些支撑框架的漂亮句子。考试时只需将主题内容填入框架即可。
新题型和翻译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提高阅读能力来解决。至于复试内容,近年来形式多变,但专业知识始终是核心。准备复试时,可以寻求学长学姐的帮助,了解可能的考试形式。准备好英语的自我介绍并多加练习。关于笔试内容,据个人经验及与导师的交流,可能会涉及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面试方面,流体力学和振动力学是常考内容。这就需要提前准备和复习了。
关于东北力学考研的经验分享,本人初试总分378分。在选择考研目标时,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目标。选择东北力学专业的原因包括城市就业机会、学校排名、专业评级以及个人兴趣等因素。东北的力学专业评级为B+,反映出其雄厚的师资和先进的实验室。该专业的教师团队在上海乃至都是顶尖的。考研难度相对较低,但专业课命题难度逐年增加,需要全面准确复习。报录比方面,每年录取率较高,但也需要用心备考,避免无用功。最后提醒正在备考的同学们,要严格控制自己,坚持努力备考。
考研是一段旅程,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是重要的一步。需要理性决策,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备考过程中要保持良好心态,坚定信念,坚持努力,最终一定能够取得好结果。备考之路:全方位打造考研复习攻略
我从肖秀荣的一千题、历年真题解析、徐老师的全套视频等方面着手准备政治科目。个人政治复习从十月份开始,每天分配约两小时时间,先通过观看徐老师的视频课程快速掌握考点,再着手做肖秀荣的习题。之所以先集中时间刷视频,是因为视频能系统讲解知识点,但无法替代对考点的熟练度,越早回归书本越有优势。后期虽未完全做完一千题,但解析部分我仔细研读,并制作了简易笔记。
对于政治大题的理解,我前期主要准备选择题,但考试后发现大题的理解同样重要。关于大题的答题方法和得分点,我建议在早期就进行研究,否则只是机械记忆,考试时容易手足无措。
英语方面,前期主要任务是背单词,推荐红宝书等词汇书籍。进入阅读阶段后,可用真题进行练习,并重视错题后的反思与单词积累。完型填空虽分值不高但易得分,需适当练习并控制时间。至于网课,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进行学习。英语作文方面,推荐王江涛及其他优秀老师的课程,定制作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数学是考研中的重中之重,分数高且差距大。复习应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因为我发现在大四上学期总是有许多不得不应付的课程和考试。关于资料推荐,我建议跟随张宇的课程,从基础班到三十六讲再到强化课程,逐步深入。数学需要积累与练习,不可眼高手低。后期主要精力应放在真题与模拟卷上,尤其重视近十五年的真题。
对于专业课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需了解型及重点。例如材料力学包括概念解释、计算分析图、工程应用题等题型。针对这些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并重视实际应用问题的学习。东北力学专业的复试内容广泛,需提前准备。复试时老师可能会随机提问,要求广泛阅读相关书籍。
考研的准备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态的锤炼。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有充分准备和心理建设,注意保持积极心态。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穿插放松活动。我在备考过程中准备了小册子进行日程管理,并每周进行反思总结。
考研是对知识、能力和心态的全面考验。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每一个考研人都能成功。加油!大家好!我参加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最终被清华航天航空力学专业拟录取。本专业考研初试考四门,分别是: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以及专业课833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我是本专业考生,所以比起跨考生同学来讲,专业课方面有一点优势,我本科学校也凑活是一所985高校。本科时期我学习还算可以吧,但也不是特别突出,本来想保本校,但是心中的清华梦就好似一团火,在我心口窝一直熊熊燃烧,所以决定报考清华研究生,结果还好:星光终不负赶路人!
一、我为什么要报考清华力学专业?
人生两大悲剧:要么踌躇满志,要么万念俱灰!阶段,我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面对恐惧,你唯一的失败就是放弃!也许你的本科学校不好,也许你期间没有好好努力学习荒废了不少大好时光,但你又不想如此这般继续浑浑噩噩下去哈,那就考研吧!考研虽说只是人生历程中一个阶段性事件,并不是终极性的目标。但是通过考研可以让你洗心革面、改头换面、凤凰涅槃、升华灵魂,可以让你的人生提高到另外一个起点和上面,未来漫漫人生小道路变得更加雄伟开阔了。本人通过考研上岸,深刻体会到了考研的真谛和奥秘,此其一。
清华航空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在机械工程系下设航空研究所,1938年成立航空系,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航空学科的创建和航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50年代初高校院系调整中,根据的统一安排,航空系迁出清华,参与组建北京航空。50年代末,为了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高技术,清华又先后成立了工程力学数学系和自动控制系,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改革开放后,清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设立了航天基金,鼓励教师进行有关航天航空领域的科研工作。
目前航天航空下设航空宇航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和航空技术研究中心,宇航技术研究中心保持跨学科特色,挂靠航天航空。航空宇航工程系下设5个研究所,分别为工程动力学研究所、飞行器设计研究所、推进与动力技术研究所、人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和空天信息技术研究所;工程力学系下设4个研究所,分别为固体力学研究所、流体力学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力学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和科学技术人才。旨在培养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分析方法与先进实验手段,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到土木水利、机械控制、微电子技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航海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可到有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还可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截止2017年1月,在编人员共计12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5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5人;讲师、助研10人;工程实验系列12人;教育职员4人兼职、双聘教授20人;非事业编制人员78人;在站博士后57人。中国科院士2人:黄克智、过增元;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王永志。
在近期进行航天航空学科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在相对稳定的、重要的优势学术方向上,建立了若干个教师"学术梯队",作为院内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基地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基层学术单元,以保证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持续稳定发展。清华航天航空研究生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在本科生培养方面,负责主办清华学堂计划——“钱学森力学班”,所承担的“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均为精品课程,曾获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范钦珊教授获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还有多门北京市和清华的本科生课程。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关于重点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博士生培养的项目获得了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理工科唯一的一个级特等奖;1999年自今,ISM共有13篇论文入选百篇优秀博士,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人才。ISM正致力于发展成为面向力学基础和重大工程研究的创新基地和优秀人才的培养摇篮,此其二。
二、清华力学考研初试复习经验
(二)第二轮复习计划聚焦于教材的核心要点和难点,特别是针对常考知识点所对应章节展开专题复习。以专题形式深入强化知识,突破那些顽固不化的知识盲点。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关注复习效率与提升学习效果的方法。
(三)第三轮复习更注重对知识的整体串联和整合。在这个阶段,考生需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框架,深入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并形成系统化认知。还应梳理经典题型,熟悉并掌握灵活运用的方法。对于清华力学考研复试的准备经验分享,考生需了解复试笔试的考核重点,如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等。由于复试面试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考生需要提前充分准备并灵活应对。复试前的备考过程主要包括系统复习课本内容、观看网课视频并进行知识梳理等。尽管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且内容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仍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最后对于备考心得分享,鼓励学弟学妹们坚持信念,珍惜考研这段宝贵的岁月。考研不仅是为了获得录取通知书,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和成长过程。在考试期间,考生要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应考状态。最后祝愿所有考研学子顺利上岸,实现梦想!每一个努力的背后都有无数汗水与付出,你们值得最真诚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祝愿。这些话语都表达了鼓励和祝愿你们都能成功的信心。考研的路途充满了挑战和磨砺,但每一次努力都是值得的,最终会收获满满的成功和喜悦。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