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七月的到来,上海的博物馆和纪念馆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果你计划来上海游玩,不妨走进这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魅力。以下是具体的活动信息。
1. 上海博物馆青年人文讲堂系列
地点: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及观众活动中心(人民大道201号)
2. 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活动
雕版印刷体验:7月4日、18日,7月12日、26日,于东楼二楼展厅(南京西路325号)。
陶瓷触摸体验:7月5日、19日,7月11日和25日,地点同上。
计时声音:时间旅行者之旅:7月28日。
“探寻历史印记”主题互动体验活动。
地点: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东楼展厅(南京西路325号)
3.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活动
WEKIDS“世界之旅”:地点在南教室(蒙自路818号)。需提前一周电话预约。
“小志愿者讲解员”活动:地点在世博馆永久展厅。按官网公告要求报名。
4. 上海电影博物馆
举办“心绘电影”新中国70年电影海报创意设计大赛。,电话预约或投稿。该比赛面向中小学生,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组。
5. 其他博物馆活动
中国科上海昆虫博物馆天目山研究课题考试活动。
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的“龙华杯”上海市中小学生年度情景喜剧大赛。
上海交通钱学森图书馆的空性少年讲解员培训及“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研究。
宋庆龄纪念馆的爱国主题仪式教育活动,包括征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上海儿童博物馆的Zula巡航保护地球——垃圾分类活动。
四大纪念馆的“用国旗看上海”青年调研活动。
左晖遗址纪念馆的虹口文化名人论坛。
上海邮政博物馆的“亲子大突破”活动。
上海鲁迅纪念馆的木刻版画拓片体验活动。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的仲夏夜活动。
上海海事博物馆、船模工作室等特色活动。
上海关府博物馆的暑期亲子系列课程。
上海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在七月为大家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涵盖了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欢迎各位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感受上海的独特魅力。### 上海观复博物馆暑期亲子课程与讲座精选
#### 活动地点:
上海观复博物馆展厅(殷诚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37楼)
#### 活动介绍:
上海观复博物馆观复学校暑期推出了一系列亲子课程与讲座。包括皇帝课程、奖学金课程等。活动丰富多彩,适合家庭共同参与。
#### 活动详情:
超萌导游活动:7月16日至20日,晚上19:00至21:00为白领之夜活动。活动费用为2080元/人。
极光博物馆活动:地点在浦东新区富城路99号。活动免费参加。
上海玻璃博物馆活动:参与地点为长江西路685号。
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校园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地点在上海翰林碑刻博物馆徐红路731号4号楼一楼。
#### 其他活动:
上海闵行区博物馆的清风湾畔-玄尚水彩与张崇仁纪念馆探索活动。张崇仁纪念馆位于七宝古镇浦西广场75号,活动时间从2008年7月1日至8月30日。
嘉定博物馆的“诗画人生”国学启蒙课程,地点在博乐路215号艺术交流区。适合7岁以上未成年人参加。
上海汽车博物馆的第七季汽车同学会,活动在每周二至周日9:30至16:30进行,地点在袁波路7565号一楼前厅。活动费用包含在博物馆门票中(60元)。
上海隽韵美术馆的隽韵文化之旅、夏日隽韵寻宝湾等活动,地点在新苑路1375号上海缙云美术馆。参与方式包括现场、电话预约、微信官方账号等。云之旅收费60元,其他活动免费。
董其昌书画艺术馆的董其昌书画讲座,地点在人民南路64号,活动免费。
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的铭记历史倡议活动,地点在外青松路7270弄600号。暑假期间可预约参加。
青浦区博物馆的翰墨“夏”青香活动,地点在汇金路889号印刷博物馆。包括印刷教室亲子活动和国画零基础班等活动。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的好东西工作室“我是画家”活动,地点在沪青平路3993号。适合5岁以上的儿童参加,需家长陪同。报名时间和地点详见微信官方账号奉贤区博物馆,活动地点在湖滨路333号市民活动中心以及滨湖路的多功能厅。奉贤区博物馆还组织了中小学生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详细的活动安排和时间请通过微信官方账号查询获得最新信息。以下是关于国学经典书籍的简单介绍以及对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简要概述:国学经典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各种学术领域和思想流派;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涉及多个领域且有卓越建树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文化大家。具体活动内容建议通过相关渠道查询获得更多详细信息哦!二、季羡林大师,笔名希逋,亦称齐奘。身为著名的古文字学研究者、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及佛学家等多重身份的泰斗。他熟练掌握了12种语言,并曾担任中国科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副校长以及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季大师于1911年8月6日出生在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三、北京教授,兼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他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成果卓著,贡献颇丰。
四、季老的祖父是季老苔,父亲是季嗣廉,母亲是赵氏,均为农民出身。他的叔父是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学习识字。
五、六岁时,季羡林移居至济南,投奔叔父。他早年便在私塾读书,十岁开始学习英文,十二岁考入正谊中学,之后又转学至山东附设高中,开始接触德文和外国文学。
六、1930年,季羡林考入清华西洋文学系,主修德文。他在清华师从多位知名教授,并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七、根据清华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协议,季羡林于1935年被选派至德国留学。在德国期间,他与友人同游柏林和美国,十月份抵达哥廷根,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在哥廷根,他选择了梵文和巴利文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八、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深入研究梵文,他坚信“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因此他投身于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中,师从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
九、季羡林在哥廷根的学习异常勤奋,他经过努力在多个考试和论文答辩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于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无法归国,他留滞哥廷根并继续进行学术研究。
十、季羡林在1941年获得哥廷根的哲学博士学位后,又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等语言。
十一、二战结束后不久的1945年,季羡林离开哥廷根返回祖国。他在归国后的学术生涯中成就斐然,被北京聘为教授并担任多个职务。
十二、季羡林在学术和文学翻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著作涵盖了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同时他也翻译了多部德文和梵文作品。
十三、作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和作家,季羡林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他的著作已被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同时他还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出访多个。
十四、季羡林先生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品格也备受敬仰。他一生为人正直良善即使在困境中也从未丢掉自己的良知。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十五、季羡林先生在病榻上所写的《病榻杂记》更是展现了他的真实性格和心态廓清了他对“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看法他表示摘去桂冠后他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和自在身。
一、季羡林先生的学术职务履历
自7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先生在学术界担任了众多职务。1978年,他成为中国外国文学会的副会长;1979年,又担任了中国南亚学会的会长。随后的几年里,他先后担任了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等多个职务。他还曾担任过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这些职务的担任,充分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季羡林的重要作品及学术贡献
1998年,季羡林先生的作品《牛棚杂忆》出版,该作品草稿自1988年3月至4月间完成,定稿于1992年6月。出版界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用血泪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是季羡林先生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
季羡林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和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的学术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等。他的学术成就不仅包括对印度古代语言、佛教史、吐火罗语等的研究,还涉及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学术界具有开拓性贡献。
三、季羡林先生的生平与教育背景
季羡林先生出生于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西语系后,于1934年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之后,他考取了清华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6年回国后,他历任北京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等职务。
四、季羡林的十术成就概述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综合了多个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印度古代语言的研究,特别是佛教梵文的研究;佛教史的研究;吐火罗语的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东方文化研究;储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的工作;以及散文创作等多个方面。他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为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季羡林先生的学术观点与文化见解
自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先生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的个人见解和论断。他的观点和见解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界泰斗,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将永载史册。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