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算师考试相关介绍及时间
精算师考试每年进行两次,今年的考试时间已经确定为4月13日至4月20日。秋季的考试时间尚未公布。建议考生关注《精算师成长之路》等相关书籍以获取更多信息。
二、中国精算师考试详细解析
中国精算师考试涵盖以下内容:
1. 考试简介:介绍精算师考试的基本信息和要求。
2. 考试体系改革概述:阐述考试体系的发展历程和改革方向。
3. 精算师(准精算师)资格申请:详述申请精算师资格的具体条件和流程。
4. 精算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介绍精算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相关培训内容。
5. 新旧考试体系衔接:讲解新旧考试体系之间的转换和过渡问题。
6. 与国外考试体系抵免:说明与国内外的其他精算师考试体系的互认情况。
7. 报考条件、考试地点、考试报名等详细说明。
三、保险精算师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保险精算师考试于4月进行,具体科目及时间安排如下:
1. 4月11日:9:00-12:00 考试科目为数学基础Ⅰ。
2. 4月12日:9:00-12:00 综合经济基础。
3. 4月13日:9:00-12:00 生命表基础。
4. 4月14日:上午为寿险精算实务,下午为非寿险精算数学与实务。
5. 4月15日至16日:涉及多个科目,包括寿险精算数学、保险法及相关法规、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等。
三、考试内容与备考建议
考生需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和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推荐教材包括《高等数学讲义》、《线性代数》和《运筹学》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利息理论等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考生可参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统计预测——方法与应用》进行备考。
针对保险精算师考试,考生还需掌握生命表、纯保费计算、责任准备金、总保费、多元生命函数、多元风险模型等内容。推荐阅读《利息理论》(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等相关书籍以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应用。
以上为精算师考试的相关介绍和保险精算师考试的内容解析,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需认真备考,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参考推荐的教材进行复习。F.总保费与修正准备金(分数比例约为10%)
2.广义的平衡原理与总保费的计算
G.多元生命函数(分数比例约为10%)
2.连续型和离散型未来存在时间变量的分布
H.多元风险模型(分数比例约为10%)
1.存在时间与终止原因的联合分布与边际分布
3.伴随单风险表和多元风险表的构造
I.养老金计划(分数比例约为5%)
1.《寿险精算数学》(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修订版主编卢仿先张琳原书主编卢仿先曾庆五,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主要参考书)。
2.李勇权,《寿险精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0月。
考生应深入理解与掌握基本的保险风险模型:短期个体风险模型、短期聚合风险模型、长期聚合风险模型,以及这些模型的相关性质;掌握效用函数与期望效用原理,以及期望效用原理在保险定价中的应用;掌握随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求考生对损失分布拟合的一般统计方法有所了解。
A.保险风险模型:(分数比例约为70%)
1.短期个体风险模型(分数比例约为20%):单个保单的理赔分布,独立和分布的计算,矩母函数,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
2.短期聚合风险模型(分数比例约为30%):理赔次数和理赔额的分布,理赔总量模型,复合泊松分布及其性质,聚合理赔量的近似模型。
3.长期聚合风险模型(分数比例约为20%):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的盈余过程与破产概率,总理赔过程,破产概率,最大损失过程,调节系数,再保险和分红保险中的风险模型及其性质。
B.效用理论及其在保险中的应用:(分数比例约为20%)
效用与期望效用原理,效用函数与风险态度,效用原理与保险定价,最优保险,效用原理的应用。
C.随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分数比例约为10%)
均匀分布随机数与伪随机数,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离散随机变量与连续随机变量的模拟,随机模拟的应用。
《风险理论》(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修订版主编吴岚王燕,原书主编谢志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四章至第八章
预备知识: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数值分析等
A.生存模型及其估计(分数比例约为40%)
这部分要求考生掌握生存模型的性质、特征以及由样本数据估计生存模型的各种统计方法,如传统的精算方法、矩估计方法、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等,并掌握大样本数据下年龄的处理及暴露数的计算。其主要内容包括:
1.生存模型的概念及生存模型数学
3.完整样本数据情况下表格生存模型的估计
4.非完整样本数据情况下表格生存模型的估计
6.大样本数据下年龄的处理及暴露数的计算
B.人口统计(分数比例约为25%)
这部分要求考生掌握死亡或生育的各种测度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三个人口统计模型:静止人口模型、稳定人口模型和拟稳定人口模型的特征及相关计算;掌握利用插值模型、几何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人口数据估计的方法,掌握人口规划的方法及相关计算,掌握人口统计数据在生命表编制、社会保障中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
这部分要求考生掌握表格数据修匀、参数修匀的各种方法。对于表格数据修匀,要求考生掌握移动加权平均修匀法、Whittaker修匀、Bayes修匀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掌握二维Whittaker修匀的方法及相关计算;对于参数修匀,要求考生掌握对于三种含参数的人口模型(Gompertz、 Makeham、 Weibull)估计的方法;掌握分段参数修匀、光滑连接修匀的方法及相关计算。其主要内容包括:
《生命表基础》(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修订版主编李晓林孙佳美原主编周江雄刘建华黎颖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考试形式:客观判断题和主观问答题
A.寿险基础(分数比例:15%~25%)
考生应掌握寿险的主要类型,即普通型人寿保险和新型人寿保险。普通型人寿保险有: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新型人寿保险需要掌握的有: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
保单现金价值;保单选择权;资产份额;保单红利
A.费率厘定(分数占比:15%~25%)
1.费率厘定的费用、利润等因素及其详细分析。
2.纯保费法和损失率法(赔付率法)的应用与选择。
3.费率结构,费率的整体水平变动、基础费率、级别相对数以及当前和指示费率等内容概述。
B.经验费率(分数占比:15%~25%)
1.全面及部分信度的解析,包括信度因子的深入探讨。
2.Buhlmann模型与Buhlmann-Straub信度模型的运作机制,以及参数的统计估计方法。
3.NCD系统的构成、稳定分布及转移概率的分析。还包括链梯法、案均法、准备金进展法及BF方法等。
4.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结果的合理性检验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再保险合约的定价策略:涵盖比例再保险、险位超赔再保险、事故超赔再保险及巨灾再保险等领域。探讨再保险业务的责任准备金评估流程。
参考书籍及章节指引:
1.《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实务指南》主编吴小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非寿险精算学》编著杨静平,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主要参考第六章和第十章。
3.《再保险精算实务》编著高洪忠,北京出版社,主要参考前七章和第九章。
还有孟生旺、刘乐平编著的《非寿险精算学》,中国人民出版社,以及其他相关书籍作为辅助材料。考试形式包括客观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此外还需了解考试所包含的经济学、金融学及财务会计基础等相关内容。
关于经济学的部分(分数比例:微观经济学25%,宏观经济学15%),考生需掌握供给与需求理论、市场均衡价格理论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建立模型了解经济事件的结构和分析经济活动。还应了解市场结构理论,包括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宏观经济学部分,考生应掌握国民收入的核算、循环和决定等基本原理,并熟悉重要的经济模型、假设和政策。
金融学部分(分数比例:40%),考生需掌握金融理论和实务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如货币、风险与收益、金融资产定价等。还要熟悉主要的金融工具的定义与特点以及金融市场和机构的组织形态和基本性能。
财务会计基础部分(分数比例:20%),考生应掌握公司(特别是金融机构)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财务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还需熟悉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
最后关于英语考试的选择题部分,虽然英文水平是关键,但一些蒙题技巧也能帮助我们提高得分率。例如,在选择题中,留意显著特点集于一身的选项;寻找题目中的矛盾点;利用选择题中B、C选项的高频出现来辅助选择;依靠自己的第六感即蒙感来做出选择等。但请注意,这些技巧只能作为辅助手段,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复习策略。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