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一、关于高中作息时间的合理安排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合理的作息时间至关重要。高中生的放学时间通常在下午五点半左右,而早晨到校时间则在七点三十左右。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通知,全市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到校及上课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为确保学生的充足休息和学习效率,小学上午的到校时间为八点,上课时间为八点二十;初中上午的到校时间为七点四十,上课时间为八点十分;高中则需在七点三十前到校。下午学生离校时间,小学不得晚于下午五点半,初中不得晚于晚上七点,而高中则不得晚于晚上七点半。

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也有明确规定,小学不超过六小时、初中不超过七小时、高中不超过八小时。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错开上下来的时间。在高考和中考期间,学校会根据旗县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调整课时至前后两周的双休日。中小学的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则按照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执行。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节奏的作息非常重要。因为晚自习后仍需继续学习,常出现夜间失眠或睡眠不足的问题。通过有节奏的作息将生物钟调整到最佳状态,不仅有助于日常复习和考试,还能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二、关于山东省泰安市教师编制考试用书推荐

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推荐书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学习、如何教学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目的在于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并据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推荐书籍包括《教育心理学导论》等。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这一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以及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三种活动过程。推荐阅读《教育心理学原理》等书籍以深入理解。

教育心理学对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也有深入研究。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连续性、阶段性、定向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等。推荐阅读《学生心理发展研究》等相关书籍以获取更多知识。

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P22)。答:(1)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模式;(2)学校的教育方式和内容;(3)同龄群体交往及影响。

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P23)。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其发展过程是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演变。

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P24)。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显示出的独特且稳定的个性特征。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P27)。答:(1)应设计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P28)。答:性格是学生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的核心。性格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如态度、理智、情绪和意志方面,以及性格类型如外倾与内倾、独立与顺从等方面。

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P29)。答:虽然性格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速度。教育应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简述学习的概念或学习的心理实质(P30)。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发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由反复经验引起。

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P31)。答:(1)人类学习不仅获取个体行为经验,还要掌握社会历史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类学习是在社会实践中,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进行的;(3)人类学习是有目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P32)。答:学生学习是特殊形式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学习内容涵盖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以及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P32)。答:加涅根据学习情境和学习水平的顺序,将学习分为八类。他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些结果可看作五种学习类型。

简述联结学习的相关理论(P35)。答:(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包括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P35)。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P36)。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和惩罚(P38)。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描述了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经过感受器、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阶段,最终产生反应的过程(P41)。其中涉及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知学习的相关理论包括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P43)。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和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P44)。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强调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P45)。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如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等(P49)。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应基于学生的现有经验进行建构(P51)。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活动并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P54)。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等(P55)。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重新撰写了中文版的示例文章。

一、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

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1. 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从而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与理论

简述:

1. 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简述: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四、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简述: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五、其他学习理论

简述:包括强化理论、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探讨了学习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

六、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学习理论,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七、泰安ACCA机考考点

一、山东ACCA机考考点简介:

山东省的ACCA考生可以选择前往济南、烟台或青岛的ACCA机考考点进行考试。目前F1-F4科目只能通过机考进行考试,而且ACCA已经在多个实施了F5-F9的全面机考,中国考区也包含在内。ACCA考生必须熟悉机考形式,以免被机考所困扰。

二、ACCA机考报名与考试形式:

1. ACCA机考报名不是通过ACCA官网进行,而是直接通过ACCA机考中心进行报名和付费。

2. 随时机考考试与笔试考试形式不同,随时机考需要提前预约报名。分季机考与笔试一样,一年有四次报考机会。

3. ACCA随时机考的成绩是当场能够知道的,而分季机考和笔试的成绩一般在考试后一个月左右才能知道。

三、学习与备考建议:

为了顺利通过ACCA考试,建议考生选择第一直觉教育的网课和机考题库进行辅助学习。第一直觉教育还专门为中国的ACCA考生研发了中英文双语讲义,帮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在参加机考考试时,考生需携带ACCA学员号、身份证等重要证件。考生应按照机考中心的规定,携带有效的机考准考证进入考场。

考试开始前,监考人员会严格宣读考场规则并核对考生身份。考生需要在电脑上录入个人信息,此过程将进行身份验证。一旦身份核对无误,电脑屏幕上将显示三页详细的考试操作指南。考生需仔细阅读并遵循指南操作,待监考人员确认后方可点击所选考试科目,开始考试。

在机考过程中,试题将直接展示在电脑屏幕上,考生需直接在电脑上作答。这种方式方便快捷,同时也要求考生熟悉电脑操作,确保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考试结束后,考生需按照规定打印两份考试成绩通知单,其中一份自己保留,另一份交由机考中心存档。此举是为了确保成绩的准确性及考试的公正性。

机考中心会在考试结束后及时上传考试成绩,通常情况下,成绩将在72小时内更新至考生的MYACCA成绩记录中。考生可登录相关系统查看自己的考试成绩,方便快捷。

注:以上内容保持了原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信息点,同时对表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丰富,使其更具中文语境下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1382651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