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余无线电台考级详解
业余无线电台考试是针对无线电技术爱好者设立的等级考试,共分为三级、二级、一级电台操作证。获得三级证书的爱好者可操作电台并获得呼号,二级及以上则可获得私人电台操作许可,一级证书的持有者则可参与各种无线电比赛或应急通信志愿者团队。这一级别评定属于协会行业级别,只有具备行业级别资格的爱好者,才能操作专业设备。
二、中国业余无线电的丰富多彩
1. 无线电技术拥有百年历史,其发展速度之快无与伦比。钻研浩如烟云、深如海洋的无线电技术,掌握其中的奥秘,与搭载电波遍访世界,是令人快乐和激动的事情。
2. “业余无线电”的特征在于个人对无线电技术的热爱和非营利性质。尽管如此,业余无线电和其他领域的无线电在技术上并无本质区别。业余爱好者的发现、创造和经验会不断被其他业务所采纳,而其他业务的创新也会为业余无线电界所用。我国分配给业余业务的频谱资源广阔,但目前利用的频段仍只占很小一部分,发展空间巨大。
3.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更新,爱好者需掌握的知识包括低频模拟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理论等。虽然有关无线电技术的网站众多,但系统介绍射频技术感性知识的基础资料仍较为稀缺。
4. 元器件的换代带动着实践课题、工具和技术细节的不断更新。但无线电基础知识相对稳定,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石,才能更有效地学习。本篇着重介绍常见的现象和基本原理,希望不同背景的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
5. 为方便读者查询中外资料,本册在术语首次出现时附上相应的英文单词。为反映不同时期无线电技术的原貌,保留了原风格的技术插图。
6. 本篇内容是笔者长期学习的成果,部分内容来源于记忆和笔记,原文出处难以查证,敬请谅解。
7. 本篇的前半部分是操作篇的初级篇,针对入门及新入门的爱好者编写,主要介绍业余电台、业余业务、业余频段等基础知识。
8. 回想过去,如北京无线电运动协会对新会员的培训,经过多次集中培训后,爱好者们才能获得操作证书。如今的规定已经更加开放,但基础知识的学习仍不可或缺。
9. 如今的法规已经放宽,更多通信模式对爱好者开放。本篇向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介绍除语音通信外的其他通信模式,以提高大家对玩业余电台的兴趣。
10.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文中难免有误,恳请读者指正。《操作篇》的下半部分将进一步探讨业余无线电的进阶操作技巧和知识。
11. 进阶篇将带领爱好者了解传播规律、IARU的游戏规则、DXCC、追卡、竞赛、奖状、远征等方面的知识。虽然本书不是百科全书,但每个部分都会提供入门的介绍和互联网资源链接,便于读者深入学习。
12.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国内外众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别感谢所有为本书提供支持和资料的同仁。
13.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指正,以便在以后的版本中修正和完善。
14. 业余无线电在中国有着曲折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值得传扬的章节。老一辈业余无线电家的探索与进取为中国无线电事业做出了贡献,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笔者有幸接触这一事业并访问了多位老一辈业余无线电家,为撰写民国时期业余无线电的历史打下了基础。
自从六十年代初至今,我有幸采访了多位资深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其中包括已故的朱其清、孟昭英等前辈,以及健在的周海婴、王传善等前辈。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的历史经验和知识,有的还提供了文字资料,成为编纂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的宝贵证据。
在编写过程中,我参考了解放前的一些报刊和业余无线电团体的刊物,以及人民邮电报社、中国电子报社等出版的报纸杂志。特别是得到了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上海市无线电运动协会等单位以及张宗汲前辈的夫人汪秀娟老师的大力支持,允许我查阅和使用他们保存的档案、资料。各地爱好者或协会工作人员也协助我查阅、复制资料或核对史实,在此一并感谢。
这次撰写《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中的史记篇,对我而言也是一个学习和系统了解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历史的机会。尽管我尽量将资料收集得更为完整、全面,对已有资料进行更为翔实的考证,但由于《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五篇必须同时出版,其他各篇都已完成,出版方已数次催稿,为了不至因我而使出版时间拖得太久,只得匆匆完成史记篇作为征求意见稿交付印刷。
无线电收发信设备是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必备装备。从早期完全靠业余家前辈们亲手制作各种发射机和接收机,到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专业化制造生产出来的各档次业余无线电通信机,经过百年演变,曾经登场亮相的商品化业余无线电台设备已有千余种机型。为了帮助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了解业余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展情况,《设备篇》收入了一部分业余无线电收发信设备的简单资料。
受限于收集能力和资料来源,篇中内容主要集中在商品化业余无线电设备鼎盛时期的国外商品机种上。历史上曾经为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一些其他设备因缺乏准确资料而未收入。读者如有相关建议或指正,敬请谅解并予以指出。
附录还包括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有关业余无线电的摘录、ITU国际呼号序列划分表等。还附有CRSA推荐的业余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我国岛屿的IOTA编号表等。
关于业余无线电家礼仪的使用已近七十年,其中所描述的业余无线电家精神至今依然活跃。如何将这一精神落实到每位业余无线家身上,过去从未有人倡导。以下以古贤曾子的精神为基础,探讨这一业余无线电家礼仪。包括互谅互解的高贵情谊、以高贵的情操支持并鼓舞业余无线电同好、地方性及性的业余无线电社团等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集优良科学素养、有效率的电台设备与操作习惯、及水准以上的业馀家精神於一身的重要性。
考虑到频率内的干扰问题,我们是否应该主动关闭线性放大器?你是否有时在开启操作桌照明灯的也顺手打开了线性放大器,形成了不良的习惯?
是否应该获取无线电设备的维修手册,并认真学习或向他人请教,以便深入了解设备线路原理?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回顾过去的业余无线电生涯,我们是否曾经亲自动手制作过简易的业余无线电设备,如天线等?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距离我们最后一次仔细阅读业余无线电杂志内的技术文章已经多久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我们是否曾经要求朋友监听我们的发报能力,并接受他们的批评和建议?这是一个促进自我提升的好方法。
对于通讯程序和常用的Q码,我们是否熟悉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这是通讯的基本功。
如果我们被临时邀请客串主控网络,我们对自己的通讯技巧是否有信心?我们是否曾经以不熟悉通讯程序或其他理由推脱?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友善互助方面,我们是否对新手表现出耐心和温文儒雅的态度?我们是否热心助人、充分合作、体谅他人?这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基本素养。
我们是否经常到新手聚集的频率去报到,给予他们鼓励、指导和归属感?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一种支持。
当我们无意中监听到友台有触犯法规的行为或操作程序不符约定时,我们应该私下提出指正建议,而不是像空中警察一样公开指责或教训。
在鼓励新手升级方面,我们应该以技术提升可以带来更丰富的通讯享受为诱导,让他们自然向往升级,而不是冷嘲热讽。
我们应该避免与种族、族群或黄色有关的笑话,即使在非常熟悉的人面前也不行。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参与空中的争吵,尤其是不要加入任何针对少数团体的行为。
当我们在空中听到不熟悉的呼号时,应该有礼貌地打招呼,不要因为“他不是我们这一伙”的想法而忽视他们。
如果我们得知附近的业余无线电同好因故住院或亲人丧故,除了在通讯中表示慰问之外,是否应该亲自拜访并带束鲜花或慰问卡表达关心之意?
当我们在空中与人交谈时,应该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随时都是向人讨教的好机会。我们应该珍惜并重视别人的看法或意见。
碰到技术高超的操作者,我们应该向他们称赞和褒扬几句,学习他们的优点。
对于个人而言,业余无线电应该是消遣和嗜好,不应该影响家庭、工作、课业和社会活动。我们需要均衡发展,关注除业余无线电之外的其他方面。
那么对于四六级英语考试时间分配的问题又是如何呢?英语四级考试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进行,时间为9:00-11:20。口试在笔试前进行,每年5月和11月各有一次机会。从05年6月开始,四六级考试成绩改为分布在290-710分之间,具体分数取决于考生的表现。试卷分为听力、阅读、综合和写作四个部分,让考生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教育部并未规定四六级成绩与毕业证、学位挂钩。考生们需要认真备考,以取得好成绩。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