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小学排球比赛有着严格的规则要求,涵盖了技术性规定、非技术性规定及场地设备等各方面内容。比赛场地的布局、设备要求以及参赛人数等方面,均突显了排球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的独特性质。参赛者的权力与责任、比赛的间断及延误、队员的不良行为等方面,都规定了比赛必须在公正和遵守体育道德的环境中进行。这些规则中包含的大量技术性定义,是排球运动的核心,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和客观条件的需要,规则在技术性规定上逐渐放宽,更加简单易懂,便于人们了解排球运动。

二、比赛场地及设备详解

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为长方形,长18米,宽9米,四周有至少3米宽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7米的无障碍空间。国际比赛的场区边线外的障碍区至少5米,端线后至少9米,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12.5米。场地被中线的中心线分为两个相等的场区,每区划有距离中线3米的进攻线。

界线宽均为5厘米,其宽度包括在各个场区内。室内比赛场地的地面必须是浅色,界线颜色应与地面颜色不同。世界性比赛的场地界线为白色,场区和无障碍区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室内最低温度需达到10摄氏度,照明度在1000~1500勒克斯之间。世界性比赛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也有严格的要求。

三、比赛器材及装备要求

排球比赛除了规定的网柱、球网、标志带、标志杆和比赛球外,还需准备记录台、裁判台、量网尺、计分器、换人牌以及各种比赛用具。队员的服装也有统一要求,包括上衣、短裤和运动鞋,必须统一颜色且与场地颜色有明显区别。队长和教练员在比赛中也有各自的职责和规定。

四、比赛规则及间断说明

比赛中允许正常的暂停和换人,这些都是为了保障比赛的顺利进行。暂停的时间为30秒,但在世界比赛中会采用技术暂停的方法。比赛中也规定了各种延误比赛的行为和处罚措施。对于球队成员的不良行为,根据冒犯程度分为四类,并都有相应的处罚规定。

五、发球规定及替换说明

发球队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球发出,发球时不得踏及场区外的地面。在每一次发球时都允许有一次发球尝试。替换方面,每局每队最多可替换六人次,替换需符合规定,否则将被判罚。

在发球瞬间,发球队员不受场上位置的约束,双方队员需在本场区内按两排站立,每排三名队员。队员的位置判定主要依据其脚的着地部位。前排队员的脚部位置需比同列后排队员更接近中线,而右边(或左边)队员的脚部位置则需比同排中间队员更接近场地的右(或左)边线。在发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进行活动。

在不干扰对方比赛的前提下,队员可以穿越网下进入对方空间。当队员的一只脚或双脚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时,允许其脚部的一部分接触中线或悬挂在中线上空。除脚以外,队员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都不得接触对方的场区。在比赛中断后,队员可以进入对方的场地。

新规规定触网为犯规行为,但如果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然触网,则不算犯规。所谓无试图击球,是指已经完成击球动作或尝试。例如,在完成扣球动作或掩护扣球动作后偶然触网并不构成犯规。

进攻性击球是指除发球和拦网外的所有直接向对方的击球。当球的整体通过球网的垂直面或触及到对方队员时,即完成了进攻性击球。前排队员可以对任何高度的球进行进攻性击球,但必须在场地空间内完成。后排队员则允许在后场区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在起跳时脚不得踏及或越过进攻线,击球后可以落在前场区。如果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那么在触球时,球的一部分必须低于球网上沿。

拦网是指队员靠近球网,将手伸向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的行动。只有前排队员可以进行拦网,后排队员不得进行拦网。如果后排队员将球拦回,则为犯规。拦网触球算作本队的第一次击球,因此本队拦网后还可以再击球三次。在拦网时,队员可以伸过球网,但不得影响对方击球。规则规定球可以同时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如果队员违反上述规定,则判为持球犯规。

在比赛中,规则要求球必须同时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则为连击犯规。但在拦网动作中,同一队员或同一拦网中的不同队员在一个单一动作中连续触球是被允许的。第一次击球指接发球、接进攻性击球、接本方拦起的球和接对方拦回的球。而在本队第二次和第三次击球时,则不允许球连续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这些规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我们在掌握每部分的同时将其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了解、理解和执行规则。

4.2.1 在比赛进行时,替补队员应在指定区域如球队席或准备活动区就座,教练员、领队和其他成员也应坐在球队席,但可短暂离开。球队席应设在记录台的两侧,无障碍区之外。

4.2.2 只有队内成员才被允许坐在球队席上并参与赛前的准备工作。

4.2.3 替补队员可以在以下区域进行无球的准备活动:一是在比赛中的准备活动区内,二是在暂停时比赛场地一侧后面的无障碍区。

4.2.4 在两局比赛之间的休息时间内,队员可以在无障碍区使用球进行准备活动。

5.1.1 队员的服装包括上衣、短裤、袜子(需一致)和运动鞋。全队队员的服装必须统一、整洁、颜色一致。

5.1.2 运动鞋应为柔软轻便的胶底或皮底鞋,无后跟。

5.1.3 队员上衣必须有号码,序号为1-12号。号码应位于身前和身后的中间位置,并与上衣颜色形成鲜明对比。具体尺寸要求为:身前号码至少15厘米高,身后号码至少20厘米高,号码笔画宽度至少2厘米。

5.1.4 队长上衣胸前号码下,应有一条与上衣颜色不同的长8厘米、宽2厘米的带状标志。

5.1.5 禁止穿着不符合规定号码的服装参加比赛。

5.2.2 裁判员允许一名或多名运动员在局间或替换后更换湿运动服,但新换的服装必须为同一颜色、样式和号码。

5.3.1 禁止佩戴可能造成伤害及有利于人为加力的任何物品。

5.3.2 队员可以戴眼镜参加比赛,但风险自负。

6.1.1 队员必须了解并遵守软式排球竞赛规则。

6.1.2 队员应以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服从裁判员的判定,不允许争辩。

6.1.3 队员的行为必须符合公平竞赛的精神,不仅尊重裁判员,而且尊重其他工作人员、对方队员、本队队员及观众。

6.1.4 队员不得有任何旨在影响裁判员判断或掩盖本队犯规的动作和行为。

6.1.5 队员不得有任何行为以延误比赛的目的。

6.1.6 比赛中允许全队成员之间的交谈。

6.2.1 比赛开始前,需在记分表上签字并代表本队进行抽签。

6.2.2 比赛中,队长担任场上队长。当队长返回场上或至该局结束时,只有场上队长在死球时可以和裁判员交流,包括提出问题和请求。如果他对解释不满意,必须立即向裁判员提出声明,并保留在比赛结束时将此意见作为抗议记录在记分表上的权利。

6.2.3 场上队长应感谢裁判员,并在记分表上签字确认比赛结果。如果他曾向裁判员提出过声明,可以进一步确认后作为对裁判员解释或执行规则的正式抗议记录在记分表上。

6.3.1 教练员应在比赛始终在场外进行指挥,填写队员上场位置表、请求换人和暂停,为此他和裁判员联系。

6.3.2 比赛前,教练员需在记分表上登记和检查队员姓名、号码并签字。

6.3.3 每局开始前,教练员需填写位置表并签字后交给记录员或裁判员。教练员应坐在靠近记录员一端的球队席上,但可短暂离开。在进行指导时,教练员可以在替补席前自进攻线延长线至准备活动区之间的无障碍区站立或走动,但不得干扰或延误比赛。

6.4.1 领队坐在球队席上,但无任何权力。

6.4.2 如果教练员必须离队时,经场上队长请求和裁判员同意,他可以承担教练员的职责。

B制规则详解:

1. 比赛布局:5、6号位和1号为后排队员,2、3、4号位为前排队员。前后排的位置不得颠倒,同排队员间亦不可交叉站位(发球除外)。

2. 位置及空间要求:

- 每一名后排队员的位置需比其相应的前排队员更远离球网。

- 前、后排队员之间的左右位置按10.1的规定排列。

- 队员位置之判定,须依据其脚的着地部分来定。

- 明确每一名队员脚的位置要求,以区分同列队员的远近关系。

3. 发球及后续行为:

- 发球击球后,双方队员可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自由活动。但后排队员不得进入进攻线前拦网,亦不可踩踏或越过进攻线击球。

- 发球队员击球如有犯规,而对方位置也有误,则以发球犯规为先。

- 如果发球队员在击球后犯规,则以位置错误为先,并判定为位置错误犯规。

4. 轮转与替换规则:

- 轮转次序包括发球及其他队员的站位,整局中均按位置表顺序进行。

- 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 未按照轮转次序进行发球应判为轮转错误。

- 如果队员受伤无法继续比赛,需进行合法替换。若无法替换,则可采取特殊替换。

5. 裁判与比赛开始:

- 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此时比赛开始。因犯规而鸣哨,则比赛中断从犯规那一刻开始。

- 球触地后进入比赛场区(包括界线),为界内球。

6. 训练与比赛建议:

- 对于小学生排球训练,每天的时长安排应适中,以避免过度疲劳。

- 训练内容可包括基础技能练习、对墙垫球、发球、接发球、移动对垫等。

- 可根据学生年级和水平调整训练难度和量度,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小学排球每日训练时间建议

小学排球每日的训练时间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能和训练目的来定。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学生过度疲劳。建议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至1.5小时之间,其中包括技能练习、体能训练和游戏活动等。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但也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和感受,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1405074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