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木工程考研方向详解
土木工程是一个涉及各类土地工程设施建设的广泛领域,对于想要深造的同学来说,了解考研方向至关重要。
1. 土木工程(学硕)/土木水利(专硕)方向
这是最常见的考研方向,学硕工学下的土木工程涵盖了结构工程、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管理等多个方向。2021年土木水利(专硕)A类线为263分,考研总分500分,虽然线看似不高,但考试内容涵盖政治、外语、数学以及专业课程,其中数学和专业课涉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考试难度不容小觑。
2. 工程管理(MEM)方向
此专业属于专硕工程管理下的工程管理方向。备考条件要求具备三年工作经验,对于已经毕业两年以上的同学,此专业是一个提升学历的理想选择。考试科目只有管理联考和英语二,内容相对简单。特别是英语二,比英语一容易很多,适合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
3. 教育专硕—职业教育(土木水利)方向
此方向适合希望快速升学并有教师职业规划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部分学校的招生简章会明确要求学生本科必须是土木相关专业。此专业属于教育硕士,未来可以在中小学、大专院校任教。但需注意,开设此专业的院校较少。
还有一些交叉学科如建筑安全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等,是土木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但专业核心仍在于力学方面。
二、土木工程专硕考试科目分析
土木工程专硕的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数学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除了统考科目,考生还需根据选择的方向来选择专业课,如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复试科目涵盖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桥梁工程等多个方面。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包括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等,这些都是考研的专业方向。
三、中山土木工程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对于选择中山土木工程专业考研的同学,首先要对学校有充分了解,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例如,作者因对结构工程理论感兴趣,最终选择报考中山土木工程专业硕士。
中山土木工程专硕的录取情况每年有所变化。考生需关注复试线、录取人数等数据。专业课是考研的重要部分,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中山土木专业课考的是材料力学,难度中等偏上,题型包括判断、选择、论述简答、计算题等。考生需对材料力学有深入的理解。
政治和英语的备考也很重要。政治备考资料包括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等。英语备考则推荐恋练有词、黄皮书英语真题等。
土木工程考研需要充分准备,了解各个方向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方向。备考过程中,多刷题,重视专业课和政治英语的备考,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暑假前把单词背熟,任何一本市场上的主流单词书都可以,个人推荐何凯文的1575,但是不要去听词汇课,背就完事了,听词汇课很浪费时间,对背单词没有实质性帮助。如果要量化这个过程,我觉得暑假前一本单词书背2到3遍为宜。第一遍推荐用艾宾浩斯记忆法有规律重复背诵,2刷,3刷到n刷每天固定量背一点直到考试那天。
把单词问题解决后第二个难点是长难句,单词搞懂了但连成一句就看不懂了。推荐看唐迟老师的阅读理解长难句部分,了解怎么去划分句子结构,然后配合一些阅读理解多做自然而然就会了,此过程建议使用早年英语真题练习。
单词和长难句搞定后就到了上真题的时候,此时一般在暑假第二个月,开始做张剑黄皮书试卷版,这本试卷的题型与近些年的真题相一致,要认真做,反复做,同样不懂的单词抄写背诵,对答案的时候不要只对个答案,把原文怎么翻译的也逐句看一看。
新题型部分技巧更重要,推荐刘晓艳的新题型视频,一定要看,看完视频拿真题练手,大概一天一篇,一个星期基本新题型怎么做就通透了。
学数学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多思考多做题,所谓的题海战术是要在思考总结的基础上才会发挥作用。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定期复习总结复盘的习惯。关于我个人的数学复习计划,我下面给大家详细讲讲。首先我是从3月开始复习,但因为当时每天还有挺多的课要上,所以就是挤时间出来看书,遇到没课的时候就会去图书馆复习,周末两天基本上也是在图书馆复习数学。一直到了6月份期末考试全部结束后,我才开始集中复习数学,但这个时候差不多我的数学一轮基础也刚刚结束。
基础结束后我没有盲目的进入强化阶段,而是先花了20多天的时间将基础阶段做过的题又刷了一遍,把错题难题单独整理了出来。7月8月9月我花了三个月来进行强化,看强化课视频、刷强化阶段的习题,整理知识点,复盘总结错题,看起来几个字就说完了,但这3个月的任务量是相当重的。这段时间我也经常心态崩溃,因为很多题不会做,感觉也复习不完了,但其实每个人在考研过程中都会有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刻,只要坚持过去了就会得到好的结果。10月份我开始做数学真题了,我只做了近10年的真题,刷了两遍,然后到了11、12月冲刺阶段我就一门心思的刷模拟卷。
中山土木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100分)、英语听力口语测试(100分)(其中听力测试60分、口语测试40分)、综合面试(100分)。主要考察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实验技能、计算技能、培养潜力、英语口语水平,同时也了解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维能力、反应速度、治学态度、专业技能、心理素质、个人志趣及特点等。
专业课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内容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画图、方案设计、撰写研究报告等,采用闭卷方式。
英语听力测试集中进行,30分钟;口语测试以对话形式进行,10分钟/人;都采用抽题的形式。
综合面试:综合面试时间约20分钟/人,结合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同时进行。主要考察考生的治学态度、动手能力、专业思想、创新思维、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
关于复试需要看的内容大致有固体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综合、岩石力学与工程、桥梁工程、基础工程等,能够看出内容是比较多的,但这些也都是本科学过的知识,面试的时候老师不会为难,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概念,本科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不用太担心,如果很多内容已经遗忘了,那我建议初试结束后就尽快开始准备,把学过的教材都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英语也是尽量早早准备。
考研相对于高考最主要的不同是:要考验大家的信息收集能力,因为专业课根据报考院校不同而考试难度、题型、包括报考难度、复试难度等好多方面都不一样。如果院校未选择好或者情报未收集齐全,很有可能导致你辛辛苦苦的一年都付之东流。当然这些资料、情报的收集最主要、最可靠的就是找报考院校今年刚上岸的学长,因为他是亲身经历者。
考研不像高考,大家都只有一条路,学习氛围很浓,而考研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所以可能你的室友或者你的好朋友并不一定考研,所以可能备考路上可能你会比较孤独,关于这些要你自己去克服,最主要的是你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读研,为什么要选这所学校,而这些都将成为你的目标,靠它们,你才能一路坚持下来,不会放弃。
《关于级专业考试及硕士类型差异的详解》
两大级专业考试,由各招生单位独立命题与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异,热门专业相对更具挑战性。“联考”与“统考”的难度也有所不同。“统考”的考生数量远超“联考”,竞争自然更为激烈。“联考”虽然考试难度相对较低,但在录取时更侧重于考察申请者的实际能力与潜力。
关于学术型硕士,他们主要进行全日制学习,通常为期三年。而对于专业硕士,则是脱产全日制学习,学制在2-3年之间。学术型硕士的录取属于计划内,包括非定向和定向两种类型。从2014年秋季开始,所有研究生需要自费入学。
专业硕士从2010年起,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类似,被录为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而录取为计划外的硕士生(如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则需缴纳学费,费用通常在每年8000元左右,不同专业存在差异。针对自筹经费生和特困生等,他们可以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或商业贷款来缓解学费压力。
学术型硕士在完成学业后,会同时获得学位和。而专业硕士则有所不同,5月份的单独考试只颁发学位证书,1月份的考试则会同时颁发学位和。由于学术型硕士是全日制正规硕士毕业,拥有双证(学历、学位),因此社会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其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对于那些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的求职者,特别是没有任何相关工作经验的硕士生,企业在招聘时可能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取证书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实行的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注重学术理论研究)和专业型学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过去我们过于偏重学术型学位教育,而忽视专业型学位教育。这导致一些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毕业后,虽然理论功底深厚,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开始增加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比重,以培养更多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