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范围,学生需掌握以下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其中包括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科举制度等。特别是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需深入理解。封建制度以皇帝为统治核心,通过封建等级制度将组织起来。科举制度则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深远影响。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生活。其中,农业和手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如农耕文化的形成和农业工具的发展等。手工业作为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种类和发展情况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学生需了解封建社会的分层结构和不同阶级的特点,以及士农工商的地位和作用等。
四、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其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重点。其他重要的科技发明,如水车、提取的工艺等也是考试的内容。中国古代文化的对外交流,如丝绸之路和中原文化的传播等,也是学生需要了解的文化知识。
五、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秦始皇统一六国、西汉王朝、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唐朝和宋朝等重要历史时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二、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和答案
以下是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的部分题目和答案:
1. 班级:xxx 姓名:xxx 分数:xxx
2.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D.70~20万年)。
3. 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会不会说话)。
4.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5. 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B.四羊方尊)。
53. 选项C为道家和兵家,选项D为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54. 提问哪一项不是汉武帝的治国措施,需要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回答。
55. 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这是选项A的内容。
56. 选项B为“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这是汉武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57. 选项D是正确的,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等,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事件推动了文化、思想、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繁荣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则分别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两国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这些事件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们本身的历史价值,更在于它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内容:《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1)内战中,北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维护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频繁。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理论指导: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1)电力的广泛应用:爱迪生(美国)发明了耐用碳丝灯泡,推动了电力的发展。
(2)新机器的创造: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推动了汽车和飞机的出现,同时电报和电话的发明也为通讯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3)生产关系的变革: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向过渡。
(4)国际格局的变化:资本主义市场的最终形成导致贫富差距加大,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了一战。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化工、汽车、航空等蓬勃发展。
关于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更多是有才能的技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涉及能源动力革新,还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17.美国经济的发展(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选择题)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