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计师考试概要及考试大纲解读
《统计学与统计法基础》科目考察内容大纲:
本部分主要测试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在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法规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求对数据进行描述、参数估计,具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以及依法统计、处理统计违法案件的能力。
1. 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变量、数据、数据类型),了解数据的主要来源及搜集方法。
2. 能够根据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描述,使用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 熟识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估计的关系,确定恰当的样本量。
4. 熟练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指标和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和预测。
5. 使用统计指数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情况。
考试也涵盖了对统计法律规范、统计执法检查、统计行政处罚和统计行政处分等方面的内容,要求把握统计法律的相关原则和规定。
《统计专业实务与知识》科目考察内容大纲:
本部分主要测试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在中国现行统计调查设计、统计标准、行业统计、专业统计、住户调查和价格统计等方面的实务知识和应用能力。
1. 分析中国统计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中的作用。
2. 理解中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判断其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中的作用。
3. 分析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统计实务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
4. 掌握中国的统计标准和分类,并正确应用于统计工作。
5. 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计算主要统计指标,判断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影响和作用。
《统计理论与相关基础》考试大纲:
本部分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统计方法、经济学基础理论、会计基础知识等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数据描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同时根据统计和会计资料进行经济判断和分析。
1. 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数据搜集方法。
2. 使用不同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 进行总体参数估计和样本量的确定。
4. 运用假设检验的原理对总体参数进行检验。
5. 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6. 结合恩格尔系数、需求函数、供给法则、供求法则等经济学理论,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
7. 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后果,并熟悉的微观经济政策如消除外部性、反垄断政策等。
8. 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理解国民经济恒等式,支出法GDP和收入法GDP的衡量方法,以及宏观经济“过冷”和“过热”的原因。
9. 理解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如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函数等,并运用乘数原理分析赤字预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⑴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互补关系和替代关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失业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短期内充分就业与稳定价格之间的替代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分析经济政策目标选择的依据。
⑵分析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类型,以及紧缩性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其适用条件。
⑶分析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类型,以及不同类型货币政策的作用及适用条件。
⑷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生作用的途径,比较其不同效应和两种政策组合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四种组合基本方式的适用条件。
⑴分析国际间经济交易的主要途径和对外经济关系;根据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和利率水平分析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根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分析汇率变化对于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⑵分析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
⑶分析利率水平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根据进口规模与储备资产的关系界定适度储备资产的规模。
⑷分析间经济互动。
⑴分析不同类型通货膨胀的特点;根据收入分配、经济效率和产出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各种影响;根据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分析短期内和长期内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
⑵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⑴运用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⑵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中国科教兴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途径。
⑶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反经济周期政策的适应条件。
⑴分析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及对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
⑵分析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及对统计工作的影响。
⑶判断会计与统计采用的核算单位。
⑷根据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和会计项目,按照统计制度要求,判断会计核算项目与财务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相关关系。
⑸根据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资产和负债分类、折旧政策等,准确把握基层单位会计与宏观统计对资产负债的核算方法、价格和核算范围。
⑹根据利润表、成本费用核算表,分析判断会计与经济统计的生产范围,掌握利润表、成本计算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核算资料在宏观统计,特别是GDP核算中的应用。
⑺根据会计报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
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中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与管理、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标准与分类、国民经济核算、专业统计调查制度、住户调查和统计整理与分析报告等统计实务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根据统计和国民核算资料解决统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统计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统计和处理统计违法案件的能力。
⑴把握统计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效力和基本原则。
⑵把握统计行政许可项目的法律依据、认定机关及许可程序。
⑶把握统计执法检查的对象、主要内容、机构和统计执法检查员的主要职责和职权以及依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⑷根据统计行政处罚的特征、基本原则及实施机关,判断适用统计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采取相应的统计行政处罚措施。
⑸根据统计行政处处的适用对象、实施机关,判断适用行政处分的违法行为种类,采取相应的统计行政处分措施。
⑹把握统计法关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
⑺把握统计行政复议机构、范围及有关复议的管辖和复议程序。
⑻根据统计行政诉讼的起诉,受案范围,依法进行统计行政应诉。
⑴根据中国现有统计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分析判断统计调查设计在提高中国统计数据质量中的作用。
⑵根据中国现有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分析判断该体系对提高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的作用。
⑶根据中国现有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分析判断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判断在统计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
⑷根据中国现行统计数据管理与发布制度,分析判断其对提高中国统计数据生产透明度的作用。
⑸根据中国现有统计标准和分类,分析这些统计标准和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中正确使用。
⑴根据国内生产总值三种核算方法,分析判断三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分析GDP在宏观经济分析和中长期规划制定中的作用。
⑵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编制投入产出表,判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⑶根据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资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居民总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应用资金流量表进行经济分析;编制资金流量表,判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⑷根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计算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作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编制国际收支一、深刻理解用户需求
1. 准确理解用户对统计数据的需求,结合统计理论、经济和社会等知识,规范设计符合用户需求和统计分类标准的统计指标和调查表式,清晰界定统计调查单位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划定统计调查范围。
2. 全面掌握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总体目标,熟悉各种调查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结合运用,为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提供依据。
二、灵活运用统计调查方法
1. 依据调查单位的特点和调查条件,有效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尤其是抽样调查方法,选择有效的抽样设计和现场采样方法,以确保调查数据质量和调查工作效率。
2. 熟悉各类行业统计和专业统计的调查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农业、工业、建筑业等多个领域的统计调查制度,以及能源统计、财务统计等专业统计制度。
3. 对于新增统计调查的必要性进行合理判断,对于不规范或重复的调查提出整改意见,以规范统计调查行为。
三、科学组织数据汇总与整理
1. 根据统计用户和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制定数据汇总与整理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2. 掌握数据质量评估和校验的方法,对采集、整理、汇总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校验。
3. 掌握至少一种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SPSS等,用于对调查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四、提升宏观经济分析能力
1. 全面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和框架,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2. 正确解读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及基本核算表的平衡关系,运用统计、核算和经济理论方法,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3. 针对经济变化进行模拟和政策影响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强化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
1. 全面、系统熟悉和了解《统计法》及相关统计法规,具备较高的统计法律素质。
2. 遵守统计法的规定,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能够依法进行检查和处理。
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与撰写能力
1. 具备扎实的统计、经济、社会等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
2. 能够针对特定阶段、领域和问题,基于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3. 能够撰写具有较高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或论文,为决策提供参考。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大纲解读
一、突出能力考核原则
以统计工作流程为主线,着重考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在数据信息运用、分析判断和处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技术人员能够准确把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不同用户的统计需求。
二、熟练掌握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熟悉普查、抽样调查等多种数据收集方法的利弊及相互联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掌握各种抽样技术;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种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及专业领域知识要求技术人员全面了解普查和常规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熟悉多种行业和专业领域的统计制度;掌握综合运用各类数据控制质量的方法等。同时要具备组织指导大规模统计调查项目的能力和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
一、全面掌握经济核算表与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相关内容
1. 深入掌握国内生产总值表、资产负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投入产出表等核心经济核算表的基本构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 理解并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等核心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内涵,掌握其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整体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二、关于统计法与会计实务的应用
在探讨会计实务与统计法之间的关系时,还需考虑STATA这一统计软件的作用。STATA作为一种数据分析工具,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有助于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准确性。还需关注以下要点:
1. 全面掌握《统计法》及相关法规的核心内容,明确统计部门的调查、报告和监督职责。
2. 明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统计活动中的权益,以及与之相关的违法行为与处理方式。对于在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应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和应对措施。
三、CFA二级考试要点与高级统计师报名信息
对于有志于考取CFA二级或报名高级统计师的人士,以下信息值得关注:
1. CFA二级考试相对于一级而言难度提升,主要涵盖财务分析技术、定量分析、资产评估工具及经济学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报考条件包括不限定专业,但需要符合一定学历条件及其他要求。备考二级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理解并应用一级的知识。
2. 高级统计师的报名时间通常在每年的7月底至8月初。考生需全面系统掌握统计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报名者还需熟悉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具备国际化视野。考试内容涵盖统计调查设计、管理、组织实施、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多个方面。
以上内容供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