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精算师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4月11日,上午9:00至12:00,考试科目为数学基础Ⅰ;
4月12日,上午9:00至12:00,考试科目为综合经济基础;
4月13日,上午9:00至12:00,考试科目为生命表基础;
4月14日,上午9:00至12:00为寿险精算实务,下午2:00至5:00为非寿险精算数学与实务;
4月15日和16日,继续进行其他科目的考试。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涵盖微积分、线性代数、运筹学等基础概念及主要内容。考生需熟练掌握概率的计算、条件概率、全概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等知识点。对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时间序列分析等方面也有相应要求。
三、参考教材及复习资料
以下是推荐的参考教材和复习资料:
1. 《高等数学讲义》(第二篇数学分析)樊映川编著,以及其他包含相关内容的高等数学教材;
2. 《线性代数》胡显佑著,以及其他包含相关内容的线性代数教材;
3. 《运筹学》(修订版)及其他运筹学教材;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周纪芗编著,以及其他同等水平的参考书;
5. 《利息理论》刘占国主编,以及其他关于利息理论的参考书籍。
四、保险精算专业知识点详解
在保险精算领域,考生需要深入理解与掌握基本的保险风险模型,如短期个体风险模型、短期聚合风险模型、长期聚合风险模型等。还需掌握效用函数与期望效用原理及其在保险定价中的应用。对于生命表、纯保费、责任准备金等精算现值的概念以及平衡原理的计算方法也需要熟练掌握。对于混合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期望和方差等统计知识也有一定要求。
五、寿险精算实务及考点解析
寿险精算实务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寿险模型的理解和计算能力,包括趸缴纯保费、生存年金、寿险纯保费与生存年金纯保费的递推关系等。对于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以及各种寿险模型的责任准备金也是考察的重点。对于多元生命函数和多元风险模型,考生需要熟练运用精算现值的概念以及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六、复习建议及辅助资料
建议考生结合以上推荐教材和资料进行系统复习,同时可参考以下辅助资料:
1. 《寿险精算数学》修订版及其他寿险精算数学相关书籍;
2. 李勇权著《寿险精算》等寿险精算相关书籍;
3. 其他同等水平的精算专业书籍和资料。
风险理论及保险精算相关内容概述
一、长期聚合风险模型及其他相关主题(分数比例约为20%)
该部分主要涵盖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的盈余过程、破产概率、总理赔过程、最大损失过程以及调节系数等。还包括再保险和分红保险中的风险模型及其性质。考生需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及模型,并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效用理论及其在保险中的应用(分数比例约为20%)
此部分重点考察效用与期望效用原理、效用函数与风险态度、效用原理与保险定价等内容。考生应熟悉最优保险决策的制定,并理解效用原理在保险中的应用。
三、随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分数比例约为10%)
这部分要求考生掌握均匀分布随机数与伪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离散随机变量与连续随机变量的模拟,以及随机模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生存模型及其估计(分数比例约为40%)
涉及的考试内容包括生存模型的性质、特征以及由样本数据估计生存模型的各种统计方法。考生需熟悉大样本数据下年龄的处理及暴露数的计算,并熟练掌握传统的精算方法、矩估计方法、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等。
五、人口统计(分数比例约为25%)
考生需掌握死亡或生育的各种测度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个人口统计模型的特征及相关计算,人口统计数据在生命表编制、社会保障中的应用等。还要求掌握表格数据修匀和参数修匀的各种方法。
六、寿险基础(分数比例:15%~25%)
考生应熟悉寿险的主要类型,包括普通型人寿保险和新型人寿保险,并掌握相关的概念如保单现金价值、保单选择权、资产份额、保单红利等。特殊形式的年金、家庭收入保险、退休收入保单、变额保险产品等也是考试的重点。考生还需了解寿险定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七、评估及偿付能力监管(分数比例:25%~35%)
这部分涉及不同视角下的准备金、法定责任准备金的评估方法、内含价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等。考生还应了解偿付能力监管的相关内容,包括欧盟及北美偿付能力监管实践、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实践和发展方向等。
八、养老金(分数比例:10%~20%)
养老金计划的基本概念、精算成本因素、给付分配的精算成本法是此部分的主要考试内容。考生还需了解递增成本的个体成本法、均衡成本的个体成本法以及聚合成本法等相关知识。
九、中国寿险业精算规定及示例(分数比例:5%~15%)有关保费计算的精算规定及示例等内容是此部分的考试重点,《寿险精算实务》一书中的内容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考生应了解最新的精算规定和示例。
十、非寿险精算及再保险相关原理(分数比例根据具体考试而定) 主要包括费率厘定方法、经验费率、责任准备金评估方法等内容。考生需掌握费率厘定中的费用、利润等因素,纯保费法和损失率法,以及再保险合约定价和再保险业务的责任准备金评估等知识点。参考书籍包括吴小平主编《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实务指南》,杨静平编著《非寿险精算学》,高洪忠编著《再保险精算实务》。 各个考试部分指定的参考书目及章节已在上文中详细列出。
考试形式包括客观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及综合解答题,要求考生掌握非寿险精算和再保险的一般原理并能灵活应用。
(一)费率厘定及经验费率: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非寿险精算学》(杨静平著)中的第六章、第十章以及第七章至第九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非寿险精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准备金与再保险:
考生需掌握《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实务指南》前七章的内容,以及《再保险精算实务》(高洪忠著)的前七章和第九章,这些内容涵盖了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评估方法和再保险精算的实际操作。
(三)考试教材及其他参考书籍:
孟生旺、刘乐平编著的《非寿险精算学》由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为考生提供了系统的非寿险精算知识。高洪忠编著的《非寿险精算原理》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为考生提供了更深入的精算原理讲解。
(四)经济学与金融学部分:
经济学部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考生需掌握这两个部分的基本原理和模型。金融学部分则主要涉及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
二、财务会计基础及学习资料
财务会计基础是考试的重要部分,考生应掌握公司(特别是金融机构)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财务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熟悉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分析技巧。相关学习资料包括《财务会计》等书籍,为考生提供了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
三、新高考安排及科目时间
(一)新高考改革概述:
为适应教育多元化和人才培养多样化的需求,我国自2014年开始实施新高考制度。新高考制度主要有两大变化,一是取消文理分科,二是增加选考科目。此次改革旨在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
(二)高考科目时间安排:
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如下:语文考试在6月7日上午9:00至11:30进行;数学考试在同日下午15:00至17:00进行。其他科目如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外语等也有相应的考试时间安排。各地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高考护航行动”,为考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三)新高考科目时间顺序及特点:
新高考的科目时间顺序主要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综合(或文化课综合)。这一顺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综合性评价的特点,使得高考更加围绕素质教育和创造性思维。新高考制度也增加了选考科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新高考制度旨在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通过优化科目时间顺序和学习内容,新高考制度将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