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角度看,三个项目在细节上存在巨大差异。例如,AP数学包含微积分和统计学,而A-level和IB数学则涵盖微积分、统计学、函数、复数、解析几何等等。
做个比喻,引导读者快速入门。三种课程,就如同我们用餐的选择。餐馆的菜单上存在两种点菜方式:一种是单点,即你喜欢什么点什么。第二种是套餐,因此其中必然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喜欢的。
AP课程属于前者,你可以选择上一门AP;也可以选择上10门AP,任由自己选择。就AP课,中国学生往往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等等,毕竟AP英文文学或者AP美国历史对语言要求偏高;
IB属于后者,它是个套餐,即你不能挑食,不能只吃辣的或者甜的,因此学生必须文理兼修。
那么A-LEVEL又如何?来自英国的剑桥课程处于两者之间,它可以自由选择,但不能只选一门,至少是三门以上。在中国,学生往往还是选择数、理、商科为主。
了解了这点,读者们不妨来尝试回答常见的一个群众困惑:“IB的课程是否更偏向于文科比较好的孩子”?似乎如此。这不能说家长认知不对,而是认知不到位。我们试想一下:在自由选择科目的情况下,中国学生当然会去选择数理化之所擅长的。
从学校办学的角度来讲,(尤其是公立学校的国际班),不是因为本身AP或者A-level存在偏科的问题,而是开设AP英文文学或者AP美国历史等文科类的风险要远大于AP数理化,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是不具备成熟的英文语言能力。
但是IB是套餐,不能任由学生只挑自己擅长的。如果三者乃体育竞技,那么IB的优秀种子必须是全能型的,而AP或者A-Level的优等生则是单项或者几项的冠军。因此选课的灵活度就是三者之间的区别之一。
从表面上看,IB与AP和A-LEVEL都由科目组成,如数学、科学、语言、社会学等等,但是IB侧重conceptual learning(概念性学习),后两者则侧重factuallearning(知识性学习)。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同样在教授物理课的浮力变化。知识性学习模式会讨论浮力是什么,影响浮力的因素,如何测量浮力等等。这些属于知识点,将来会出现在考卷上。
但是IB在这个基础之上,会上升到概念层面,比如“浮力”和“变化”在个人生活中如何存在?跟学生个人的生活有何种联系?这就涉及到概念了,并非知识点的或事实性的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迫使学生跨出科目本身的框架去学习,超越了科目自身的知识点。这是具体科目在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属于微观层面的不同。
作为一个课程体系来讲,即宏观层面,三者也存在不同。IBDP(高中阶段的IB)的最大的亮点是它有一门TOK(Theory of Knowledge)的课程,简单翻译为“知识的理论”。
这门课更多像一门哲学性质的课,学生会一起讨论和探索学习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知识?你如何判断自己学到了知识?你又是如何运用知识的呢?它不是受制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设定的,超出了任何一门学科但又和学生学习作为一个人的学习的本身联系在一起了,这样的学习会促使一个17岁的青少年去思考:学习无处不在,除了发生在学校的学习,平时生活当中又是怎么样的学习?
高中最后一年,要花整年的时间去撰写长达三千字,原创型研究式的论文,要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吸收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这又是IB跟AP和A-LEVEL在教学过程中的另外一大差异,属于宏观层面的不同。
既然教学的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化,那么最终的目标也自然有别。
如果说中国公立学校的教学是通过题海战术,熟能生巧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答案,那么AP和A-LEVEL则是通过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寻找答案;而IBDP不仅仅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寻找答案,而且通过对学习和知识本身进行反思训练学生学会提出自己问题。
比喻:一位修车技工只能换汽车轮胎,倘若车门或车灯坏了,解决不了,那么他属于记忆答案型技工。另外一位能够娴熟地修理任何一辆损坏的轿车,那么他是一位学会了找答案的工人。“损坏的轿车”是别人抛给他的问题,“修理”是他找答案的过程。
第三位不仅仅对汽车构架了如指掌,会修车,同时又会琢磨:“我如何能够制造一辆可以自我修理的汽车?”那么这位就是一位会提问的人才。这个问题是属于他自己的,那么寻找答案的过程就变成了他的私事。这样的人具有自己的观察角度,寻找答案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学习的驱动力来自内心(如好奇心)--那么这不就是我们想要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吗?
教育的最终结果:记忆答案,依赖记忆完成任务VS学会寻找答案,解决别人的问题 VS学会提出自己问题,创造新的知识这就是IB,AP, A-LEVEL和中国公立教育的另外一大本质区别。
听我这么一说,似乎IB含金量最大,确实如此。含金量高是一把双刃剑,从何说起?含金量高说明哥伦比亚不同间的AP学分政策会有略微区别。不过无论你在哪个,哥大基本上是最多允许你用AP换16个学分,大部分课程能用AP的4-5分抵3或6个学分。
宾夕法尼亚对AP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很多基本都必须拿5分才能免修课程或换分,大部分课的分数将换算成GPA并满足毕业要求。
布朗明确规定AP无法换学分,但AP可以用来跳过入门课,直接学习更高层次的课程。
AP成绩需达到4、5分才能跳课,但不同学科部门对AP的换分要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的会自动把AP成绩计入成绩单,有的得等你上完他们的高阶课程AP才生效。
以下AP科目在布朗无法换取AP学分,但是可以“跳课”:
·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中文和文化
· 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or 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
· English: Language and Composition or Literature and Composition英语语言和写作,英语文学和写作
·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Comparative or U.S.美国和政治、比较和政治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国际关系
·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布朗的AP课程主要用于跳入门课但不能用来换学分。而且根据不同科目有不同的规定,基本上需要3分以上。更多详细具体的信息最好还是去布朗官网查询。
入学学分会出现在达特茅斯的成绩单上,但不会被计入到你毕业所需的35个course credit(课程学分)中,AP无法令你提前毕业,但是一些毕业要求可以用AP来豁免,比如外语。
在康奈尔可以用AP换分,或者是跳过入门课程,用来满足毕业要求,但不能用作通识教育的学分。一般AP成绩在4、5分的可以换3-8学分,比如化学拿5分可换4分,宏观/微观经济4分以上可换3分。
康奈尔的本科分为7所,不同专业和非专业的AP抵分政策略有差异,需要你去官网上仔细核对。
IB考试有两场,一次5月,一次11月,一般来说都在5月考。
IB课程由IBO文凭组织创办于1968年,IB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教育组织。英国几乎所有都接受IB文凭,美国及加拿大数以千计的都视IB文凭为优良的入学资历。
整个IB的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小学项目(PYP)、中学项目(MYP)、预科项目(DP)和IB职业相关课程(IBCC)。无论是在哪个阶段,课程都十分关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PYP阶段从以前的ISCP项目(InternationalSchoolsCurriculumProject)发展而来,于1997年正式开设。IB-PYP阶段的课程对3到12岁的学生开放。
IB课程和AP课程的区别如下:
1、本质上IB和AP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IB其实是一个强化高中文凭的两年完整学习计划,而AP的话则是一门一门单独的考试。
3、通常IB课程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比AP的。一般大家都会认为IB难度更大,都认为IB的含金量也更高一些。
4、IB只能够去通过有IB项目学校来进行学习,如果学生的成绩合格才能够获得文凭。而AP的选修相对都是灵活的,可以通过学校,online或者是通过自学来完成,再参加考试。
5、高中IB其实是采用四年的学制,头两年的haul是pre-IB,后两年是IB,没有上pre-IB的话就不可以进入到后面的IB课程。而ap课程的话则没有选课时间的限制。
6、IB课程往往更加强调学生在科学,人文,外语,艺术,以及还有社会工作的全面均衡发展,不偏科,不侧重某一方面。而AP的话则会提供单一学科的强化学习,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校条件自行决定选择什么AP科目。
7、从单科来讲,AP课程远远要比IB课程更深;从整体讲,IB课程远远要比AP课程更难。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