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文旨在为即将参加考研的学生提供关于如何分配时间以及复习数学的有效策略。数学作为考研的重要科目,合理的复习计划至关重要。
一、时间分配
1. 复习周期:从7月1日至考试前,为数学复习设定一个明确的周期,如示例中的183天。
2. 复习任务:高等数学占据主要部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也有相应的比重。英语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具体复习计划
1. 7月:专注于高等数学。
2. 8月1日至20日:学习概率论。
3. 8月20日至30日:学习线性代数。
4. 9月:使用《2000年考研数学复习指南》进行复习。
5. 7、8、9月期间,完成24篇名著的阅读及名著内的单词复习。
三、单词与语法复习
每天记忆210个单词或词组,并时常回顾。到九月底,掌握6178个单词及词组,并能熟练运用。
四、作息安排
建议上午专注于数学复习,例如上午8:30至11:30学习数学三。
五、复习策略与建议
1. 坚持:制定计划后,一定要坚持执行。
2. 专心:学习时要专注,不要分心。
3. 集中学习:不要细水长流,对于背单词等任务,集中学习更为有效。
4. 选择合适的书籍:避免使用太厚的书,选择精简且内容精炼的书籍。
5. 努力付出:考研不是轻松的事情,需要付出努力。
6. 重视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是提分的关键科目,要重视并努力提升。
六、个人经验分享
本人作为数学专业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六轮复习法及其他研友的经验,为考生提供参考。正常按照此方法复习,数学应能取得140分左右。详细分享了自己从开学到考试期间的复习步骤和心得。
结语:
一、关于考研数学的复习策略与时间表
暑假期间——秋季开学:复习指导书是首要任务,计划再做一遍。初步目标是建立知识框架体系,为后续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从9月1日至11月初:除了复习指导书,还需完成一本习题集。若时间充裕,建议再次回顾复习指导书,甚至浏览课本。核心目标是提高计算能力,将知识融会贯通。
进入11月后至考前一周:应以模拟题和真题为主,至少完成一套真题。若有精力,可以再次翻阅课本。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把握考研规律,提高分数。
考前一周至考试:集中时间在复习总结的内容上,完成一套真题。目的是查漏补缺,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每一阶段的复习后都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关于复习资料推荐:
陈文登的《复习指南》:强烈推荐。该书条理清晰,解题步骤明确。缺点是新题型更新较慢,特别是线代部分。总体上是一本优秀的参考书。
李永乐《复习全书》:此书知识点划分精细,应用方法基础且实用。但过于细致,可能稍显繁琐。
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此书题型多且全面,方法经典。但难度不够,且过于详细。
《考研数学大纲解析》:适合作为参考,上面的错误解法讲解有学习价值。和指导书不同的地方以此书为准。
陈文登《题型精粹》和李永乐《400题》:推荐。这两本书风格独特,有一定难度,对于提高解题能力有很大帮助。
李永乐《历年试题解析》:推荐。虽然个别解析方法不全,但大部分内容解析得不错,对于研究历年真题有帮助。
作者的话:考研成功,背后是长时间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在备考过程中,常有人问是否有捷径,其实不走弯路就是捷径。为帮助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本文总结了一些考研方法与技巧。希望给愿深造的人才们一些启示和帮助。考研数学复习分配时间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合理规划和安排时间分配任务和目标等细节。此外还需注意作息安排和坚持努力的重要性等细节问题。在备考过程中保持积极心态和专注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习惯和看法并善于分析解决问题不断进步和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真正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方式和策略从而让学习和考研的道路变得更加顺畅高效且富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成功并非易事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可以实现你的目标研究生梦想也就在眼前等你勇敢前行追求成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发展未来在远方等待你的努力和收获一起加油向梦想前进吧!数学,是众多学科中尤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尤其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它的学习时间往往是最长的,且往往总分高的学生,其数学分数也往往较高。数学可以说是提升总分的科目之一。单靠数学一门课,就能在总分数上拉出十到二十分的距离,这在考研中是相当显著的差距。
学习数学的关键在于: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定理的学习,就像练武时需要扎稳马步一样,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要多动手做题,不能只看不动笔。
我个人的数学复习过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三月初开学到六月中旬,主要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及陈文登《复习指南》对应的章节。这个阶段耗时较多,但完成后能基本掌握各种题型的解法及考研大纲的要求。
第二阶段:六月至八月,主要对《复习指南》进行再次学习,同时学习《数学大纲解析》。这个阶段虽然不能完全融会贯通,但能基本建立数学的框架体系。
第三阶段:八月至十月,主要做题练手,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我借阅了陈文登的《题型集粹》进行学习。
第四阶段:十月至十一月,再次重温《复习指南》,以建立更完整的数学框架体系。
第五阶段:十一月之后至考前一周,主要是做模拟题和真题。这一阶段至少要各做一遍,有机会的话再把课本扫一眼。
第六阶段:考前一周到考试,迅速回顾重要内容,做一套真题以保持状态。
这里再给大家分享一条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数学学习路径:
一月至暑假前,主要学习课本、课后题及各种复习指导书。暑假期间至九月,再对复习指导书进行一次学习。九月至十一月,找本习题集进行练习。十一月至考前一周,主要做模拟题和真题。考前一周则主要是回顾和总结。
关于复习资料的选择,我推荐陈文登的《复习指南》,此书将很多内容模式化,条理清晰,解题步骤明了。还有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此书题型多而全,方法经典。《考研数学大纲解析》和李永乐的《400题》也是值得推荐的资料。
每一遍学习之后都要有一个深刻的思考过程,看看这一遍与上一遍有什么不同,如果发现了新的知识点或解题方法就记下来。若没有什么变化,也要思考这次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在完成陈的复习指南后,再参考此书,效果将会非常显著。本书的价值并非在于你在考试中所得到的分数高低,而是你能否从每一道题目中学习到新知识,找出自身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这种发现相较于考试时的发现更为重要,因此每一套题目完成后都应有一次深入的总结过程。
在此推荐李永乐所著的《历年试题解析》。此书之所以被推荐,主要是因为它集结了众多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析。尽管它没有融合各家之所长以达到经典的地步,个别题解方法尚待完善,但其厚度和解析的详尽程度仍是值得称赞的。选择真题书籍时,应慎重考虑解析的详细程度,选择更为详尽的“厚”书。在做真题时,尤其要注意2003年前后题型的变化,尤其是针对各个学科在03年及其之后的研究重点。
经过近一年的考研旅程,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的我经常被问到:“考研是否有捷径?”其实不走弯路就是捷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整理了一些考研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帮助。这篇文章由五篇文章组合而成,旨在帮助有志于深造的人才们少走弯路,顺利考上研究生。
关于大数赛的含金量问题,这一数学竞赛具有相当高的认可度。获得竞赛名次的同学有机会获得保研资格。该竞赛还推动了高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了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为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提供了平台。作为一项性的高水平学科竞赛,它是天才学子展示数学能力的舞台,也是高校数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调研素材。中国生数学竞赛分为数学专业类竞赛题和非数学专业类竞赛题两大类,内容涵盖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等多个方面。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