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教育汇

1575735676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近年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政策迎来重大转向。教育部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2024年起,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直接依据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不再组织专业考试。这一政策调整迅速落地,北京、福建、河南等23省市在2025年艺考方案中均明确执行该政策,仅少数院校保留自主测试环节。这意味着,无数怀揣编剧梦想、热爱影视艺术的学子,无需再经艺考培训与专业测试的奔波,仅凭文化课成绩即可进入名校戏文专业深造。

政策变革:从艺考统考到文化主导

2021年教育部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该政策旨在破除“重专业轻文化”的旧有倾向,引导考生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文件要求2024年起,该专业招生以高考文化分为核心依据,仅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这一调整与教育改革的整体方向一致,即降低应试培训对艺术人才选拔的干扰,强化对文学底蕴和学术潜力的考察。

各省积极响应,政策覆盖面持续扩大。2025年超20个省份已取消戏文专业省级统考,辽宁、贵州等原设有编导类统考的省份,率先将戏文专业移出艺术类考试范畴。上海戏剧等专业院校也在春考中调整招生方式,戏文专业仅保留“散文与故事写作”笔试,取消表演、才艺等传统艺考科目。这一系列政策为普通文化生开辟了新赛道。

招生院校:重点高校及特色项目盘点

双一流高校率先实践文化分录取。北京将戏剧影视文学纳入“人文科学试验班”,学生通过高考统招入学后,可在专业分流中选择该方向。厦门“文科试验班”同样涵盖戏文专业,考生直接凭高考分数报考。西北、武汉则要求考生文化分达一本线,按分择优录取,2023年西北戏文专业在辽宁录取线超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40分以上。

行业特色院校提供多元路径。中国劳动关系2019年已将戏文专业划归普通批次,文化分成为唯一录取标准。首都师范的戏文专业同样归属普通类招生,无需艺考合格证。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院校如上海戏剧在春考中设置自主测试(含写作笔试),但测试性质更接近学科能力评估,而非传统艺考。这些院校的转型为政策落地提供了多样化样本。

专业转型: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调整

课程设置强化文学基底与跨学科融合。戏文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影视编剧”“中外戏剧史”“剧本创作”等,天然需要扎实的文史功底。南京在教学中融入“艺术史论模块”与“短片拍摄实践”,要求学生既能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结构,也需掌握剧本分镜写作。西北则依托“作家摇篮”的传统优势,开设“小说改编”“影视批评”等课程,贾平凹、黄建新等校友的成功印证了文化素养对创作的关键作用。

培养目标转向复合型人才。随着专业定位的调整,戏文毕业生的职业路径从单一编剧拓展至文化策划、影视制片、新媒体内容总监等领域。中国劳动关系在培养方案中增设“文化项目管理”课程,首都师范则强化“网络剧策划”实训。这种转型呼应了行业需求——影视公司对剧本评估、IP开发岗位的人才需求增长35%,而这类职位更看重综合文化素养而非表演才艺。

考生策略:文化课准备与素养积累

高考分数成为核心竞争力。报考无艺考要求的戏文专业,文化分需达到一本线(或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例如厦门2023年戏文方向在辽宁文科录取线为640分,武汉综合分(文化分+统考分)需达802分以上。考生需重点提升语文、历史等科目成绩,部分院校如上海戏剧对语文单科设置110分的门槛。

专业素养需长期积淀。尽管无需艺考,但院校仍通过面试、写作测试考察潜力。南京在自主测试中要求考生现场评析影视作品;西北建议学生“广泛阅读文学经典,关注当代影视现象”。实践证明,成功考入戏文专业的学生往往具备创作实践——如高中生剧本获市级奖项、影评文章公开发表等经历,这些成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加分项。

争议与挑战:政策适配性探讨

专业性与公平性如何平衡?反对者担忧,取消艺考可能弱化人才的专业适配度。中央戏剧教授曾指出:“即兴创作、剧本朗读等能力需现场考察,文化分无法完全反映艺术潜力”。但支持者认为,传统艺考中“故事写作”“影评”等科目本就与语文能力重叠,且艺考培训的产业化加剧了教育不公。

院校探索差异化选拔机制。为平衡矛盾,部分院校保留“专业素质综合测试”。上海戏剧在春考中设置散文写作笔试,考查叙事能力;南京通过面试评估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与表达逻辑。这些测试不要求才艺展示,更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为文化课考核提供了有效补充。

回归人文本质的戏剧教育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去艺考化”,实质是影视教育从技能培训向人文素养培育的回归。当北京、厦门、西北等院校将戏文纳入普通批招生,当2025年各省全面实行“文化分主导”录取,这一调整已超越单纯的考试形式改革,更指向艺术人才培养理念的重构——优秀的编剧与评论家,首先应是具备深厚文化底蕴、敏锐社会观察力的知识分子。

未来,随着“考评分离”“省级统考全覆盖”等政策深化,戏文专业或将进一步与表演、导演等实践类专业分流,形成“文化录取型”与“艺考选拔型”并行的培养体系。而考生需在提升文化课的通过剧本创作、影评写作等实践积累专业认知,方能在这一变革中赢得先机。毕竟,政策可以取消艺考门槛,却从未降低艺术人才应有的思想深度与人文高度。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教育汇
  • 已关注:2247286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