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考研提升学历选哪些专业好考?
1、新闻类专业
新媒体行业作为目前新兴并且十分火热的专业成了越来越多人报考的热门,很多同学也想在新闻传媒专业中有所发展而选择考研,这类专业一般要求的实践能力比较强,因此对于考取这类专业的研究生同学来说还是相对容易一些的,新闻传媒专业的研究生在招收学生时,导师一般喜欢招收有经验的考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锻炼几年就可以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教育类专业
教育学专业主要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的方向,教学型工作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很多学习教育学的学生会选择在本科阶段毕业以后继续考研深造来提升能力。
3、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一般是被叫做中国语言文学的,这类专业的同学考研其实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出了考研的一些公共课之外就是以专业课的记忆为主了,理解和背诵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同学考研的唯一捷径,只要同学们把课本上的知识理清脉络,梳理通顺,基本上还是比较容易考研成功的。
考研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不要拘泥于读研的形式。
当前考研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即使有较大规模的扩招计划,相对于庞大的考研人群来说,考研成功依然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对于已经离开学校多年的职场人来说,读研不要局限于一种形式,当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完全可以考虑。
第二:注重研究方向。
读研一定要注重研究方向的选择,在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同时要考虑到自身的能力特点,不要仅仅关注于一些热点方向。读研的过程还是比较幸苦的,稍微有所懈怠,就有可能会面临延期毕业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读研准备。
第三:注重与行业领域相结合。
职场人读研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经验,最好能够结合自身的行业经验来完成一些科研成果,这对于后续的就业会有比较直接的影响。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如果在研究方向上能够与医疗、金融、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域相结合,那么往往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罗黎辉教 授
040101教育学原理
_ 01教育评价
_ 02教育原理 罗明东教 授李天凤教 授
_ 03民族教育学 李劲松教 授
李兴仁教 授
_ 04教育改革与发展 张晓霞教 授李春茂副教授
茅 锐副教授
_ 05教育理论比较 王 凌教 授曹能秀教 授黄海涛教 授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罗黎辉教 授
孙亚玲教 授
_ 02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_ 03基础教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孙亚玲教 授
罗黎辉教 授
040104比较教育学 曹能秀教 授王 凌教 授
_ 01教育理论比较
_ 02民族农村教育比较 王 凌教 授黄海涛教 授
040105学前教育学 曹能秀教 授王 凌教 授
_ 01学前比较教育
_ 02幼儿园课程 傅 淳教 授
_ 03学前教育学原理 曹能秀教 授王 凌教 授
傅 淳教 授
040201基础心理学 周 宁教 授闵卫国教 授
_ 01心理过程与人格研究
_ 02理论心理学 周 宁教 授
_ 03认知发展 陶 云教 授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陶 云教 授傅金芝教 授
_ 01认知发展与学习的跨文化研究
_ 02人格心理研究 周 宁教 授
朱海燕副教授
_ 03社会性发展与辅导 李 辉教 授张 智教 授
_ 04教育心理学 符明弘教 授
_ 05青少年心理发展咨询 叶存春副教授陶 云教 授
_ 06学习与创造心理 周泓副教 授
040203应用心理学 李 辉教 授
_ 01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_ 0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冯江平教 授
_ 02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 赵建新教 授
005高等教育研究所 伊继东教 授张宝昆教 授章秉纯教 授
刘沧山教 授
040106高等教育学
_ 01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_ 02教师教育研究 伊继东教 授彭 兵教 授柳 景教 授李 辉教 授
_ 03东南亚高等教育研究 张宝昆教 授唐 滢教 授罗致含副教授
魏 红副教授
_ 04生教育管理研究 封海清教 授王前新教 授黄海涛教 授
杨顺清副教授
徐天伟副教授
王昆来副教授
_ 05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 李兴仁教 授李慧勤研究员
006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罗明东教 授李志平副教授陈 瑶副教授
040110教育技术学
_ 01教育技术学原理
_ 02远程教育 徐光泽教 授李志平副教授
_ 03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刘敏昆教 授
孙莅文副教授
_ 04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白凤翔副教授杨志军高 工朱云东副教授
_ 05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 罗明东教 授陈 瑶副教授
007成人继续教育 李兴仁教 授柳 景教 授李朝有副教授
040107成人教育学*
_ 01成人教育管理
_ 02成人高等教育 杨 林教 授张宝昆教 授赵枝琳副教授
_ 03教师教育 李 辉教 授
龙登丽副教授
云南在职研究生哪些专业比较受关注?
为什么近年来很多人都为选择专业而感到困惑呢,既怕自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专业,也怕选到的专业不是热门专业,就目前的社会形式来看大家都想知道报考云南在职研究生哪些专业比较好呢,就着这个问题,跟着小编一起看一下具体分析。
云南地区在职研究生有以下这些专业:
管理学类、法学类、金融类、经济学类、教育学类、语言学类、社会学类、新闻学与传播学类、艺术学类、心理学类、历史学类、博士类、计算机科学技术类、政治学类、土木建筑工程类
说到哪个专业好学首先需要考虑到个人的兴趣,这一点比较重要,就当前的就业形式来看,学习法学、金融学、教育学、这几类专业是比较好的。
第一、法学在生活当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好人起到了保护作用,对于坏人则起到了制裁作用,所以很多人通过学习法律专业来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以及如何去维护法律。
第二、、金融学,说到金融学很多人不禁想到投资、证券等,这些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很好的,很多人通过对金融学的学习,对自己的理财以及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三、教育学,教育学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人通过受教育然后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在未来的道路上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综上所述,云南在职研究生哪些专业比较受关注大家了解了吧,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在职研究生教育网,我们会详细为您解答问题,本文是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云南研究生专业排名
序号 一级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1 民族学 A+
2 生态学 A-
3 政治学 B+
4 生物学 B+
5 理论经济学 B
6 中国史 B
7 数学 B
8 化学 B
9 统计学 B
10 工商管理 B
11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B
12 法学 B-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14 中国语言文学 B-
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
16 软件工程 B-
17 社会学 C+
18 世界史 C+
19 物理学 C+
20 系统科学 C+
21 信息与通信工程 C+
22 公共管理 C+
23 哲学 C
24 应用经济学 C
25 教育学 C
26 外国语言文学 C-
27 新闻传播学 C-
28 地理学 C-
29 艺术学理论 C-
30 美术学 C-
云南研究生王牌专业
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化学、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生态学、新闻学、网络工程、旅游管理
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民族学、汉语言文学、缅甸语、新闻学、历史学、化学、生态学、统计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档案学、旅游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物理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会计学、行政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云南研究生专业有哪些? 我想考云南研究生
云南研究生专业: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地球物理学,系统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
云南研究生报考条件:
报考云南学术型专业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须在2021年9月1日前取得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承认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学历符合第(3)条(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可报考我校部分专业,具体请参看专业目录中各专业备注栏中的要求。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云南师范研究生专业有哪些
云南师范研究生专业有:成物科学、理学、文学、工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公共管理学及冶金等十余个类别。
云南师范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学校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10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排名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学进入前20%,教育学进入前40%。
学校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昆明)、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2个级平台。
学校坚持协同创新,主动服务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23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