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在家训练方法如下:
1、培养自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孤独症患儿应该要尽量学会一些生活技能,以便于在成年以后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如果患儿年龄比较小,建议家长帮助患儿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鼓励患儿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或自己洗脸等,可以锻炼患儿自己完成一些事情。
还可以带患儿去户外玩耍,鼓励患儿和同龄的儿童一起交流。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照顾患儿的情绪,尽量以多鼓励为主;
2、早期教育:部分孤独症患儿可能无法入学,家长应该给患儿进行一些早期教育,可以给患儿购买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籍,然后鼓励患儿一起阅读,促进患儿语言的发育,另外平时也要监测患儿日常的睡眠、饮食以及躯体情况。
孤独症患儿除了在家进行训练以外,也可以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可以由医生、老师和家庭使用明确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教育干预,尽量提升患儿的理解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在锻炼的时候注意保证患儿的安全。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一般婴幼儿时期即可发病,主要与遗传有关,患儿以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等为典型表现。孤独症患儿在家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自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可以进行一些早期教育。
自闭症语言训练方法:不断地对他说话、对着他的视线说话、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不必矫正发音。
1、不断地对他说话
对自闭症的人说话,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必须假以时日才会慢慢开花结果。
2、对着他的视线说话
跟自闭症的人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xxx”,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
3、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他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东西作为话题,效果更好,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4、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
同样的话语叫他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
5、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他说话。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发育不均衡,他们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生活能力训练,帮助他们改变挑食、偏食的习惯,主要运用行为矫正训练。行为矫正一般包括正负强化法、消退法、脱敏法、替代法、惩罚法等,在具体训练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各种方法相互作用,才能取得训练的良好效果。
尊重个体差异,整合矫正方法。
孤独症儿童生活能力训练一定要详细分析儿童的情况,提出最适合他的训练模式。对于简单的进食训练,不同孤独症儿童就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才能取得最优化的训练效果。
(1)如果孤独症孩子属于交往严重困难,无语言,几乎不吃幼儿园的任何东西,甚至对幼儿园的餐具也怀有害怕心理,我们就要在他认为不会被伤害、安全的情况下,用脱敏、强化、替代等方法综合进行训练。
(2)一类孤独症儿童属于严重的挑食情况,他们从出生到现在从没尝试过米饭,但他们的脾气比较好,对事物的反应不强烈,所以对他们的训练使用替代法和时间延迟法,也可适当运用强制法,效果较好。
脱敏疗法:
(1)幼儿园的餐具放在他面前(远),他的反应是哭,转过脸去;
(2)他哭稍微停下,把餐具放近些,增加难度,他的反应还是哭,转过脸去;
(3)他有点适应把餐具放得更近,他的反应平淡。表明对餐具的反感已经有所缓解。在脱敏疗法中教师始终要在他身边,让他感到环境安全。
坚持正负强化交替使用法:
(1)不愿吃东西或者用手推开,进行适当惩罚,如将小手拍一下或拿走其喜欢的玩具。
(2)坚持立场,在他吃下一点他不愿吃的东西的时候马上鼓励、拥抱,如果他不吃就静静等待,坚持训练,只要他有进步就及时表现出教师的喜悦与希望,直至他全部吃下。
(3)不好就使用负强化,表现好就使用正强化,两者交替使用。
负强化- 正强化要同时运用,而且指令要明确,方法要正确。
脱敏替代疗法:
(1)没看见时在娃哈哈中加入少量他不愿喝的东西,他愉快接受;
(2)见在娃哈哈中加入少量他不愿喝的东西,他的反应着急、不安;
(3)喝下有少量他不愿喝的东西的娃哈哈,他的反应是伤心,教师及时表扬。
反复进行以上步骤,他不愿喝的东西加入的分量由少到多,直到他能适应。
时间延迟法:
孩子不愿意配合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适当地等待会起到较好的作用,如第一次给米饭不宜过多,反应较好时下次就多给点,反应不好还持续第一次的量。教师一定要给孤独症孩子心理调控的时间。
帮助他们改变挑食、偏食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教师应该长期坚持,坚持方法不动摇,坚持希望不放弃,孩子总有一天会改变。通过对孤独症幼儿关键年龄(3 ~ 6 岁)的生活能力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孤独症幼儿的后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开始实施生活能力训练时,部分家长和教师也认为,孤独症孩子的主要问题是语言、智力、交往障碍,智力开发属首位,并不十分需要生活训练,他们的想法机械地割裂了生活课程与认知活动的关系。
其实作为一个人而言,生活自理是他们的尊严,所以帮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是很有必要的,在这条路上应该不断坚持,以生活能力为抓手,寻找康复训练的突破口,促进孤独症幼儿全面发展。
儿童孤独症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儿童孤独症的康复训练主要有人际关系发展干预、应用行为分析、结构化教学法及感觉统合训练等。
1.人际关系发展干预:主要着眼于孤独症儿童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强调父母的“引导式参与”,通过触发孤独症儿童产生运用 社会 性技能的动机,使其习得的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帮助儿童发展出与他人分享经验、享受交往乐趣及建立长久友谊关系的能力。
2.应用行为分析:属于行为训练的方法,以分解目标、强化和辅助为原则,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方法,由专家指导下的干预小组与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作为干预的主要形式。
3.结构化教学法: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让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4.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多感觉同时刺激大脑,使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协调、更有效率,以达成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促使儿童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能顺利进行。
以上四种方法为目前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此外,还有音乐治疗、 游戏 治疗及基于虚拟现实的训练等多种康复手段,但具体如何进行还需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
本内容由北京回龙观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谭淑平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1、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
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有:人际关系发展干预、应用行为分析、结构化教学法、感觉统合训练等。
2、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通过感觉刺激信息进入大脑,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率的组合,以使大脑协调身体对外界做出适当的反应,达成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促使儿童的学习和动作顺利进行。
3、家庭康复和泛化
注重家庭康复和泛化,重视融合教育和社区活动的参与。尽量多的为他们提供和同伴互动的机会,参与融合教育,鼓励他们走出家庭和学校,在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比如公园、超市、社区等场合活动,与他人互动。
此外,还有音乐治疗、游戏治疗及基于虚拟现实的训练等多种康复手段,但具体如何进行还需遵循专业‘知了康复’人士的建议。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