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之后,是可以复读的,每个地区的具体政策是不一样的,都可以复读,但部分地区只能在私立学校复读。
因为如果你没有考好的话,政策比较支持考生复读,也是为了考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前途。而且每个地方都有专门复读的学校,如果有复读需求的话,可以关注当地的学校招生。改革后高考生还可以复读,因为是没有限制的。
注意:一些特殊的院校对年龄都是有些限制的。军事公安类,这个对年龄的要求比较高,军事的20岁以内,公安院校需要22岁以内,我们正常都是18岁高中毕业,孩子如果上学晚,在复读一年基本上就会超年龄。第二类医学类,医学类限制的也只有8年本硕连读的专业。
另一方面,根据各省的考试院透漏出的消息,高考往届生和应届生不会区别对待,不会进行身份划分,对复读生也不会有提升分数线的情况发生。而且对于少数民族的复读生,依然会有相应的加分。
新高考改革复读注意事项:
1、档案
无论你在哪里复读,机构、原来的学校、新学校、或者在家里,档案最好放在家里。如果机构、学校需要上交,可以上交保管,但最多在高考前夕,就会必须要送回学生手中。等被录取之后还是学生自己带到上交。
2、复读费用
高考分数线达重本以上,一般免费复读。高考分数线达到两本,一般一千到几千不等。看看家庭经济条件能否得到支持。假如承受不起,那就算了,不如去读专科。
3、减少无用的社交
复读生承受着比应届生更多的压力,特别是以前的朋友、同学都考入了,开始轻松地享受生活,更容易给复读的你带来刺激,一不小心就跟着他们逃避压力去了,所以这些会影响学习任务的社交活动能免则免。
4、对自己的“奖惩设置”要合理
对自己适当地奖励、惩罚能够很好地刺激学习的动力,但是要注意把握好度,例如可以在成绩提高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奖励,或者为了提高做题效率时也设置一个奖励来刺激自己。
也可以设置一些惩罚,例如考试因为粗心失利时,可以罚自己当天多做一套题,来加深印象。但是注意惩罚不能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可以的。
截至目前为止,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和黑龙江省都已经明确出台了相应的新政策,2021年的高考复读生不允许入读公立高中,也就是说,如果考生想要复读,只能选择去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或者是复读机构了。
河南省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将会限制复读生的志愿报考数量,2021年河南的高考生,如果是在复读的情况下,那么只允许填报两个志愿,不允许同应届毕业生具有同样的填报志愿资格。
新高考复读生政策
新高考并没有取消复读生政策,只是将复读生从应届生中区分开,将其作为社会考生参加考试。同时各省也出台了针对于复读生的衔接政策,只要符合条件的考生就可以报名2021年新高考。
其中,复读生不需要从高二读起参加合格性考试,只需要参加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以及选择性考试中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3个科目的考试。具体内容需要参考各省市地区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消息。
复读生最新规定的政策如下:
2023年依旧是允许复读的,但是往届考生在第二年参加高考时,填报志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复读一直都是可以复读的,只是有部分省份出台了“公办高中不再招收复读生”的政策,这些省份有贵州、四川、云南、黑龙江等,其余省份并没有出台这些政策,而且这些省份的考生可以在私立高中复读并参加高考的;另外,目前有很多省份都陆续进行了高考改革,实行了新高考模式,高考模式的改革虽然不会让学生不能复读,但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复读的难度。
因此同学们如果要选择复读,一定要先了解好当地的复读政策,然后就是仔细挑选复读学校,因为私立学校的话,实力和风气有点良莠不齐。
其实不论高考相关政策和相关模式怎么变化,对于高考复读的同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复读,以及是否有准备好复读。个人认为,以上三种情况的考生更适合复读,详情如下:
1.距离一本线成绩差距80分以内者。
2.高考成绩比平时成绩差50分以上。
3.因身体或身体状态导致发挥失常者。
例如山西在2023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提到:录取后不报到的考生,下年度报名参加高考,成绩将排在同一总分的最后,同时将写实性记入考生档案,并提供给高校。
(举个例子:假设李雷2023年被录取后不去报到,在2023年山西高考中,作为复读生的李雷高考成绩为620分,他与另外8名成绩同为620分的应届考生一起填报了同一所,那么李雷就要等到其他8位同分应届生的档案被检索过后,才能轮到他。8位同分应届生相对小明来说,会拥有一定程度的投档优势。)
目前只有山西省对高考往届考生复读报考有这样的限制性政策,其他省份目前暂时是没有这项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