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复试由三个部分组成:>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外语听力与口试。专业课笔试考的比较基础,题型只有两种:名词解释与简答,答案都来自指南,只要复试前将指南翻上两遍应该都没问题。专业课面试是抽签,每签两道题,也都是指南上的内容。但可能有些比较偏。
我抽的两道题是:1.试述以事实为根据的量刑原则;2.试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英语听力我听了但没有做题,题型与四﹑六级一样,速度应该比六级还要快一些,大约与过去的统考相当,但每题间停顿时间较短,听前要认真读一遍题干。口语则一般都是与法律有关的题,如谈谈你对联合国的看法,谈谈你对司法改革的看法等。当然也有与法律无关的日常口语。复试前要做一些准备。
4月7日,中国人民法网站发布《中国人民法法律硕士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成绩公示》,披露了200多名报考该专业的初试复试得分情况。该文件显示,有近30名考生仅在“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一项得分为0分,其中“全日制法律(非法学)涉外律师项目”中有8人,“全日制法律(非法学)普通方向”中有21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考生的初试成绩并不低,得分分布在373-415分之间,有10多人在390分以上,还有3位415分的考生是初试成绩并列第一名。
据了解,法律硕士专业初试系联考,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综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四门课程,满分为500分,2021年该专业“线”(有资格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为321分。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未回应此事:
4月8日上午,记者根据中国人民网站公示的联系方式致电其党委宣传部了解相关情况,接听者称自己是学生助理,并表示老师正在开会,自己并不了解情况。
记者随后致电中国人民法负责法硕招生的老师并表明来意,接听者表示现在不接受采访。截至目前,中国人民未就此事作出回应。
参考资料来源:中财网-人大公布法硕复试成绩:近30人为0分,其中多人系初试并列第一
我国近年来对于考试的检查是十分严格的,特别是对于考研来说。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比2021年上涨了近25%,估计是由于去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很多毕业生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加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公司和单位对于研究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多,使很多当年毕业生甚至还有一年才毕业的生已经开始准备考研了,毕竟考验对于一个人的能力和眼界真的能增加很多,所以大家对于考研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那么相应的我国教育部对于考研的审查机制当然会越来越严。
今年4月7日时,中国人民法在官网上公布了对于今年法学复试的最终结果,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居然有30余名学生在“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的成绩居然是0分!很多网友表示非常震惊。对于这件事中国人民法的负责人声称,由于有部分考生在复试结束之后将面试老师所提问的问题都发在了一个“考研交流群”中,大家对这些问题作了汇总并总结了优秀答复的经验,随后这种行为被其他群成员进行了举报,经中国人民的老师们调查发现举报问题属实,于是对所有涉及“泄题”的考生做出了0分处理。在这些0分的考生当中,初试最高的一位同学达到了415分,其中380分到390分的同学也不占少数。对于这些同学也着实过于可惜了。
可是对于成绩来说,当然是考生的“诚信”更加重要。“透题”的这些同学所做的“透题”行为,他们自己以为是在帮助其他考生,实则是在害他们。 首先这种透题行为对于其他靠自己的努力进行复试的同学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如果都靠作弊考上研究生的话以后还有谁会努力备考;其次就算这些考生通过“透题”考上了,他们的真实实力也根本没有达到研究生的真实要求。当他们拿着研究生文凭却被用人单位发现其能力名不副实后又会怎么看这些学生呢?所以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考试才是本分,所有的投机取巧在真实面前最后都会被打的露出原型。
2021年4月,中国人民30余名学生因在复试中泄题被判以复试成绩为0分的处罚。此消息一经媒体披露后,便引起了社会网民们的关注。
部分网民们认为众多考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备考,获得了高分进入了复试,却因为自己在群聊中讨论问题的无心之举而导致复试被刷,实为可惜;也有部分网民认为,这30余人确实违反了相关规定,因此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并无不妥。而笔者认为,在复试已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之下,中国人民做出这种处罚实际上是应该的,将这些考生复试成绩归零实际上并不可惜。
一、位列第一的人大法学所应有的风骨在最近的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的法学是以A+的成绩获得了第一的成绩,作为中国五院四系中排名第一位的法,人大法学按照其规定对于这些学生处以这种处罚,正体现了人大作为中国法律治学重镇所应该表现出来的风骨。
二、事前考生已签署复试诚信承诺书而中国人民的这一举措,其实并不是空穴来潮,因为在复试之前,考生们已经签署了复试诚信承诺书,其中在承诺书里有明文要求即不得传播与复试所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已经提前有规定的情况之下,考生们做出了如此违规行为,那么他们的复试成绩被归为零分其实并不可惜。
三、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在我们社会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尽管这些考生们能够进入人大法硕的复试,进入排名第一的法进行最后一轮考试,证明了他们自身素质的优质,但是最基本的规矩意识是必须要遵守的,何况他们作为未来的法律人,更加应该有规则以及是规范意识。
人民法硕复试29名考生成绩为0分,到底什么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
2021年4月7日,中国人民发布了法学类研究生的拟录取名单。其中,2021统考全日制法律(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成绩,吸引了诸多人的眼球。因为,在该专业中,有29名考生的成绩为0分。其中,包括3名初试成绩过400分,其中两位415分并列第一的最高分考生。
4月8日,一些网民爆料说,分数为0的原因是这些考生违反了考试规则,在重新考试时“漏了问题”。在这方面,就有记者联系了中国人民法,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证实此次确实有考了份的学生,但他说目前尚不清楚惩罚是否由于“泄漏问题”。
思考:尽管此事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但因为考试前或考试后的讨论被认为是“泄漏”,而且人大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就是这29名候选人中有遭到了微信群员的小报告,否则,微信群的讨论将如何传播到外界?
一份报告就毁掉了“上岸”的辛苦寒窗岁月,所以需要保持警惕。如果这一事件真的是不可逆转的,那么在此只能提醒大家:
“上岸”不仅需要艰苦的岁月,而且还需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并保护自己免受周围人的伤害。不要太“热情”或“太骄傲”!
到底是谁的错?有学生说,这种情况可能仅在最近两年才出现,由于疫情,现在所有面试都在线进行。面试后,考生将退出考试环境。肯定要找人分享一下面试的过程,而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以前,面试曾经在学校进行,而且气氛相对严肃。在考生考完试之后,自然不会有任何交流。事实上,提出考试题目的人可能没有这个“泄题”的意图,只是想发泄自己的情绪,但他没想到这个问题会如此严重。
我认为,当年没有在线复试时,每所学校的规定都是相似的。但是,经过重新考试的学生或多或少会有这种经历:重新考试之后,走出教室的学生,如果彼此熟悉,会聚在一起谈论他们所考试的内容,如果有人举报了,那么我们的成绩也被取消了吗?
那时,我们在考试后提到的那些题目,根本不会重复。那现在重新考试的问题库是否只是来回几个问题?
结语:从疫情开始的在线复试只是第二年。这个“新小工具”本来就有几个漏洞。在过河摸石头的阶段,发现了问题,为什么学生在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