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好考的院校有:西南财经、厦门、对外经贸、南开等。
南开(Nankai ),简称“南开”,位于天津市,由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世界一流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科建设
2021年5月,学校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
有“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32个。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南开
一.关于本人
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哈~本人本科双非,一战湖南金融专硕成功考上,初试成绩394分。湖大最重要两门就是396和431。下面从各个维度详细说下专业课的学习,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于学制和学费
湖南金融专硕学制2年,学费3w/学年,毕业花费共计6w。对比其他院校的金融专硕学费情况,特别是其他985学校的金专,确实算是良心价。
关于近3年复试分数线
2023年370分;2021年355分;2021年360分。
湖南复试分数线跟其他985比起来不高,说明专业课题目难或者改卷较严格。
历年报录比
由湖南研究生院公布数据可知,金融专硕历年报录比如下:
湖南金融专硕前些年很好考,近年来难度也上去了,毕竟专业层面上本身就有点过热。
二.关于备考经验总结
官方推荐教材
湖南官方推荐了4本教材,且全是湖南本科金融专业学生上课用的教材。
《金融学》(第三版),张强、乔海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9月版
《国际金融》(第五版),吴志明、杨胜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8月版。
《商业银行管理学》(第五版),彭建刚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21年4月版。
《金融市场学》(第二版),晏艳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历年真题
湖南431金融学综合TB上大多数在卖的都是2011-2023年的真题。
其他学校的考研真题
做其他学校的真题,有利于拓展思维、积累答题技巧、培养专业素养。
其实湖大的专业课总体来说是比较基础的,把课本、课后题和真题都背会做会肯定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本科期末卷和MOOC课程
因为湖南431参考用书都是本科的上课教材。
因此,为了把握复习重点,去找一些本科的相关课程的期末卷做一做。还有过来人推荐看湖南慕课上的课程,现在开课的有商业银行管理学、国际金融学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对于学有余力的考生才适用的,备考时间紧张的考生建议只抓教材和真题。
题型和考题风格
考题风格
(1)不定项选择题考得非常细,是最重要、最容易拉分的一个题型,复习时需做到不漏掉教材的每一个角落;
(2)计算题会考课后原题,且大多数都是课后原题,计算题要多分类总结,必须拿到满分;
(3)论述题或综合分析题用金融热点做引子,考察学生的金融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但最终还是要回归书本理论。
三.备考准备过程经验分享
专业课
复习的重点应该是宏微观,计量占比不是很大,一般就两个名词解释,五六个选择加上一道计算。首先是宏微观,课本上的知识以及课后题一定是要全部背会的,不要抱侥幸心理,所有的都要背。
我当时复习的时候发现论述题基本都是后边的章节,然后就以为前边几章不会考论述题,结果考试就考了……所以不要抱侥幸心理,全部都要背!而且是会考课后原题的,计算和论述都会考课后原题,所以课本加圣才好好背好好做!
然后想单独讲一下占大头的不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可能听起来比较唬人,但是其实考察的还是很基础的,把书上的知识点都看过背过能做出来绝大部分,但一定要背的细一点,因为是选择题所以需要多关注一些细节。
另外尹伯成的习题集很多人推荐,可以做一做,但是我当时是没有做的,主要是考虑到答案有错误而且我时间不太够,有精力的同学可以做一做。
另外最最重要的就是真题!真题是最有效的复习资料。已经考过的题目会再考的!选择、名词解释都会考已经考过的题目,所以好好做,把每道题都弄懂。
然后计量主要就是背一些名词解释,然后做一做课后的练习题。计量的计算也是会考课后原题的!选择题可以练一练圣才那本配套资料上的选择,太深的可以不用看,一般不会考得太复杂。
5-6月:看第一遍书,第一遍因为才刚开始熟悉,主要以了解为主,没有什么笔记。速度大概是半个月一本书,所以四本书完整的看了两个月。
7月:7月一开始暑假是尤为重要的,第二遍看书就注重书上重要知识点的再次学习,同时边看一章书后边在笔记上做知识框架,对做不定项选择很有帮助。
做笔记其中也借鉴了麓山上册知识点总结并结合了自己一些理解,附上自己做的知识框架的一部分,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做完框架后再做的是下册的1000题和计算专题和模拟练习,里面的1000题编排是按照书上对应章节来的,我认为非常适合看了第二遍或者第三遍书的时候边看边做题目,对我练习不定项选择的帮助特别大,做完后后期还需要多回顾下错题。这段时间比较关键,花的时间比较多。
9月:开学,开始在学校自习室看第三遍书,这一遍的侧重点又不一样,强调主观题的背诵。自己就是整个下午遍看一个章节边对应着自己做的笔记边出去在自习室外面背书,背书资料我有参考中册的名词解释和简单题背诵版,自己也总结了背诵考点方便背诵,附图~
这个背书过程一直持续到了考试前天天都在背,背了五六遍吧,要不断去回顾,做到重要知识点烂熟于心,在考场上能够特别快的回忆出来。
10月:开始做1000题,开始做中册真题,做了两遍。由于背过一遍专业课书,所以觉得主观题答题不算太难,只是还不是非常熟练。计算题方面我主要是把书上可能会考的公式在笔记上总结了考前反复看,加上配合了下册资料的计算题、模拟题的练习做到熟练即可。
11月:真题做完以后针对自己做错的知识点再次有针对性看四本书,然后结合麓山的模拟8套卷。这次侧重点是查漏补缺,一些自己做错了忽略掉的细小知识点重点去补救。后面也找麓山学长入了期末试卷练习了部分,适合后期还有空闲的同学补充练习,但不作为学习重点。
国际金融慕课题目也需要做几遍。我整个专业课花的时间是最多的,从5月份开始就是学一下午雷打不动。不过导致我396花的功夫不多,学的不是很好,分数不高。
396方面
3月:每天花一个多小时学数学,一个小时看视频和做逻辑199真题。尤其是今年改革数学逻辑难度都增大了不少,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了,大家不要学我花这么少时间。
首先资料和视频:数学看了麓山资料送的网盘资料里面的刘玮宇老师的课,有完整听一遍并做了详细笔记。听了两个月再开始做核心笔记和800题,核心笔记做了两遍,800题做了一遍。
11月:开始做真题,后面也挑着张宇老师的优题库做了,优题库有些难的超纲的题目可以忽略,整体还是很不错适合练速度。逻辑视频的话形式逻辑老吕的,论证逻辑是薛睿老师的,我觉得都讲的特别好,推荐给大家。
学习完就练习周建武的真题分类,做完后再回头看了一遍错题,思考错误的原因。
作文是11月底开始的,这个时候开始也是来得及的,大家不用担心。视频听的张乃心老师的视频,安利大家这位优秀的宝藏老师,讲的写作方法非常适合应试。
199作文也可以适当练习几篇。396强调的是一定要考前模拟一下,主要是训练自己是否按时做完,谨防存在作文还没写完的情况。市面上的模拟卷有做过田然4套卷和仲毅6套卷,题目还可以,我主要用来模拟练速度。
英语
3月:开始背单词,背到考前,红宝书来回背了很多次,后面想背别的,就找了本口袋版的单词书也记了一遍。
早上到自习室背半个小时的单词,晚上花一个小时训练一篇阅读或者完形填空,用的是黄皮书,十几分钟做完后针对自己的错题反复研究。
这个过程非常的关键,与其说是真题多刷几遍,还不如把做错的题目研究透彻比较好和错题对应的长难句部分不断去翻译和琢磨好。作文就是根据黄皮书总结了一些模板,后期反复背,灵活套用。
整体还是比较简单的,阅读命题的技巧性很强,推荐看唐迟的阅读视频,看完之后会对考研英语阅读命题的风格和习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看完之后再做真题的感觉会很不一样。
最后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回归真题,市面上的押题卷很多,但难度和质量往往距离真题还有一定差距。我大概只来得及把英二真题刷了两遍,英一近几年的真题刷了一遍。
作文部分,我买了王江涛的作文书,没有背他给的范文,自己整理了框架,但是我的问题在于复习中一直偏重大作文,忽略了小作文,最终小作文写得很糟糕,所以如果大家时间充裕,一定不要忽视小作文。
英语给我的教训就是下了多大功夫就有多大回报。我在复习过程中一直在做阅读,完型、翻译、作文基本都是最后几天稍微抓了抓,甚至没有完整写过一篇小作文,即使是真题的作文我都没有去好好看看范文。最后的结果就是阅读没有丢分,其他的题型错得一塌糊涂,但是想想自己复习阶段对这些题型付出的时间,这种结果或许并不意外。
政治:
建议大家对政治不要过度焦虑,它是一门肯下功夫就能考好的学科。开始看的徐涛老师的强化课,讲得非常好,适合打好基础。边看视频边看肖老的精讲精练并做些笔记
每一节学完过后就开始做1000题对应部分,整个过程到九月份结束。接下来看腿姐的课,讲的是选择题技巧的,讲的特别好。然后推荐腿姐的背诵手册,我觉得考试选择题背诵就这一本完全足够,自己考前反复在看。
最后押题阶段只做了三大老师的押题卷,个人觉得徐涛老师出的有点偏,肖老和腿姐的押题题目要反复琢磨,错题多看。
大题这方面,针对政治肖4背不下来的同学含泪推荐空卡的视频,我自己啃不下来,听完她视频一个星期就能背诵下来了,而且不会忘记,特别优秀。
可能由于我是工科生,政治确实是弱项,客观题还好说,主观题写起来实在是力不从心。我还记得考试那天,旁边坐了个姑娘,第一道马原我写了十几行就结束了。
她一直写,写了满满一页,吓得我后面每一道题都努力编满一张纸,但是实力不允许,差点卷子都写不完。考完问了问,才知道她是公务员在职考研,最擅长的就是写这些。
政治我最开始听了徐涛的强化课,按照他说的方法分门别类记了笔记,尤其是近代史和毛概部分,很多会议、土地政策、路线、理论需要总结起来,这些笔记在最后复习阶段很重要。
书我买了全套的肖秀荣,总共做了三遍肖秀荣的1000题,题目很多,做一遍是不够的,需要反复看那些做错的题,到第三遍,我会把仍然记不住的知识点记到笔记本上,之后就只看笔记本。
政治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事实上最终的考题有大量的选择题都涉及到时政,因此最后二三十天的复习效果是很强的,一定要关注时事,它们很可能就是最终真题的题干,一定要关注一些重要的发言,它们很可能就会原封不动出现在选项里要你选。
当然,这些事早期不用着急,临考前老师们都会出知识点梳理的小册子,我买了一本用来查漏补缺。我基本是从肖八出版开始增加放在政治上的时间,肖四出版后每天背三四个小时左右。考前刷了肖老、涛涛、腿姐的模拟题,本来是想找找自信,没想到错得一塌糊涂,所以大家模拟题错得一塌糊涂一定不要慌,不是我们太菜了,是它们太难了!
事实证明,我对自己的认识很到位,我的主观题是真的不行,政治的78分里,选择题46,主观题32,或许有时候也该扬长避短,很多年没写过主观题,短期抓不起来,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到选择题上,在这方面把分拿回来。
写在最后
考研尽早准备总是没错的,因为越接近考试,复习的时间会越紧张,心情也容易焦虑。所以每个考研人都应该也必须做好备考的时间规划,哪怕最后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来,也可以多少给自己一些参考、一些警示。下面是我备考周期的一个简单框架,主要是针对不同时间段做了什么作了简要介绍,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
考试时候不要紧张,不要因为觉得自己脑子里空荡荡的、没有东西,而失去信心。知识点真的都在你脑子里,考场上它们都会麻溜地蹦出来。
对于意志力不强或者敏感的同学找个能一起并肩作战的研友是非常重要的。后期疲惫的时候看到别人那么拼就会更加督促警醒自己,有时自己感觉学习方法不是特别好或者负能量多的时候多与其他优秀的同学交流会对你帮助很大,默默一个人学习容易导致情绪失控和信息闭塞。
加油!
西南财经、广东金融、东北财经、湖南等
建议同学们尽量从尽早开始复习,给自己留下比较充足的复习时间,毕竟考研是一门选拔性的考试,尤其是对于金融学子们来说,报录比极高,竞争压力非常大。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决定你是否能成功上岸的不只是你对知识点的掌握,而是你比你的竞争对手掌握多多少。
如果你的本科专业就是金融,已经确定了目标院校的话,可以按照院校指定参考书目进行复习;如果暂时没有目标院校,可以找一些名校的考研真题,了解一下各个学校的考试难度以及考试风格。
考数学的小伙伴一定要把教材过一遍,同时做课后习题,如果是考396的小伙伴也要提前练习一下逻辑部分的题目和写作的练习。英语的复习一定要注意单词的积累,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搞懂你所遇到的陌生单词。
跨专业考生一定要提前复习。寒假期间需要重点复习专业课。如果已经有目标报考学校,那么寒假期间至少要过一遍学校的指定参考教材;如果现在还没有目标院校,那么可以选两本金融的经典教材学习,了解金融学的逻辑框架以及基础金融知识点。
比较好考,首先就要排除清北复交、中国人民、两财一贸、中山、南开、厦门。
以上这几所学校的金融专硕,十分热门,是每年调剂的难民大户,每年都有不少头铁报考然后顺利落榜的倒霉蛋儿,不建议报考。
当然,如果你是能从十多个考研er里脱颖而出的狠人,或者是不畏惧二战、三战的铁头娃,那么当我没说,请无视我。
接下来的学校,是西南财经、中南财经、华东师范、华科、苏大的东吴商、暨南、山东……
它们只是难度稍弱于我第一段话提到的那些学校,依旧有着较高程度的落榜风险,如果本科基础较好、对自己比较残忍,可以考虑报考。
筛选掉以上那些学校,剩下的基本都是内卷程度稍好,只要好好高考上希望很大的学校了。
当然,难易程度依旧是有梯度的。
第一档:东北财大,川山吉(难度稍弱于前面提到的西南财经、中南财经);
第二档:各种开设了金融专硕,但报考热度不高的211(比如南航、武汉理工、华中师范、华南师范、合工大、东华、福州等),以及江西财经;
第三档:新开金融专硕不久的高校(比如中央民大、中国政法、外交、华北电力、北国会等)。
建议大多数非狠人、非铁头娃的考研er选择以上三档内的高校作为第一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