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出国留学的画家?
不是徐悲鸿!是李铁夫。
据现有材料,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最早出国学美术的留学生有:李铁夫,1887年到英国,后到美国,1931年回国;李叔同,1905年东渡日本,1911年毕业回国;李毅士,1907年到英国,约1917年回国;吴法鼎,1911年去法国,1919年回国;李超士,1912年去法国,1919年回国,刘锦堂,1910年到日本,1920年回国。
徐悲鸿出国已经是1919年了,官费留学法国,1927年回国。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女画家?
1.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2.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热·勒布伦(-LeBrun)——1755年出生于法国,学肖像画成名后,被选为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塑院士,1842年在巴黎逝世。在国外,许多著名的艺术院校都聘请她为“荣誉教师”她是法国最杰出的女画家。代表作品《画家和她的女儿》。
3.乔治亚·欧姬芙——出生于1887年的11月15日,被称为美国毕加索,20世纪艺术大师之一,她的作品大多以花朵、海螺、岩石纹理为主,在同色调中富有细微的变化,产生出来富有韵律感的画面。代表作品《曼陀罗/白花1号》。
4.琼安·米契儿——美国第二代抽象画代表画家,曾和德库宁与克莱因学习过绘画。米契儿被称为被严重低估的女画家,她的作品一直被德库宁和波洛克所掩盖。不过近几年,人们又重新认识到了这位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她被认为是所有女画家中拍卖总价格最高的画家。代表作品《无题》。
5.贝尔特·莫里——索先后从师著名的风景诗人柯罗和印象派代表画家马奈,后与莫奈、塞尚结识,在1847年组成了印象派,莫里索成为印象派创始人之一,也是其中最出色的女画家。
她曾经在成名时感叹:“毕竟,女人在生活中的职业还是生儿育女。”我们都可以想象的到,在社会各个时期,女性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要遭遇的偏见和反对太多太多了。代表作品《午餐后的闲谈》。
扩展资料
方君璧(1898—1986年),女,福建闽侯人。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方君璧,福建闽侯人。出生于名门望族,方家启蒙得先,家长送君璧的六兄声涛、七兄声洞、七姐君瑛、四嫂曾醒四人留学日本。
君璧诞生那年,戊戌变法失败,两年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古老的中国在风暴中进入二十世纪。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方家姐弟毅然投身革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方君瑛25岁,为人正直,深受孙中山器重,被选任同盟会暗杀部部长。辛亥年(1911年)三月,方声洞结合革命党人潜入广州起义,事败,声洞率队冲锋,中弹身亡,葬于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过半年,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清帝被迫退位,民国成立。革命成功之后,方君瑛、曾醒无意当官,申请官费前往法国留学。曾醒遂带其十弟仲鸣、君瑛带其十一妹君璧同行。时1912年,曾仲鸣16岁,方君璧14岁,到法国留学。
二十年代的中国,在社会上崭露头角的女性画家真是微乎其微,方君璧是当时极少数(仅有关紫兰、蔡威廉、潘玉良等几位)之一。
方君璧《吹笛女》
1924年 布面油画 73x1475px 签名: 君璧 1924
此作品是至今中国艺术市场中出现的、方君璧创作年代最早、同时也是方君璧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中国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吹笛女》作为方君璧最富盛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众多的艺术史书籍中被收录,同时也多次在博物馆主题展和其回顾展中亮相。1978年,香港为庆祝艺术系的成立而举办“方君璧作品精选展”,《吹笛女》在其中,并在展览名单中排列第一的位置。
此画亦在1984年法国赛努奇博物馆举办的“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中展出,并收录在展览画册中。2011年9月,参加由巴黎博物馆协会和赛努奇博物馆主办的、全面展示在法国活跃的中国艺术家的大展“巴黎的华人艺术家”中,《吹笛女》再次与大众见面。
参考资料:方君璧-百度百科
著名的抽象主义艺术家有哪些
西方著名抽象艺术家有康定斯基(抽象画派创始人)、蒙德里安(冷抽象)、德·库宁(热抽象)、波洛克(无意识滴流抽象)
中国著名抽象艺术家有留学法国三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
中国当代著名抽象艺术家有东、南、北、中四金刚——丁乙(东·冷抽象)、刘子建(南·水墨抽象)、谭平(北·隐喻抽象)、汪京元(中·三界空间无意识抽象)
法国著名艺术家及作品
1、欧仁·德拉克罗瓦
斐迪南-维克多-欧根.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
代表作品有《自由引导人民》、《希奥岛的屠杀》等。
2、克劳德·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
2021年5月14日,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的作品《干草堆》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破纪录的1.107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87元)高价拍出。这是莫奈作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也是印象派画作拍卖最高纪录。
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卢昂大教堂》、《维特尼附近的罂粟花田》、《睡莲》、《干草堆》等。
3、爱德华·马奈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 - 1883.04.30)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
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
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维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代表作品有《吹短笛的男孩》、《草地上的午餐》、《福利·贝热尔的吧台》、《奥林匹亚》等。
4、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印象派重要画家。1841年生于法国Haute-Vienne的小镇里蒙(Limoges),后来随家搬迁到巴黎。印象画派成员之一。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
早年当过徒工,画过陶瓷、扇子、窗帘等。曾从派画家格莱尔(Charles Gabriel Gleyre, 1806—1874)学画,后受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影响,对鲁本斯及法国18世纪绘画有较深的研究。
在创作上能把传统画法与印象主义方法相结合,以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和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
代表作品有《包厢》、《游船上的午餐》、《小玛高脱像》、《煎饼磨房的舞会》等。
5、埃德加·德加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法国印象派重要画家。他出身于金融资本家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个画家,因此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家庭中。
中学毕业后,德加报考了美术学校,他在意大利学习意大利的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与此同时,他又在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S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的一位得意门生路易·拉莫特(Louis Lamott)的画室里学画。
代表作品有《调整舞鞋的舞者》、《舞蹈课》、《盆浴》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埃德加·德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德华·马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克劳德·莫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仁·德拉克罗瓦
徐悲鸿是哪个年代的画家?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艺术系、北平艺术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1]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
中文名
徐悲鸿
外文名
Xu Beihong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
出生日期
1895年7月19日(乙未年)
逝世日期
1953年9月26日(癸巳年)
职业
画家 美术教育家
毕业院校
巴黎国立美术学校
主要成就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中国画改革
代表作品
《愚公移山图》《八骏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
中国当代哪些艺术家是留学德国回来的?
蔡元培曾在德国莱比锡学习美学及艺术史
20世纪前期中国艺术家,大部分曾在德国参观和进修。徐悲鸿、林风眠
周春芽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架上绘画界中对色彩把握最好的画家之一,反自然色彩的运用是他作品中的典型风格。1986年留学德国
成都著名画家周春芽1986年留学德国
世界上那些著名画家擅长抽象主义
最具代表性的是 :
康定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画廊)、《光之间·第599号》。他的《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问题》、《点、线到面》、《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荷兰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1929)、《百老汇爵士乐》(1942~43,纽约现代美术馆)。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1991年)可算作抽象表现派运动的组织者,美国画家。他以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以及有关现代艺术的论著而著名。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个系列画,称作《西班牙共和国挽歌》,以有机形状和深色为特点。其它作品,如 《开放》系列,充满了大块的暖色调。
弗朗兹·克兰(Franz Kline)代表作《米歇·C》是力量和强壮的象征。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代表之作《薰衣草之雾》
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名为“西班牙共和国挽歌”的系列作品。
傅聪出国留学是为了学习什么?
傅聪出国留学是为了学习钢琴。傅聪在十七岁时去波兰学习钢琴。
可能是与父母教育有关,毕竟傅雷曾留学法国巴黎学习艺术理论,热爱音乐,让儿子出国想让儿子在艺术上有所造诣。傅聪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扩展资料:
傅雷,一生专于法国文学引进,主要翻译罗曼·罗兰、巴尔扎克的著作,是国内享有盛誉的翻译家和教育家。傅聪是傅雷的长子,出生于1934年,8岁半的时候开始学琴,先后师从梅百器,勃朗斯坦夫人学习。后留学波兰深造并定居英国,作为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傅聪有着“音乐诗人”的美誉。
傅聪说,在《傅雷家书》中,最让他感动的是父亲的那句话,“一个艺术家,永远要保持赤子之心。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孤独的,只有孤独才能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让这个新的世界去温暖、安慰更多孤独的人。”的确,留学生活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孤独,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家人和朋友陪伴,一方面是想要学有所成必须耐得住寂寞,不断的练习和感悟弹奏的乐谱。
最初留学的几年,虽然孤独和苦闷,但有挚爱的音乐相伴,傅聪也收获了一种别样而宝贵的人生经历和成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傅聪
留学法国的名人有哪些,各是谁?
1现代——邓小平
“?”(同学们,你们说谁是世纪伟人),那是我来到法国留学不久的一节“行为组织学”课上,法国老师的提问。“希拉克、里根、普京、毛泽东……”,来自五洲三洋的各种肤色学生七嘴八舌说了许多答案,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最后老师说出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邓小平”,“你们中国学生能出国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邓小平啊!如果不是他提出改革开放,你们怎么有机会在这个教室里和其他的学生一起学习?这就是伟人啊!”这段话给了我一个震撼,深深的、久久的留在我心里。是啊!细思而想我这才发现,原来改革开放和我也有如此亲密的关系。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公民能够成为新一代的留学生,这与领导人的人格和决策是分不开。看似一个平常的决定,其中意义之深远,只能以伟大而冠之。这就是伟人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提到邓小平,我总会想到作为一名社会人的他,历经磨难的“三起三落”,从中知道了他是个意志坚强,懂得生活,懂得向前看的人;后来作为东山再起的领导人他又有了“学习电脑从娃娃抓起”,“一国两制”,“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个决策,一个个观点,形成了伟大而实在的邓小平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平凡的生活中,一个个事实都证明了邓小平是个高瞻远瞩的设计师。当然最神奇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每个中国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和平和发展带来的快速变化。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越来越多的人达到了小康水平,从在沿海城市建特区,到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一切的一切如马良神奇的笔、如白雪公主美丽的梦,慢慢成真。
“改革开放”的决策是邓小平在1979年提出的,到现在已经二十五个春秋了,他给一批批的年轻人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无穷的“财富”,使得更多人有机会走出国门,和五湖四海的朋友交流,长学识,长见识。如今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作为其中较大的村落之一,我们更应该多和其他村落交流,才能补己之短。听爸爸说,邓小平落难南昌“望城岗”时,就在学习和思考中国繁荣之路。重新工作后的邓小平不是向后看,不是纠缠历史旧帐。而是向前看,当他去日本访问的时候,感叹“新干线”的神速,心中豁然有了头绪----改革开放,加快发展。体会到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出去,引进来,大胆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大踏步融入国际社会,结合国情引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如果说学识是竖轴,技能是横轴,那国际性的人才,就应该是一个标准的交叉点,不仅不断掌握知识,还能很好的在不同情况中运用知识创造财富。
邓小平早年也到法国勤工俭学过,他深刻的体会到了留学的必要性,体会到文化碰撞产生的奇迹,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他为新一代的人架起了出国留学的桥,让我们和国际友人可以顺利的走过去、跑回来,不用再“游出去”和“钻进来”了!牛顿曾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邓小平就是一个巨人,他用伟人高大的身躯托起了无数个新生的太阳,使我们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阳光更耀眼。如今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回国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正以不同的方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在世界各地为“中国”这两个字增辉。有的人在国外学习的时候,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的海归怀着满腔热情带着技术来到科技园、高新区;有的在国外工作,让外国人了解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多么朴素的语言啊,他就是一位平凡的中国人啊。“改革开放”开掘了振兴的新源泉,他是一位永记史册的世纪伟人,他像一棵枝繁叶茂,饱经风霜的普通大树,他的根深深却的扎进了祖国大地,给我们一代代青年人输送养分,使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蓬勃成长,并在成长的同时不断汲取他那种爱国的精神,誓为民族添彩、为地球增色!
2、古代
凿 壁 偷 光
汉 朝 时 , 少 年 时 的 匡 衡 , 非 常 勤 奋 好 学 。
由 于 家 里 很 穷 , 所 以 他 白 天 必 须 干 许 多 活 , 挣 钱 糊 口 。 只 有 晚 上 , 他 才 能 坐 下 来 安 心 读 书 。 不 过 , 他 又 买 不 起 蜡 烛 , 天 一 黑 , 就 无 法 看 书 了 。 匡 衡 心 痛 这 浪 费 的 时 间 , 内 心 非 常 痛 苦 。
他 的 邻 居 家 里 很 富 有 , 一 到 晚 上 好 几 间 屋 子 都 点 起 蜡 烛 , 把 屋 子 照 得 通 亮 。 匡 衡 有 一 天 鼓 起 勇 气 , 对 邻 居 说 : “ 我 晚 上 想 读 书 , 可 买 不 起 蜡 烛 , 能 否 借 用 你 们 家 的 一 寸 之 地 呢 ? ” 邻 居 一 向 瞧 不 起 比 他 们 家 穷 的 人 , 就 恶 毒 地 挖 苦 说 : “ 既 然 穷 得 买 不 起 蜡 烛 , 还 读 什 么 书 呢 ! ” 匡 衡 听 后 非 常 气 愤 , 不 过 他 更 下 定 决 心 , 一 定 要 把 书 读 好 。
匡 衡 回 到 家 中 , 悄 悄 地 在 墙 上 凿 了 个 小 洞 , 邻 居 家 的 烛 光 就 从 这 洞 中 透 过 来 了 。 他 借 着 这 微 弱 的 光 线 , 如 饥 似 渴 地 读 起 书 来 , 渐 渐 地 把 家 中 的 书 全 都 读 完 了 。
匡 衡 读 完 这 些 书 , 深 感 自 己 所 掌 握 的 知 识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他 想 继 续 看 多 一 些 书 的 愿 望 更 加 迫 切 了 。
附 近 有 个 大 户 人 家 , 有 很 多 藏 书 。 一 天 , 匡 衡 卷 着 铺 盖 出 现 在 大 户 人 家 门 前 。 他 对 主 人 说 : “ 请 您 收 留 我 , 我 给 您 家 里 白 干 活 不 报 酬 。 只 是 让 我 阅 读 您 家 的 全 部 书 籍 就 可 以 了 。 ” 主 人 被 他 的 精 神 所 感 动 , 答 应 了 他 借 书 的 要 求 。
匡 衡 就 是 这 样 勤 奋 学 习 的 , 后 来 他 做 了 汉 元 帝 的 丞 相 , 成 为 西 汉 时 期 有 名 的 学 者 。
[ 篇 后 一 语]
这 篇 寓 言 写 了 匡 衡 少 年 时 读 书 的 两 件 事 , 一 件 是 凿 壁 偷 光 , 一 件 是 借 书 苦 读 。 他 赞 扬 了 匡 衡 勇 于 战 胜 艰 苦 的 条 件 , 勤 奋 的 读 书 的 精 神 ; 为 我 们 树 立 刻 苦 读 书 的 好 榜 样 。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孔子尊师
公元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4、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5、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0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0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0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0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0,0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0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0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结婚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在离他家不远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才华出众的姑娘,远近不少青年都慕名前去求婚,谁知,见面之后,一个个都悄然而去,是姑娘要求太高?还是彩礼要得太多?其中奥妙究竟在那儿呢?
青年时代的诸葛亮才华横溢,胸有大志,整天在家发愤读书,还顾不上婚姻大事,可是一连有好几位朋友向他夸赞那位才女,诸葛亮出于好奇便决定去见姑娘一面。
这天,诸葛亮去相亲了,只见一个容貌十分丑陋的姑娘出现在面前。她脸色很黑,还长着无数凹凸不平的疙瘩,难怪求亲的人都要离去,原来是姑娘长得太丑了。诸葛亮心中当然也有些不快,可是人们都说她有才华,便想试一试。他提出了许多问题,姑娘都不加思索地对答如流,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通晓。诗词、歌赋样样都很精通。
这一下,诸葛亮真的动心了,竟不觉得她的容貌难看,他和姑娘越谈越投机,还带着钦佩的口气向姑娘当面求婚。姑娘问道:“你不嫌我丑吗?”诸葛亮真诚地回答:“容貌只是一个人的外表,我喜欢你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姑娘微笑着点点头,高兴地将婚事应允了下来。
成婚那天的日子到了,亲朋好友纷纷前去祝贺,新娘顶着一条鲜红的头巾,面容虽然被遮住,但附近的人,都知道底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待送走客人后,诸葛亮进入洞房,只见一位貌似天仙的小姐,温文尔雅地坐在床沿,她白晰的脸上,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嫣然一笑,真是俊俏极了,诸葛亮诧异地问:“你是谁家女子,怎么坐在这里?”姑娘调皮地回答:“你真的不认识我吗?”诸葛亮张口结舌,只顾摇头。
姑娘背转身去,随即又转过身来立刻变了一张黝黑而长满疙瘩的脸,正是相亲姑娘的模样,诸葛亮恍然大悟,吃惊地叫了声:“夫人!”只见黄月英从脸上卸下面具,笑嘻嘻地说道:“先生,这是我用皮子特制的一副面具,谁来求婚,我就把它戴上,想故意试一试那些以貌取人的庸俗汉子,果然他们都被这副假面具蒙住了,一个个溜之大吉,唯有先生才是以德才为重的人,先生的慧眼品德实在令人敬佩,愿伴随你共创大业。”诸葛亮喜出望外,从此,两人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木牛流马的传说
五丈原东南方的斜谷关,就是斜谷的北口,南口在褒城,今属汉中市,谷长五百里,穿行于秦岭山脉之中,历史称为褒斜道。三国时,诸葛亮就在这条道上利用木牛流马运送粮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明粮草在古代战争中是比较重要的。蜀国要取得伐魏的胜利,必须保证粮食的供应,褒斜道崎岖险阻,运输比较困难,这些诸葛亮也充分考虑到了。他一方面采取分兵屯田的办法;另一方面“推已意做木牛流马”,来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这样可保证前方粮食的供给。据说今陕西勉县的黄沙镇,就是诸葛亮当年制作木牛流马之处。
关于木牛流马的创制,《诸葛亮集》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但按其法制却难以成形,后世遂以为是奇物。其实,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股四足”,所谓一股,就是一个车轮。所谓四足,就是车前车后装的四根木柱,起稳定停驻的作用。“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就是推车人行六尺(古尺较今尺短),车轮转四圈,它可装载一人一年的口粮,单行每天行十数里,群行每天二十里,车速虽然比较缓慢,但却适合山路运行。流马也是一种人力车,有四个轮子,可装载四石六斗,车速较木牛更慢,每天最多行二十里,但却节省劳力。东汉以前,车都是两个轮子,诸葛亮改为独轮和四轮,其优点是安全、省力,适合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确实是一种创新。
木牛流马到底出于何人之手,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诸葛亮发明创造的,也有人说是蒲元设计的图纸,提交诸葛亮制作的;又有人说它出于黄月英之意,诸葛亮不过是略变其制而已。无论怎么说,木牛流马的创制有诸葛亮的功劳,因为他参与了这项工作。
神机妙算
诸葛亮是人人皆知的神灵般的人物,到处都流传着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自有补救的办法。”说完,就离开了人世。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之后,想起过去曾屡次败在诸葛亮的手下,仍然羞怒难禁,便想找个机会治治这个将军。
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这个将军说:“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便命令士兵把房子拆了,取出红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士兵把信递给皇帝,皇帝打开信,只见里边写道:“请向后退三步。”皇帝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皇帝龙案上面正对的屋顶上,一根玉檩掉了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皇帝吓得出了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
皇帝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德国和法国分别有哪些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等等。谢谢。
实在太多,我整理了一二,希望对你有用。
文学家:
【德国】稍远一点的有歌德和席勒
近的,首推君特·格拉斯(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铁皮鼓》,号称德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还有海因里希·伯尔(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是个无主义者,国内译介不多,一些短篇吧
还有托马斯·曼(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魔山》,以及他哥哥亨利希·曼,代表作《帝国三部曲》(顺便说一句,兄弟俩都特能写,书都是老厚老厚的,望而生畏)
赫尔曼·黑塞(1910年诺贝尔奖得主),代表作《荒原狼》等。
剧作家方面,有最牛的布莱希特。
此外还有比较有争议的马丁·瓦尔泽(貌似他跟格拉斯关系不好)。雷马克就是写《西线无战事》的家伙,书(或者说是书名)比人有名。
【法国】
法布尔(Jean-Henri Fabre,一八二三~一九一五年)出生于法国南方一个叫圣雷昂的村子里。法布尔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深受文艺复兴时代作家,尤其是拉伯雷的影响。可以说,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夏多布里昂开创了文学领域中,描述海洋、山峦、森林等巨型景物的先河,而法布尔则用朴实、清新的笔调,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艺术家:
格哈德·里希特,1932年生于德国Dresden,抽象绘画、基于照片的写实作品、具有极少主义倾向的绘画与雕塑风格等等。格哈德·里希特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时地将惊奇带给这个既丰富又单调的艺术世界。
Joseph Beuys(约瑟夫·波依斯)(1921-1986) 德国著名艺术家,以雕塑为其主要创作形式,被认为是20世纪70、80年代欧洲前卫艺术最有影响的领导人,是20世纪行为艺术、偶发艺术、装置艺术和观念艺术重要的代表之一 。他彻底打破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藩篱,,认为一切生活世界中的素材都可以作为艺术媒介和观念物件来表达特定的理念。
Yves klein(伊夫•克莱因)出生于法国尼斯,是位概念性艺术家,也是一个善于作秀的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对艺术品所赖以存在的物质世界感兴趣,首创用身体作画的方式让裸体女模浑身涂颜料来创造。
音乐家:
【法国】
埃克托·路易·柏辽兹(Hector Louis Berlioz,1803年12月11日-1869年3月8日),又译白辽士,法国浪漫派作曲家,以1830年写的《幻想交响曲》为名。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同时是指挥家,音乐评论家。
莫里斯·拉威尔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
另外还有,交响乐诗人——柏辽兹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 等。
【德国】
乐之父—— 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及羽管键琴家,虽然终身未出国门,但却是将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融为一体的开山大师。
古今乐圣——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音乐神灵——韩德尔。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哲学家
【法国】
D.狄德罗(1713~1784) Diderot,Denis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让·波德里亚(Jean ),又译为让•波德里亚,1929年7月29日出生于法国兰斯(Reims ),西方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
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笛卡尔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另有年号康德,北齐人物康德等。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数学家:
【德国】
高斯。C.F. Gauss是 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他有数学王子的美誉,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同享盛名。
魏尔斯特拉斯(,Karl Theodor Wilhelm,1815.10.31-1897.2.19),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热爱数学,热爱教育事业,热情指导学生,终身孜孜不倦。
【法国】
布莱士·帕斯卡(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他自幼聪颖,求知欲极犟,12岁始学几何,即通读欧几里得(Euclid)的《几何原本》(Elements)并掌握了它。16岁时发现著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内接於一个二次曲缐的六边形的三双对边的交点共缐。据说他后来由此推出400多条推论。17岁时写成《圆锥曲缐论》(1640),是研究德札尔格(Girard Desargues)射影几何工作心得的论文,包括上述定理。
科学家:
【德国】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开普勒(1571-1630)是德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 提出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国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一位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和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同为微积分的创建人。
【法国】
布莱士·帕斯卡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安德烈·玛丽·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1775年—1836年),法国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
查利·奥古斯丁·库仑(Charlse-Augustin de Coulomb 1736 --1806),。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
花了我挺长时间整理的,自己也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