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
2、具有国民系列教育(如统招、自考、成考、网络教育等)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对于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或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的人员,还需满足相应的报考条件。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com可以报考的。
跨专业的同学目前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是法律硕士、法学硕士都能考的,以前的要求是法学本科的学生不允许报考法律硕士,但是之后又增加了法律硕士(法学)这个专业,也就是允许法学本科的学生也能参加法律硕士的考试了。
法学硕士是一直都允许跨专业的考生参加的,只是考试难度不会因为是跨专业的而降低,因此很多跨专业的考生考上的难度比较大,但是如果学习能力强,每年也有跨专业考上的学生。
非法学毕业生报考法学硕士在职研究生考试,除了国籍、品德、身体健康方面的要求外,在学历上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扩展资料:
跨专业考研的难度
1、专业课基础薄弱
对于跨专业考研来说,最难的部分要属专业课学习。首先,跨专业考研需要我们在短时间内学习另外一个专业本科所学的几乎全部的知识,专业课基础知识储备缺乏,需要比那些本专业考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并且还会挤压对于公共课学习的时间。
在为期一年的复习过程中,如果去跨专业,从冷门跨到热门,或者跨到完全不相干的专业,比如原来学生物,现在要学金融,原来学医学,现在要学管理、会计,这样面临的难度比较大。
必须考虑,所要学习的所有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不是能够在一年时间里面完成的,这是很现实的,不是光凭热情和勇气就能解决的问题。
2、思维的转变难
跨专业考研时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学科,有的甚至是理科与文科之间的转换,这不仅是知识的学习,学科的转换,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思维模式不同,二者的学习方法也不同,如果你是从理科转入文科的学习,那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很重要。如果你从文科转入理科学习,那么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就非常重要。
3、收集资料难
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第一要收集院校考研动态、参考书目、历年真题等;第二要收集所报考专业本科生的期末考试题目、课堂笔记、教师课件、课堂作业等。
如果这些信息特别难以查找,也不要过分浪费时间于此,抓住参考书和真题即可,找不到的信息或许他人也不是很容易就找到,要充分了解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非法学)硕士
西南政法2021法硕(非法学)复试分数线为:44/66/349。法硕(法学)复试分数线为:44/66/348。因为是差额复试,复试分数线不等于录取分数。
西南政法(Southwest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简称“西政”,位于重庆市。
是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共建高校,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法类高等学府,改革开放后首批重点,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地,首批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级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自主招生试点高校。
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法学为主,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学校历史: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当时的重庆法、四川政法、重庆财经法律系、贵州法律系、云南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
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周保中将军。1958年,中央公安重庆分院并入学校。199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
西南政法的法律硕士考研分数要360以上才可以。
西南政法考研有一定难度,考三科,英语、政治和专业课。但其难度大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报专业及当年的学校研究生招生计划。西南政法法律类专业较难考,但其含金量极高。
西南政法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级重点学科2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2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1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法学入选 A 类学科,这也是重庆地区唯一进入A类的学科。新闻传播学和政治学在重庆排名第一;公共管理学和哲学在重庆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