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靴子”落地,动真格的整顿已经开始。这个暑假,辅导班“凉凉”了吗?未来,更深层的治理又该从哪着手?
资料图:武汉一小学门外家长接孩子放学。
“课没变,政策落地还有一个过程”
生活在北京的王心悦是一位4年级学生家长,这两天她终于决定“冒险”继续给儿子报暑期数学衔接班,一共7节课,700元。“出了政策,不敢多交钱,招生的老师承诺课还能上,可以退费,没有风险。”
7月份,“双减”新规发布,明确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舆论用“洗牌”“地震”来形容政策对校外培训市场的影响。
政策真的来了,但是校外培训热度似乎并没有立刻凉下来。
一家辅导机构的网站上,暑期课程、秋季课程均可以正常报名,客服人员介绍,“政策落地需要一个过程,现有教学计划暂不会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