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有哪些方法?前两天在测评时遇到了这样一个孩子:
小男孩今年3岁8个月,还没上幼儿园。父母工作比较忙,主要是老人照看。平时接触小朋友不多,只有周末家长带出去玩时会遇到一些孩子。
小男孩不愿意和别人玩,面对其他人,无论认识不认识,大人还是小孩,次见面就很暴力很敌对。家长也经常教育孩子,甚至因为打人而惩罚孩子,但好像一点作用都没有。
经常关注我的朋友肯定知道,孩子爱打人、动作粗鲁,跟孩子的触觉敏感有关系。
没错,触觉敏感的孩子,一般会存在过度防御,孩子容易产生胆小、情绪不稳定、挑食、洁癖、社交障碍等情况。
小朋友之间不经意的碰触,都会让触觉敏感的孩子产生极大的情绪反应,进而引起烦躁不安、孤僻、焦虑、抗拒的表现。
那么除了触觉敏感,还有一个原因也会造成孩子爱打人、动作粗鲁:本体觉不良。
简单理解,本体觉就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身体位置的感觉,或称为“肌肉的感觉”。本体觉的功能大体分类如下:
1、为身体知觉度及身体概念打基础
2、维持姿势、肌肉张力及面部表情、音调的抑扬顿挫
3、动作计划能力
4、大小肌肉动作协调,使动作精准而优美
5、安全感
有了良好的本体觉,我们才能平稳地走路、快跑、爬楼梯、提箱子、坐下、站立、伸展和躺下。
所以当我们拥有正常的本体觉而能信任自己的身体时,我们才会感到安全与安心,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安全感。
当然本体觉的良好发育,离不开触觉和前庭觉的稳定发展,所以想要改善孩子本体觉不良,需要结合触觉和前庭觉来综合干预。
生活中常见的寻求本体觉刺激的行为:
①喜欢跳跃、碰撞或摔的活动,习惯粗暴的玩法
②走路时脚步声很大,或有时候故意踏出很大声音
③爱丢玩具,喜欢拿重的或喜欢拿大的
④坐着时老爱用脚去踢地板或桌椅
⑤喜欢盖厚重的毯子
⑥喜欢被用力地挤压或拥抱
⑦常常故意地在地板上跌倒
⑧喜欢从高的地方或家具上跳下来
⑨喜欢推,捏,碰撞或打人
⑩喜欢拿玩具或东西去敲击发出”砰”的声音等
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以上大部分情况,那就要意识到可能是本体觉失调,不能仅仅依靠管教,而是需要有针对性的本体感觉锻炼。
本体觉训练内容主要分为动态训练和静态训练:
动态训练中肌肉产生的收缩,特别是反抗阻力时产生的收缩,对促进本体感受信息,输入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
●枕头大作战
使用柔软的枕头,家长和孩子要互相用力把枕头朝对方扔过去,躲闪的一方如果被打中,两人就要互换角色。
孩子在扔枕头时,对力度的掌握和对角度的调整都是在锻炼孩子的本体觉,可以促进孩子的肢体控制能力和方位辨别能力。
●我是小飞机
家长躺在地板上,让孩子面对面躺在家长的身上。然后家长用双手伸直顶住孩子的肩部,同时双腿弯曲托住孩子的腰部,用双腿的力量进行前后左右摇晃。
这个常见的游戏可以强化肌肉感觉,帮助建立身体形象。适用于身体灵活度不足、肌肉反应迟钝的孩子。
静态训练中,无论是坐着、躺着还是站着,孩子的身体肌肉都会产生变化,从而形成肌肉的感觉,促进本体觉的发展。
●魔镜游戏
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好,家长做一个动作,孩子要迅速模仿并做出相反动作来。比如,家长摸左耳朵,孩子就要快速摸自己的右耳朵。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空间方位感,提升对身体的感知敏锐度,也可以提高反应能力。
●手部精细操作游戏
可以利用捡豆子、穿珠子、捏橡皮泥等方式,促进孩子精细动作发展,提升孩子本体系统的控制能力。
在平时生活中,当遇到孩子情绪激动时,特别是打人之后的孩子,家长可以来一个非常非常紧的“熊抱”,这也是通过身体重压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身体肌肉的压力,从而缓解情绪。
还可以让孩子练习拿不同轻重的东西,例如帮妈妈提菜、尝试拎起不同重量的物品之类的,促进孩子对力量的感知和控制。
给孩子色铅笔、蜡笔、水彩笔等不同的工具,让他练习控制手部肌肉来进行着色的活动。这些游戏都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本体觉。
如何判断孩子是缺乏管教还是感统失调?有一个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如果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后,家长或老师多次提醒孩子仍然无济于事,那就要考虑是孩子不单单是行为习惯问题这么简单,而可能是感统失调了。
当然稳妥的办法还是进行感统测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约我的评估。
其实,当孩子出现大人眼中的“问题”时,实际上是孩子在寻求“帮助”。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用固有观念去误解孩子,而是要在科学规律的前提下,辅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