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在进入社会之后发现仍然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中专的升大专、大专的升本科,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到了本科发现自己的学历还是不够用。北京MTI在职研究生,可以通过北京地区 MTI 在职双证研究生,我今年考上了北京英语翻译专业硕士(MTI),考在职的翻译硕士(MTI)复试要考二外吗?,考研经验 | 2021北京MTI百科备考经验——在职跨考上岸北大日语口译,考研经验 | 2021北大MTI百科备考经验 在职跨考上岸北大日语口译,请问上海外国语在职翻译硕士MTI上课时间???去了解,刚过去的一年在职考研人数高达377万,报录比更是达到3.5:1。面对如此之大的竞争,仅仅靠自己下班后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更系统、高效的学习也许可以帮到你。
报考翻译硕士的话,需要工作年限的,关注下招生简章,看自己够不够资格能落户的目前只有MBA在职研究生问题咨询可到中“国”研“教”网
那是在职硕士吧,好不容易考上了就读吧,北大响当当的牌子多好用啊,你可以一边在学校里读,一边利用这个资历找兼职挣钱,等你毕业了,学位和工作经验就都有了,上海广州深圳还不随你挑。。。加油。。。
初试是考gct吧。复试不考二外。翻译硕士(MTI) (一)报考条件 国民教育序列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具有良好的英汉双语基础的在职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二)招生单位及培养方向 2007年仅培养英语语种的翻译硕士,设笔译、口译两个培养方向。招生单位及培养方向详见附件二的附2。 (三)考试科目 政治理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以下简称“GCT”)、专业知识与技能,共计3门。 政治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考试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中专业知识与技能考试分为笔试与面试。招生单位如有特殊要求,可加试外语或其它考试科目。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及考试地点由招生单位通知相关考生,或在其招生网站或招生简章中注明。
作者说今年的4月1日大概是我这辈子印象最深刻的愚人节,这一天我在北大MTI拟录取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有一瞬间还认真地担心“不会是愚人节玩笑吧”。不过随后就意识到,这当然不是玩笑而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它标志着我历时近一年的考研生活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我深知考研经验分享的重要性,备考的时候前辈们的经验贴给了我许多帮助,“写属于自己的经验贴”也是我备考过程中无数次给自己画过的饼之一。现在我也在此写下自己的经验贴,希望能给后来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个人情况与择校一个普通社畜,本科就读于某垫底985天坑专业,自学日语,N1成绩152。工作几年之后决心转行做喜欢的日语和翻译,遂把考MTI作为转行的第一步。兴趣是我考研的第一动力,也是让我得以坚持下来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对这个专业缺乏兴趣,我大概是坚持不到最后的。择校的过程并不复杂。我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学校的地理位置以及专业课初试的题型和难度。首先选择地理位置,我选择北京的原因首先是想去大城市读研,其次是我在京工作过几年,对这里有了解也有感情。然后看专业课考试的区别,我搜集了北京地区几所学校的招生情况、历年真题以及经验贴,比对一番之后感觉北大题型相对中规中矩,以自己的能力冲一把也比较可行,所以就初步决定了。二、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27/150北大百科出题属常规题型,相对好得分,由名词解释、应用文和大作文三个部分组成。①名词解释(一共25题)②应用文(“教师”评选,鼓励学生投票的通知)③大作文(说明文,《日本/英国首相是怎么来的》)三、百科备考时间轴我从6月底正式开始脱产备考,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知道了初歆,然后就报了初歆的百科知识精讲班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各种打卡课。07:30-11:00 背诵一切需要背诵的内容21:00-23:00 练习百科的写作部分,并且整理百科词条用来第二天背当然,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实际执行当中经常有适当调整,另外睡过头或者熬夜也是常有的(请勿模仿orz)。四、备考资料初歆百科知识精讲班黄皮书(主要用了真题部分)初歆汉语写作专项班《日本史》坂本太郎五、备考技巧◆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的学习任务分两部分,一是背诵,二是在背诵的基础上掌握答题技巧。首先是背诵,大量背诵词条是百科的必经之路。不过背也不是盲目地背,有一定的技巧。多研究往年真题就会发现,北大出题有两个特点比较明显,首先是出题范畴相对固定,中日历史文化、政治体制、地理知识等模块每年都会占相当大的比例;其次一些词条会重复出现,比如往年的《万叶集》、内阁担当大臣等等,背词条的时候要在了解这两个特点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跟其他的背诵任务一样,词条的背诵我也是用Anki完成的。我把参考书上的词条制成手动输入答案的问答卡片放进Anki,每天背十几个词条。制作并添加新词条的工作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考虑到背诵任务越来越重,就没有再添加新词条了,第二轮背诵主要复习之前的词条,基本以背关键词或关键句为主。根据Anki的统计,到考试的时候一共背了1500多个词条,考到的东西应该有80%都背到了。在背诵的基础上,还需要训练答题技巧,简单来说就是看到一个词,如何系统完整地解释它。答题框架本身都很简单,不过考试时间很紧,如果想提高答题速度,还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我一般都是从Anki里随机挑出25张卡片进行模拟训练,当然也会保证中日历史文化等重点部分占一定的比重。除了模拟训练,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任何一个词,都可以把它当作百科的题目进行解释,比如COVAX是什么,奥运会是什么,空条承太郎是谁,这样做的目的并不在押题,而是在于培养用“百科体”描述事物的思维方式。◆应用文 应用文本身不复杂,练到位了很好写。我是11月开始练应用文的,主要用了初歆的写作课。初歆的写作课讲得很详细,每种文体都带模板。每天花点时间写一篇,每种文体至少写两篇,热门文体写得更多一些,到最后一共大概练了30多篇的样子。2022汉语写作专项课(一课搞定常考应用写作模板)◆大作文基本从10月开始保持每周一篇的节奏,写完之后自己通读或者找人修改,这都是老生常谈了,这部分我能提供的比起经验其实更多是教训。我备考的时候还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今年作文题应该不会太出格,结果上了考场就被光速打脸了。一看大作文题目,我傻了,“以‘日本首相的产生’或‘英国首相的产生’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没错,是说明文,完全是2021年堰塞湖的经典复刻。这告诉我们,侥幸心理要不得啊,有可能考的文体一定都要好好练习。还好我备考的时候看过坂本太郎的《日本史》,讲过一些现代日本政治体制的相关知识,所以就以此为基干不断拓展内容,最后总算顺利写完了,算是有惊无险。没想到为了复习名词解释所做的努力,最后却在大作文上有所回报,知识面果然是共通的财富。六、碎碎念感谢各位慷慨分享经验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前辈,不夸张地说,我看过的每一篇经验贴,都曾是我动力的源泉。经过考研我才体会到,“因为考研而变得更优秀”并不是一句空话。从过程上说,考研让我收获了知识,培养了自律的生活方式和坚强的意志;从结果上看,考研也让我到达了更高的平台,让自己下一阶段的人生有一个不错的开端。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没有以上这些收获,为一个目标全力拼搏的经历本身,也已经是我受用终身的宝贵精神财富,毕竟往后的人生大概不会再有这么纯粹的日子了(社畜就更是这样了orz)。我的经验心得就这么多了,很惭愧,只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祝各位在考研的和准备考研的同学,最终都能顺利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本文由作者原创授权,禁止二改二传更多资讯可添加客服或老师微信并拉你进入百科备考公益群想要获取更多干货吗?请添加【初心小百科】:更多百科备考讯息可咨询【C老师】:
考研经验 | 2021北大MTI百科备考经验 在职跨考上岸北大日语口译原创 寿司 更多百科知识相关内容请关注【初心百科】微博~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备考经验2021北京日语MTI作者说今年的4月1日大概是我这辈子印象最深刻的愚人节,这一天我在北大MTI拟录取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有一瞬间还认真地担心“不会是愚人节玩笑吧”。不过随后就意识到,这当然不是玩笑而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它标志着我历时近一年的考研生活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我深知考研经验分享的重要性,备考的时候前辈们的经验贴给了我许多帮助,“写属于自己的经验贴”也是我备考过程中无数次给自己画过的饼之一。现在我也在此写下自己的经验贴,希望能给后来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个人情况与择校一个普通社畜,本科就读于某垫底985天坑专业,自学日语,N1成绩152。工作几年之后决心转行做喜欢的日语和翻译,遂把考MTI作为转行的第一步。兴趣是我考研的第一动力,也是让我得以坚持下来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对这个专业缺乏兴趣,我大概是坚持不到最后的。择校的过程并不复杂。我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学校的地理位置以及专业课初试的题型和难度。首先选择地理位置,我选择北京的原因首先是想去大城市读研,其次是我在京工作过几年,对这里有了解也有感情。然后看专业课考试的区别,我搜集了北京地区几所学校的招生情况、历年真题以及经验贴,比对一番之后感觉北大题型相对中规中矩,以自己的能力冲一把也比较可行,所以就初步决定了。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27/150北大百科出题属常规题型,相对好得分,由名词解释、应用文和大作文三个部分组成。①名词解释(一共25题)②应用文(“教师”评选,鼓励学生投票的通知)③大作文(说明文,《日本/英国首相是怎么来的》)百科备考时间轴我从6月底正式开始脱产备考,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知道了初歆,然后就报了初歆的百科知识精讲班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各种打卡课。07:30-11:00 背诵一切需要背诵的内容21:00-23:00 练习百科的写作部分,并且整理百科词条用来第二天背当然,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实际执行当中经常有适当调整,另外睡过头或者熬夜也是常有的(请勿模仿orz)。备考资料初歆百科知识精讲班黄皮书(主要用了真题部分)初歆汉语写作专项班《日本史》坂本太郎备考技巧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的学习任务分两部分,一是背诵,二是在背诵的基础上掌握答题技巧。首先是背诵,大量背诵词条是百科的必经之路。不过背也不是盲目地背,有一定的技巧。多研究往年真题就会发现,北大出题有两个特点比较明显,首先是出题范畴相对固定,中日历史文化、政治体制、地理知识等模块每年都会占相当大的比例;其次一些词条会重复出现,比如往年的《万叶集》、内阁担当大臣等等,背词条的时候要在了解这两个特点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跟其他的背诵任务一样,词条的背诵我也是用Anki完成的。我把参考书上的词条制成手动输入答案的问答卡片放进Anki,每天背十几个词条。制作并添加新词条的工作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考虑到背诵任务越来越重,就没有再添加新词条了,第二轮背诵主要复习之前的词条,基本以背关键词或关键句为主。根据Anki的统计,到考试的时候一共背了1500多个词条,考到的东西应该有80%都背到了。在背诵的基础上,还需要训练答题技巧,简单来说就是看到一个词,如何系统完整地解释它。答题框架本身都很简单,不过考试时间很紧,如果想提高答题速度,还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我一般都是从Anki里随机挑出25张卡片进行模拟训练,当然也会保证中日历史文化等重点部分占一定的比重。除了模拟训练,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任何一个词,都可以把它当作百科的题目进行解释,比如COVAX是什么,奥运会是什么,空条承太郎是谁,这样做的目的并不在押题,而是在于培养用“百科体”描述事物的思维方式。应用文 应用文本身不复杂,练到位了很好写。我是11月开始练应用文的,主要用了初歆的写作课。初歆的写作课讲得很详细,每种文体都带模板。每天花点时间写一篇,每种文体至少写两篇,热门文体写得更多一些,到最后一共大概练了30多篇的样子。2022汉语写作专项课(一课搞定常考应用写作模板)大作文基本从10月开始保持每周一篇的节奏,写完之后自己通读或者找人修改,这都是老生常谈了,这部分我能提供的比起经验其实更多是教训。我备考的时候还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今年作文题应该不会太出格,结果上了考场就被光速打脸了。一看大作文题目,我傻了,“以‘日本首相的产生’或‘英国首相的产生’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没错,是说明文,完全是2021年堰塞湖的经典复刻。这告诉我们,侥幸心理要不得啊,有可能考的文体一定都要好好练习。还好我备考的时候看过坂本太郎的《日本史》,讲过一些现代日本政治体制的相关知识,所以就以此为基干不断拓展内容,最后总算顺利写完了,算是有惊无险。没想到为了复习名词解释所做的努力,最后却在大作文上有所回报,知识面果然是共通的财富。碎碎念感谢各位慷慨分享经验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前辈,不夸张地说,我看过的每一篇经验贴,都曾是我动力的源泉。经过考研我才体会到,“因为考研而变得更优秀”并不是一句空话。从过程上说,考研让我收获了知识,培养了自律的生活方式和坚强的意志;从结果上看,考研也让我到达了更高的平台,让自己下一阶段的人生有一个不错的开端。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没有以上这些收获,为一个目标全力拼搏的经历本身,也已经是我受用终身的宝贵精神财富,毕竟往后的人生大概不会再有这么纯粹的日子了(社畜就更是这样了orz)。我的经验心得就这么多了,很惭愧,只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祝各位在考研的和准备考研的同学,最终都能顺利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更多百科知识相关内容请关注【初心百科】微博~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整理搬运|初心阿卓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
不可以的。周末两天都有课。只有单休建议你不要读这个硕士了。
了解了北京地区 MTI 在职双证研究生,我今年考上了北京英语翻译专业硕士(MTI),考在职的翻译硕士(MTI)复试要考二外吗?,考研经验 | 2021北京MTI百科备考经验——在职跨考上岸北大日语口译,考研经验 | 2021北大MTI百科备考经验 在职跨考上岸北大日语口译,请问上海外国语在职翻译硕士MTI上课时间???的小伙伴们,想通过在职读研来为自己增加竞争力的,抓紧时间高效、系统的加入学习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