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咨询上海外国语专考研为考研做准备,我也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2021上外汉硕上岸经验分享,专科能直接考研吗?可以跨专业考吗?韩语都有哪些院校招研究生??,英语专业考研,浙大和上外难易度差多少?,请教高人汉语言文学考研哪个学校比较好??
2021年3月29日14:50分,复试成绩终于下来了!!!!拟录取!!喜极而泣啊啊啊啊!!!!回想过去10个月的经历,真的是太充实了!背景:决定辞职并考研,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反而我很庆幸能够从干瘪作呕的社畜生活中逃离,去完成未竟的一个心愿。当年因为不想再花父母的钱,毅然决定工作的我,终于在N年后,有了足够的物质和精神底气勇敢地做出改变。我真的很开心。备考的6个月里,是我自工作以来,内心最平和、最轻松、最心无旁骛的半年。同时,感恩家人的理解,无条件的支持与陪伴。必看书籍与资料:专业一:上外历年真题(极度重要!!2021初试大题几乎全部为往年真题)《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最重要!!!)《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释疑201例》彭小川额外可看:《现代汉语语法答问》杨玉玲专业二:《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70-80分)《教育心理学》冯忠良《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跨文化交际》胡文仲(近两年开始出主观问答题)《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建勤 (近两年都没考)政治:有条件的可以选网课跟着学德语:当代德语2-4册、所有语法内容、介词搭配择校:我本科德语专业的(虽然是211双一流,但是一所工科院校,外语垫底的那种),了解到上外汉硕可以用小语种来考,我觉得可能会有些优势,所以择校便定下了上海外国语。这大概是在2021年5月份的时候。如果你是小语种,日韩法德西意俄,而且成绩不错的话(专四75以上),建议选上外没错。备考:2021年6月底离职,7月开始正式复习。每天 9点多开始学(不要学我,能早起的还是要早点)...晚上学到11点半左右,有时候中午看综艺入迷,下午2、3点才开始学...一旦发现这样就惩罚自己晚上看多点... 大概每天保持9-11个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周末会出去半天放个风,哈皮一下。政治:非常重要!因为从21年开始,政治加入总分了,不再只占10分!9月之前我一眼政治都没看。捉急!跟着网课做了1000题、肖八和肖四。结果分数很拉胯(60分,我是所有上400分的同学里政治最差的)。政治这门课的分数跟付出的时间大概不成正比,背的多不一定考高分。选择题纯技巧的很多,建议大家多做做真题,找到套路。另外,别学我9月底才开始复习。德语:上外自命题德语(241)没有参考书,也没有真题。虽然我大四的时候过了专八,但是好几年没碰了,心里很慌。加上去年一个德语的都没录取,感觉要凉。特别是加了一位去年考德语的同学后,更是提心吊胆。他和我一样,专四都考了70来分,水平应该差不多。但是去年他德语没考及格...没有参考书,网上也搜不到相关信息,我只能从头开始复习语法,把同济出版社的那本B2难度的选择题做了2遍,之后又把近十年的专四、专八题做了2遍。最后,真的很感恩老师,题目出的不太难,感觉难度在B2以下。选择题有些难度,介词的搭配容易搞混,还有些词不认得却出现在选项里。翻译虽然整体能看懂,但是有一些单词不懂会影响细节翻译。没有专门去背词汇真的是硬伤。作文对德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也不难。要考德语自命题的同学,不要因为今年简单就放松警惕,因为每年题目的难度都不一样。建议德语还是要从最基础的语法开始复习,提高词汇量,多做做B2左右难度的翻译,提高语感。外语是考试里最能拉分的,一定要重视!重视!再重视!结果考了75分,不高也不低,已经很满意啦。毕竟N年没碰了。专一:参考书《现代汉语》上下册,黄伯荣、廖旭东版现代汉语这块,上外今年的参考书只给了黄廖的《现代汉语》,事实证明确实够了。2021的考题不难,延续2021年的题型,没有变化。感觉只要踏实复习,把书研究透彻,真题反复做个2-3遍,应对这个难度的题是没问题的。我大概这两册书一字不差看了4遍,捡重点知识点背了3遍。2012-2021的真题做了2遍。想特别说下古代汉语,我没有专门去复习,只做了真题里的古汉。这部分标点不算难,但是涉及到一些字的固定用法,还有解释字义,都要靠平常累积。如果高中语文不错的,可以多做做这类型的题,把握出题角度。学的不好的,估计要早点开始累积知识了。初试成绩还不错,138分。专二:我只看了《中国文化要略》、《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和《跨文化交际概论》4本书。要略上的每个字都要认真看,上外出题有不少是很细节的内容。所以,书中的诗句、出处以及关联的内容,都要好好背。我从头到尾大概看了7遍,前两遍啥都没记住,但是到后来越来越有感觉。另外,我没有专门背大题(因为书里每句都要背啊喂,不要侥幸)。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概论》这两年考的越来越多,请大家好好看这本书,很薄,可以理解着去背。教育心理学和概论的30分,复习的时候真的是要命了。不仅内容多,知识点还特别散。我看了一遍书,背了5遍学姐整理的资料,最后还是会忘。不过没关系,这两本书大家都一样,背了忘,忘了背,到最后拼的是记忆力。幸好填空题就10分,拉不开差距。最后40分的案例分析,套路很多,大家可以找找网课,听老师整理好的内容,比自己瞎捉摸效率高很多。我从11月开始写案例分析,到考前一天还在练手,拿真题写了5篇。形成自己的套话跟模式,上考场真的得心应手。对了,上外近五六年都是考课堂教学相关的,大家可以多往这方面去练。《引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我没看,这两年都没有出题。如果大家时间充裕(比如说早上7点就起来的同学),也可以看看,知识不嫌多,看了肯定有用处。复试:书本背熟的同时,多看几遍杨玉玲的《语法答问》!另外,跟同学模拟也很重要,锻炼流畅表达、自信从容的能力。总的来说,只要坚持复习,保证效率,就一定可以上岸。真的!要相信自己。保证效率最关键的是调整好心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要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复习得不好,上岸无望...考研除了考知识,考得还是心态。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胜利。说白了,就是坚定信念,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心无旁骛地学习。胜利一定会属于你。一些复习资料/真题啥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加 威心:
不管是不是专科,都可以跨专业考研的,并且基本上所有学校都可以考。但是专科生考研需要毕业两年之后考。也有一些学校对一些同等学力的考研生有一些特殊要求,或是考上之后要多修几门课。你可以先去自己有意向的学校查询了解一下,而且不同的学校每年的招生要求也会有所调整。每人必须就自己的专业和条件查一下去年各校招生信息。韩语:最好的是北京,此外对外经贸,延边,解放军外国语,中央民族,山东,复旦,上海外国语,北京外国语等都不错的。
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浙大和上外的英语专业都很好,两个学校都很难考,但是反过来讲,你能考上浙大就一定能考上上外,不见得上外一定就比浙大难考,有时候浙大反而更难进,首先上外招收人多,其次浙大总排名比上外好,还有就是出题可能外语类院校更好去把握!
汉语言文学考研是不考数学的。考研是必须要有本科毕业证才可参加的。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大致分为考研英语、考研政治、专业课目。三个部分。至于具体课程你可以根据你要报考的学校的指定参考书目有所选择。你确定好要报考的学校后,参照学校的指定数目进行购买。学校都会清楚的说明出版社和作者的。以下是汉语言文学学校排名情况:1 北京 2 复旦 3 北京师范 4 南京 5 浙江 6 北京语言 7 武汉 8 南京师范 9 华东师范 10山东 11 暨南 12 华中师范 13 中山 14 四川 15 福建师范 16 南开 17 中央民族 18 中国人民 19 清华 20 厦门 21 湖南师范 22 湖北 23 上海师范 24 陕西师范 25 苏州 B+等(29个):中国人民、北京语言、湖南师范、山西、厦门、吉林、河北师范、黑龙江、河北、华南师范、安徽师范、武汉、首都师范、南昌、宁夏、长春理工、浙江师范、山东师范、兰州、河南、广西师范、湘潭、西北师范、徐州师范、广西、浙江财经、江西师范、延边、北华B等(29个):湖北师范、郑州、汕头、辽宁师范、东北师范、四川外语、上海、杭州师范、温州、西华师范、中国海洋、曲阜师范、贵州师范、四川师范、河南师范、吉首、广西民族、云南师范、哈尔滨师范、西南科技、鲁东、扬州、新疆师范、中国传媒、深圳、湖北、青海师范、中南民族、漳州师范 希望认真对待考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这些都是最近学员所关心的问题,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