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成都川公教育

028-66918778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2011年将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变革之年。面对倍受非议的中国慈善,从民间到,各方力量都在摸索改变之道。

由一个民间组织发起的慈善行动——“免费午餐”,在短短半年时间就惠及千千万万农村孩子,在中国慈善史上,“免费午餐”行动所取得的成功是前所未有的,有网友称其为“中国式慈善的改革样板”。

如免费午餐计划所提出的:“‘免费午餐’项目由志愿者、、媒体、公益机构、电商营运的互动、无所不在的网友、神出鬼没的旅友等一起参与营运及一线监管。”背靠网络,倚赖民间,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已经诞生。未来,力量的介入必将举足轻重,而民间公益组织也可堪当大任。

免费午餐:从民间慈善到行动

“免费午餐”是由部分媒体人士发起、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的慈善行动。这一活动发起半年多来,成功募集了千万元资金,为中西部地区77所小学的万余名小学生提供了免费午餐。该慈善行动因效率高、管理透明、参与广泛、民间与合作默契,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中央还将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这一天,距离免费午餐基金正式成立之日,不过半年之余。

舆论将这一计划与慈善行动“免费午餐”联系起来,认为民间慈善获得了回应,民间探索引领了行动。

2011年4月2日,由邓飞等五百多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公募计划,启动了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的计划。显然,在中国经济光鲜靓丽的今天,整个社会已经在心理上无法忍受这个居然还存在大量儿童面临饥饿威胁这一残酷事实。因此,当邓飞等人喊出“我们的使命:帮助儿童免于饥饿,健康成长”这样最为朴实的口号时,民众掩埋在内心深处的爱心便如泉涌,喷洒向那些远在发展边缘地带的贫困少年。

从项目启动的短短几个月,基金会便筹集到1600多万元善款,为77所学校1万多孩子提供了免费午餐。这样一种状况,相较基金会原先定下的首月100万、首年1000万的募集计划,可谓大大超出了发起人的预料。略显巧合的是,免费午餐计划如火如荼发展之际,正是中国官办慈善机构公信力折戟之时,一场因为一个女孩炫富而刮起的对红十字会等官方慈善机构的拷问行动,重构了整个社会对于慈善机构公信力印象的排序:在官办慈善机构遭遇信任危机之时,以微公益形式呈现的民间慈善行动却迎来了开春之旅。

“免费午餐”与营养改善计划的确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目的都在于改善贫困家庭学生的健康水平。从发展的观点看,“免费午餐”更像是营养改善计划的“雏形”,是民间慈善人士出于朴素的自觉,对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所做的探索。虽然不知道营养改善计划是否确实受到了“免费午餐”的影响,但从它们在方向上的一致性,它们对贫困地区学生所带来的福惠来看,认为“免费午餐”是对行动的一种“引领”,似乎并不为过。

“免费午餐”发起之初,人们一方面对它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方式感到满意,另一方面也担心慈善人士“势单力薄”难以持久。虽然也有舆论呼吁“接棒”,但让人们普遍感到意外的是,的回应速度和行动的覆盖范围,都远远超过了公众的预期。这或许可以说明,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改善早有考虑,“免费午餐”的适时出现,只是为行动做出了小范围的成功预演。

这样的推测,并不会削弱“免费午餐”本身的积极意义。在一个发展中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需要解决的社会保障问题很多,应承担的职责也可谓千头万绪。“免费午餐”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一方面为“发现”了问题,让整个社会看到了贫困地区学生的生活现状;另一方面,它又找到了一种积极的、理性的解决途径。每生每天3元钱,来自于慈善人士深入调查之后的精确测算。花费虽然不多,学生得到的实惠和感受到的温暖却难以估量。从“免费午餐”行动提供的新闻材料看,贫困地区学生在享受3元钱午餐时的幸福表情,让公众深切体会到了阳光的味道。有“免费午餐”这样的样本,推行营养改善计划就有了更大的成功可能。

据初步测算,营养改善计划覆盖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每年需投入资金160亿元。这样的力度,远非“免费午餐”可比。这笔资金如果严格做到用于改善学生午餐,并实行最严格的透明管理,则它不仅会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健康水平,也将在很大范围里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免费午餐”作为一个成功的慈善行动,它让人们看到,慈善活动不仅可以实现个案的解决,也可以投入到社会问题的求解之中去。而由它“引领”出来的营养改善计划,则让整个社会体会到行动在提升民众福祉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两者虽不可同日而语,但一样富有启示意义。

网络,让慈善之举更便捷

点击“免费午餐”在网上的店铺,选择一款价值3元的虚拟爱心产品,再点击交款、确认,前后用时不到3分钟,一份善款便打到了“免费午餐”公益活动的官方账户上,而仅仅这3元钱,已经可以保证一个学生中午的餐桌上有一碗米饭、一个鸡蛋和一个菜……

近年来,像“免费午餐”这样的网络公益活动层出不穷,凭借自身简单、快捷、方便、透明等特点,这种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其中,形成一股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微公益” 一呼百应

2011年4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凤凰周刊和新浪微博联合发起了一项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旨在倡议每天捐赠三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让孩子们免于饥饿,专心学习。

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和传统媒体全方位的宣传,“免费午餐”这一活动迅速得到了网民的积极响应,公募24小时后,就收到了4.6万元的善款。在3天内,捐款突破5万元。到今年9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活动筹款近1700万元,并扩展至贵州、湖北、湖南、四川、河南等九个省份,86所中小学的一万多个孩子吃到了美味又营养的午餐。

“免费午餐”的发起人邓飞认为,网络特别是微博这个平台高效便捷,能够让一份爱心迅速发芽成长,最后开花结果。“社会上很多人都有爱心,应该有更快捷的平台把爱心之举组织起来,微博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不仅如此,在微博上我们还实现了资金和物资的调度、整合。”邓飞说。

&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成都川公教育
  • 已关注:487
  • 咨询电话: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