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英国留学服务咨询中心

13081913316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随着国际禁令解封,现在很多人都在为出国留学做打算,但出国留学外语是必备的,今天就随小编来了解一下留学生英国杜克,还有这些Maybe刚从国外return的留学生,都喜欢说话夹杂English?,为什么国外疫情这么严重,出国申请量却暴增?,在杜克读书是怎样的体验?,求2011全球排行榜!,突发!杜克紧急通知:留学生全体隔离?? 也是大家所关心的

1.Maybe刚从国外return的留学生,都喜欢说话夹杂English?

最近,《脱口秀大会4》如火如荼的开播了,选手各个藏龙卧虎,其中不乏海归学霸的身影。Norah诺拉毕业于美国杜克,张博洋在英国学习市场营销,呼兰毕业于哥伦比亚精算系,李学琴毕业于纽约……新一季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其中美国留学生毛冬在表演时,实力演绎了留学生刚回国时,言谈举止中英文夹杂,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为了维持优越感。另外,在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2》中,被选往南新威尔士交换、毕业于斯坦福法律系的学霸王骁,也有不少人吐槽他很装X。比如说话时,王骁三句话都是离不开英语,中英夹杂:“我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任何相关的东西。”“最后以的成绩,结束了一年的交换。”为什么很多人习惯中英夹杂?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说话时,会不自觉地中英文夹杂,有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大家都非常不为什么这些people要这样say,不会吗?下面趴趴就把话筒递给大家,看看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02 语码转换剑桥曾经出过一本书介绍关于“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的概念,指的是在说一种语言时夹杂另一语言的单词或短语。对于掌握了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来说,譬如回国不久的留学生、双语工作环境的白领、被英语四六级折磨的学生群体等,在说话时发生语码转换是很自然的。不同的语言之间会有冲突。当你学习和使用了一门新的语言,那么势必会对你原来的语言系统产生影响,因为语言之间的冲突不可调和。他们在沟通中,常常会面临使用哪种语码更得体的问题,即使嘴上没有表现出来,但大脑却经常在两种语码中跳跃和转换。所以,留学生常出现的“中英文夹杂”的混乱现象也是情有可原的~很多留学生在国外交流学习时,日常说的最多的词就是"赶due"、"final"、""、"deadline"等等,毕竟每一位留学生都曾经历过为交作业而”拼过命“。如果你听到留学生说,“我最近很忙,我有个deadline很近了”,不要多想,他只是习惯于如此说话,他可能知道deadline的中文叫截止期,只是懒得翻译成中文说话而已。至于"Thanks"和 "Sorry",由于在国外生活时,不小心碰到人要说“Sorry”,受到别人帮助要说“thanks”...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细节都被这两个词包围,以至于不少留学生回国后,一时改不过来,碰到突发情况下意识就说了"Thanks"和 "Sorry"。另外,《令人心动的offer》的标题本身也是中英夹杂……有一些词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如何用中文表达,用英语表达则脱口而出,主要是出于方便、快捷的目的。但有些人本来能好好说话,却偏要在朋友圈里拽两句中英混杂句子,纯属为了装X,比如:03 工作需要在某一些专业领域,存在一些英文单词没有能精准对应的含义的汉语词汇。比如程序员之间的有很多专用术语,而且大部分都是英文,比如bug/debug 、FPGA、FIFO等等。他们日常交流时,基本都是中文里面夹英文单词,如果非要他们全部换成中文,把bug说成漏洞,真的没必要,因为工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用英文对沟通更顺畅。在很多外企中,也会流行中英夹杂,比如:"这个case你来follow还ok吗?""你们这个team的都prepare好了吗",虽然听起来真的挺令人迷惑的,但外企的环境如此,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Maybe谈到工作第一反应都是英文表述。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某英文缩写可能是行业黑话,用高端的英文缩写表示专有名词,比如“我们现在主要是UGC但之后肯定要做PGC","LPL春季赛RNG和EDG是LCK水平”。所以,针对这个中英夹杂说话的现象,趴趴认为,还是要看自己所在的场合和说话的对象,毕竟语言表达的第一目的是顺利沟通和而不是装bility。一直feel中英文混搭很有装bility之嫌But看完以上这些感觉竟然有点 偶尔you也可以try一下也许就find其中的乐趣了But不要try太多否则被hit那就很sad了

2.为什么国外疫情这么严重,出国申请量却暴增?

海外疫情蔓延,严重影响了留学生群体。年初时家长为了把孩子接回国,一张机票18万也在所不惜。如今一年学费几十万,却只能在国内上网课。但蹊跷的是,个别的申请人数却暴涨30%以上。这是为何?难道申请者全都脑子瓦特了?存在即合理,但彼岸教育也有方案降低风险和每年几十万的学费,让这件事情更加合理。学生仍然奔向欧美,原因很简单:因为好的教育资源永远稀缺!因为海外高校的学位证书更有竞争力!因为在线硕士再转去线下比出国留学至少省了几十万!留心观察一下就发现有个很奇怪的现象:热衷于对留学发表评论的,往往是那些既没有留过学、也不打算留学的“键盘党”。2021年夏季,全球疫情最厉害的时候, QS调查3万名来自中国、印度、欧盟和北美的潜在国际学生,最终发布的《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全球留学生白皮书》显示,96%的中国留学生没有放弃留学计划,48%的学生延期至下一年。报告显示,比起保障校园安全,留学生更倾向于网课,以避免密切接触。2021年6月份,负责雅思的British Council调研分析了疫情对国际留学生心态与决策的影响,在面向全球9000多名准留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仅有1%的中国学生表示自己已经选择了延期或取消留学计划。显而易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政治、经贸、旅游方方面面,但唯独没有影响人们对西方高等教育水平领先世界的这个认知。所以才有留学生说“就算下刀子,也不能阻止我去读书。”围观的人只看到留学花费几十万,就算用“时差课”上着Zoom 也心甘情愿要去,但他们就是看不到在西方高校深造,是当下提升学历、履历、资历和眼力的最优途径。毕竟好的教育资源永远稀缺!很多人觉得国内考研更难,好不容易考上了,要读满3年书,但英国、香港等地只需1年就毕业,因此国内研究生含金量更高。其实这是教育模式和发展轨道的区别。海外高校1年制硕士基本职业轨道,但是即使这样要想像国内前几年硕士教育那种偶尔上课、偶尔见导师,悠哉悠哉毕业根本不可能。海外高校的作业任务量比国内要多不少,写个作业还要变着法儿的换形式,今天一个实践明天一个报告,上午一堂lecture下午配一堂seminar……学习压力如影随形伴随着每一天。所以西方学府能囊括现代文明的很多成就。单纯的“水硕”指责无法解释这些。这个体系真正提供了所学专业的前沿成果,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恰恰是步入职场以后,拉开你与别人差距的关键所在。非要说疫情对海外教育产生的影响,那就是走出国门上学越来越难。美国《财富》杂志援引美国国务院的数据称,“2021年4月至9月,美国发放了9万多个学生签证,而2021年同期只发放了808个。” 2021年4月至9月间,中国公民的F-1学生签证数量下降了99%,为历史最高降幅。这样的情况下,纯在线或hybrid(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或将成为留学教育的“新常态”。其实早在疫情之前,众多海外高校就开始与中国机构合作,提供创新的学位教育模式。比如彼岸教育与美国宾夕法尼亚、杜克、密歇根、弗吉尼亚理工、伊利诺伊理工、罗切斯特理工、北亚利桑那、克利夫兰州立、韦伯斯特、新西兰奥塔哥等合作,为中国职场人提供可以在线攻读的学位。有录播项目、直播项目,也有纯中文、纯英文和中英文结合的项目可供选择,学费各有差别,不过至少要比传统留学省去20万至60万。高校教授、TA在线上课,小组作业、作业、考试、答疑,给最后的学位证书和毕业典礼和在校读书一致。因为进度、学习内容一致,转去线下很流畅,还可以获得OPT等留学生全部权益。奥塔哥学生证。奥塔哥在线MBA在QS排名全球第10这样的模式在疫情之下尤其显出优势。首先,在线学习,时间地点灵活,不用黑白颠倒上“时差课”,不用辞职,不用考虑办签证。同时有中国助教和完整教务支持,比国外听不懂课没人管好太多。有线下交流会,会请大咖办讲座,校友之间互相认识拓展人脉。此外,大三在校学生就可以申请,可以一边读大四,一边在线读研一,这样毕业一年就能拿到硕士学位,节省时间成本。如果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理工科毕业之后可以拿到3年OPT在美实习机会,抽中H1B签证的概率更高。而且AI、CS专业在美国薪资水平很高,很快就能挣回成本。最重要的是,性价比极高!足不出户,在家上学就能取得名校的学位证书。要知道欧美的房租、生活费,往往才是留学花费的大头。也有人说近几年海硕数量井喷,但这一点都不意味着这个群体在求职时失去竞争力。例如,如果想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国外留学经历现在几乎是标配。各大企业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打造国际化产品,对留学生群体越来越重视,也都会在校招中开放海外留学生招聘专场。退回说疫情,眼下看全球化是暂停了,但这必然是阶段性的。近代科学、经济、文化哪一个领域都与全球化密不可分,AI、大数据与移动网络的发展更坐实了全球化不可逆转。仅仅往后看十年,我们都根本无法想象移动互联网如何改变生活,而未来的十年、二十年,5G会不会成为老掉牙的历史?《西部世界》里的乐园会不会成为现实?在万物皆信息化的时代,还有多少个领域会出现摩尔定律的指数级跳跃?当一切都无法预测的时候,除了保证自己的能力模块尽可能完善,始终与全球最先进的信息站在一起,还有什么,是能笃定的握在手里的呢?教育,自然就是年轻人完善自我的首要途径。历史总是以退几步、进一步的方式螺旋式前进,混乱的2021正好踏在历史倒退的一步上,但这也正是梳理思路、沉淀自己的机会,时间从不辜负脚踏实地的努力。选择去做的人,至少获得了看得见的学历;而犹豫观望的人,只能琢磨着摸不着的未来,越琢磨,未来越不来。点击链接,预约海外高校在线硕士项目咨询:彼岸教育 - 让全球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

3.在杜克读书是怎样的体验?

作为2021届文书客DIY留学“美国全程申请计划”的学员,受邀,来写一下本人被杜克录取之后攻读CS的悲催经历,不要问我为什么come all the way to study CS, 当时选校定专业的时候walter老师建议我选杜克牛X轰轰的商科,但是天生对理工科感兴趣的我最终还是决定选择杜克的计算机专业,就是传说中在美帝找工作像玩一样的CS。虽然我杜不是常春藤,但是收到offer的那一刻还是炒鸡炒鸡激动的, 说到这不得不感谢文书客留学的申请团队,特别是我的申请顾问Walter老师,对我的需求有求必应,经过一系列背景提升操作(此处省略1万字不夸张),让我这样的一(双)流(非)人(学)才(渣)竟然拿下了杜克,不管怎样,录取归录取,能不能顺利毕业才是最关键的。一开始我以为考上美国名校之后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妹子如云的社交舞会阳光灿烂的户外活动激动人心的橄榄球赛但是。。。。去了才发现真实的情况其实是这样的T TDr.Rodger恐怖的基础计算机课程和咖喱哥一起在lab里挑灯夜战拼代码在David M图书馆里边赶due边吃狗粮好了,吐槽也没用,我们还是回到现实吧,记得当年上基础课的时候着实是吐了一盆老血,如果要决定走上CS这条不归路,那Intro to CS,Data and ,Operating Systems,还有Linear Algebra基本上是逃不掉的了, 不要觉得只有四门课,光一个data structure就差点把我给neng死。巨多作业巨多作业巨多作业啊,每到这种时候就开始后悔上了CS这条贼船,唉,能怎么办呢,想啥也没用了,只能拽着TA的衣角赶due就对了— — 说到这真的是要特别感谢当年无私帮我改代码的雷锋Kyle!如果没有TA帮忙,这门课估计就C了,要知道GPA太低是要被kick out的,所以4门课我一点也不敢大意啊。po一张当年上课的楼,名字叫Levine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简称LSRC,学弟学妹们如果要来杜克学CS的话,没准也是这的常客了 哈哈。咱们CS的设置也是挺奇怪,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在工程下面,去工程院找了半天也没看见CS的影子,后来才发现尼玛在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这是怎样奇葩的设置啊,不过话说回来,学CS学到现在确实是深有体会,敲代码真的是一门艺术啊。刚说的这几门课里面,最需要敲代码的要数intro to CS了, 我记得当时用的是python语言,轻量级,跨平台,语法也简单,入门没有想象中的难,操作系统说实话也还好,not too bad,有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可能要费力的就是data structure了,没有什么技巧和捷径,就是疯狂的练习,找各种算法模版练,把没种算法烂熟于心为止。 不过算法课的load要少很多,基本上就是solve problem,不会有很多要coding的部分,最多就是写一下和批注,然后截图一个runtime的运行界面。不过如果要毕业去面试找工作的童鞋们,最好还是自己课下去多coding,毕竟CS这是一门技术活,光谈理论是没有用滴,说道找工作,本人来分享一下个人一点微不足道的经验。学校的就业资源是丰富的不要不要的了,最喜欢来咱们学校招兵买马的公司基本上就是Google和Microsoft了。宣讲会,招聘会,茶话会,午餐会,只要逮着机会就来咱们学校刷存在感啊,没办法,大公司就是有钱,不惜下血本每年招大量的攻城师。除此之外当然还有Facebook,dropbox, LinkedIn也不放过任何机会见缝插针。当然了,有一说一,咱们学校相比其他牛校比如伯克利,MIT,斯坦福,在coding的强度上还是有距离的,毕竟前面说了,杜克就是个商科学校,虽然CS能排进全美前20,但是个人感觉咱们学校更偏向于走工商结合的路线,比如很多CS专业的老铁会同时修个商科学位,虽然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精力旺盛.... 但是anyway,杜克浓厚的商科氛围让很多CS出身的毕业生最后经常去做产品经理,去做技术和市场时间的bridge,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软件工程师或者码农,艾玛怎么说着说着瞬间画风就变高大上了当然了,虽然扯的有点远,不过我觉得不一定非要毕业挤破脑袋去大公司flag,完全可以利用一下学校如此好的商科环境恶补一下商科,为以后自己创业打下基础啊,毕竟程序员还是吃青春饭的,不过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感觉,说不定你以后就成了像乔布斯一样伟大的产品经理呢!最后说几句拿到美国牛校的offer并不代表奋斗结束,反之是另一个苦逼之旅的开始,所以要申请此类学校的同学们做好心理准备,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啊,不过anyway,只要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未来的前程还是很光明滴。祝即将考SAT,GRE, TOEFL etc.的小伙伴都能拿到理想的分数,离自己的dream school 更近一步,另外感谢帮我拿下杜克Offer外加充当吐槽机会提供者的文书客DIY留学,peace!

4.求2011全球排行榜!

英国一家喜欢给学校排座次的媒体--《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于9月16日发布了2010-2011年世界排行榜。类似这种排行榜全世界满天飞,弄得比电线杆上的小广告都滥,记得前几年国内某自己攒出来一个,把自己排在了清华、北大的前面--玩呗,贴小广告还得躲着点城管呢,玩这个城管都管不着。不过,所有这些对“排排座、分果果”游戏乐此不彼的机构中,一个是英国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再有一个是美国的《新闻周刊》,这两家的态度还算端正,基本上不玩黑色幽默,至少他们的榜单一出来,全世界的媒体都会纷纷报导。这不,今年英国人赶排的“座次表”刚公布,国内的一些报纸上就见了消息,报导了国内几家顶尖的排名情况。如果仅以娱乐大众的角度来,国内报纸上披露的那点信息量也就足够了,毕竟多数老百姓还不至于八卦到关心土耳其某在全世界排什么位置的程度。但是,不排除也有身在神州放眼世界的朋友,说不定会对某些国外的排名有兴趣。就拿俺来说吧,俺就挺想知道加拿大几所排名情况的。于是乎,俺就登上《泰晤士高等教育》的网站,把这个榜单扒了下来,晒在这里与感兴趣的筒子们共享。来看看,你的学校,或是你想上的学校在全球排名如何(学校名字有译得不准的,大伙儿别笑话):2010-2011世界排行榜(0名)1 哈佛 美国 2 加州理工 美国 3 麻省理工 美国 4 斯坦福 美国 5 普林斯顿 美国 6 剑桥 英国 6 牛津 英国 8 加州伯克利分校 美国 9 伦敦帝国 英国 10 耶鲁 美国 11 加州洛杉机分校 美国 12 芝加哥 美国 13 约翰斯霍普金斯 美国 14 康奈尔 美国 15 苏黎世联邦理工 瑞士 15 密歇根 美国 17 多伦多 加拿大 18 哥伦比亚 美国 19 宾夕法尼亚 美国 20 卡耐基梅隆 美国 21 香港 香港 22 伦敦 英国 23 华盛顿 美国 24 杜克 美国 25 西北 美国 26 东京 日本 27 佐治亚理工 美国 28 浦项科技 韩国 29 加州圣巴巴拉分校 美国 30 英属哥伦比亚 加拿大 30 北卡罗莱纳 美国 32 加州圣地亚哥分校 美国 33 伊利诺伊厄本那分校 美国 34 新加坡国立 新加坡 35 麦吉尔 加拿大 36 墨尔本 澳大利亚 37 北京 中国 38 华盛顿圣路易斯分校 美国 39 巴黎高等理工 法国 40 爱丁堡 英国 41 香港科技 香港 42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法国 43 澳大利亚国立 澳大利亚 43哥廷根 德国 43 卡罗林斯卡研究所 瑞典 43 威斯康星 美国 47 莱斯 美国 48 洛桑高等联邦理工 瑞士 49中国科技 中国 49 加州欧文分校 美国全部榜单共200所,全抄下来有点太贫了,剩下的捡要紧的说吧。在200所全世界最优秀的中,美国竟占了72所,他们在教育上的优势太明显了。因为是英国人鼓捣出来的榜单,上榜中他们的也不少,29所,仅次于美国;团体赛第三名的是德国,他们共有14所上榜。中国在教育方面比哪个都叫劲,对排名也一向比较在乎,除了排在0名内的北京和中国科技外,挤进榜单的中国内地还有:清华(58)、南京(120)、中山(171)、浙江(197)。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的风头盖过了很多内地名校,他们在这个榜单上也同样风光。港大排在了亚洲各之首,港科大也进了0,浸会和香港理工分别排在第111和149。在0名之外,亚洲上榜的还有:台湾的清华(107)、台湾(115)、中山(163);日本的东京工业(112)、大阪(130)、东北(132);韩国的韩国科学技术院(79)、汉城国立(109)、延世(190);以及新加坡的南洋理工(174)。另外,土耳其也有两所上榜。加拿大只有90余所,最有名的三所:多大、UBC、麦吉尔排进了世界50强。另外,麦克马斯特(93)、阿尔伯塔(127)、维多利亚(130)、蒙特利尔(138)、达尔豪西(193)和西门菲沙(199)也榜上有名。另一个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澳大利亚,除了墨尔本、澳洲国立在0名之内,在榜单里的还有:悉尼(71)、阿德莱德(73)、昆士兰(81)、新南威尔士(152)、莫纳什(178),而新西兰的奥克兰则排在第145位。

5.突发!杜克紧急通知:留学生全体隔离

* 本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想了解更多求职干货指南可戳主页 IDEAL 留学生求职平台你以为的春季开学是这样 “网友”面基、体验美好的校园生活… 实际上的春季开学是这样的 疫情反复、留学生集体被困宿舍...美国和疫情的“较量”,虽迟必到猝不及防!杜克所有在校本科生被隔离3月13日,杜克发布了一则重磅通知:要求所有在校本科生全部隔离!(图片来源杜克)消息有点突然!一直是疫情防范典范的杜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据悉,该学校在过去一周有180人感染,200人密切接触被隔离,所以为了防止疫情在学生中间传播,杜克不得不采取行动 这项针对本科生(杜克目前共有6,542名本科生在读)的政令,将持续到3月21日上午9点。并且要求学生隔离期间(若违反规定可能导致停学或退学):所有面对面课程转为远程授课;本周本科生不得参与实验室活动;住校学生除了Food、Health、Safety活动外,都必须留在宿舍或者公寓内;不允许校外学生进入校内Bryan Center,Brodhead Center等校园空间仅对在校学生开放,且限制时间。(图片来源杜克)具体校内/校外学生规则请戳: Name都在招人...特朗普在位期间,留学生成天体验过山车般的剧情:出台H-1B取消抽签制→按薪资水平高低分配H-1B名额!而自从拜登上台后,一一取消/推迟不利政策,2021年简直就是留学生的求职春天!但安全起见,只有抱住Sponsor大户才是稳稳的幸福!而且最最最重要的是,往往这些顶级公司拒绝等待人才“投怀送抱”,而是选择主动出击抢先一步⏩这不,2022招聘季已经来临...► 金融行业金融行业是 H-1B 的赞助大户,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仅赞助数量多,申请后的通过率也不低(eg:J.P. Morgan 在J.P.Morgan在2021 H1B Visa Reports 中名列前茅,LCA提交了1796份)Ⅰ. Citi:开启大量2022实习岗位针对人群:2023年秋季或2023年春季的毕业生岗位:S&T、Research、...城市:Los Angeles、New York、Boston等地网申链接: Lazard:2022暑期实习多岗位已开启工作地点:全美各地针对人群:2023年12月至2023年6月之间毕业、GPA 3.4或4.0以上截止日期:2021/4/1网申链接: 四大行业Ⅰ. Deloitte:2022/2023 实习岗均已开启岗位:咨询、审计...城市:、Denver等地网申链接: PwC:2022暑期实习多岗位已开启针对人群:4年制学位课程的3年级学生或5年制课程的4年级学生、GPA 3.3网申链接: 咨询行业Ⅰ. Oliver Wyman 已开放2022暑期实习针对人群:2023届本科生城市:Boston、Chicago、Dallas、Houston、New York、San Francisco截止日期:2021/4/25网申链接: 什么是远程实习?PTA 是Pare-time Assistant/Analyst的缩写, 一开始由于咨询公司的项目上人手不足,通过外部的输入来协调经理做事,处理项目上一些基本事务的岗位。后来其他行业也逐渐出现了远程实习,比如一些互联网大厂(ta们对远程实习的需求超乎想象)。但也有很多人质疑它的含金量,其实这取决于你是否找的是好公司的正规远程实习项目。人家本身优点可多得很:摆脱地域时间限制,轻松实现“在家上班”的梦想;申请难度比实地实习低,招聘一般都没有学校和专业的硬性要求;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前了解该行业、岗位的工作;对于院校背景薄弱的同学来说是个很好的跳板,不仅能给简历添彩,要是你足够努力和优秀的话还有机会转正;而且任何年级的学生都可参加,适合急需弥补实习经历的学生一般来说,PTA的工作周期随项目需求而定,短则三四天,长则一个月。►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远程实习?所以结合PTA的优点,就可以了解到什么样的留学生需要做PTA! 如果你目前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没有任何经验,但你想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下学期能够找到一个不错的实习机会,那么大公司的远程PTA,就是你的垫脚石! 如果你是即将面临招聘季的大四学生,可还没有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那Big Name的PTA能快速提升你的求职成功率!筑梦 IDEAL 为留学生(海归)重新定义求职筑梦求职 IDEAL ,2014 年成立于美国,是北美最早成立的留学生求职咨询平台之一。我们是宁波市人才办官方合作伙伴,多次荣登胡润榜单,至今已帮助 8000+ 学员获得来自 Goldman Sachs, McKinsey, Deloitte, P&G 等企业 offers。我们的服务包括:求职咨询、背景提升、名企内推、海外招聘等;商务合作请联系:Coop@.com筑梦求职 IDEAL

以上这些就是今天小编为你准备参考的,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