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类考研里是选择比较多的专业,想要多心理学方面的考研有更多的了解可以看下心理学考研后当英语老师
一, 如果打算当心理学老师,是学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吗?当老师更考心理学的硕士研究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当老师,只要是还一般的都要博士,这是基本门槛.好的的心理学老师基本上都要国内顶级学府的博士,或者国外的博士才能进门.学什么专业跟当能不能当老师也没有关系.它只和你以后能当什么老师有关系.学个北京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出来,以后可以当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老师,同样学个基础心理学的北大博士出来,你以后可以当个基础心理学专业为主的心理学老师.现在的硕士毕业,好的学校的话,可以在里面当个负责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这个教心理学的老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教心理学的老师有时可能也会做心理咨询的实务工作.二,南师大的往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分数线和线持平么?是不是在初试时 达到线了就有机会复试吗? 你说的是南京师大吗?如果是的话,南京师大应该不参加统考,并且南京师大的心理学较强,往年的成绩看,刚刚达到线,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没有机会复试.三,您当年在选择学校时,知不知道哪些学校相对比较好考,录取率高? 心理学好的学校有北京,中国科心理研究所,西南,华东师范,华南师范,华中师范,首都师范等等.这些是统考的.还有一些没有参加统考的心理学比较好的学校比如中山,浙江等等.好学校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但是好学校的录取率都低,没有高的.因为大家都想考,自然就难考了,每一年有点小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和高考是一样的,北大也有分数低的年份,但是不管再怎么低,也不会低到哪里去,依然很难考.四,是不是所有招收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院校分数线都得和线一致?这个还是和高考一样的,比如高考的一本线,其实这个一本线只对分数刚刚过一本线的人有意义,那样的话他可以报个录取分数也刚刚在过一本线的学校.好学校自然分数高出线很多.因此,要考好学校,讨论线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跟要考北大的本科讨论一本线是没有意义的道理是一样的.五,在初试时的用书,都是一样的么?还是自主招生的用那个学校的书? 初试规定了考试科目和考试范围,有考试的大纲,这明确了考试的方向和基本内容.但是没有规定用什么书.就像英语和政治,每一年都有这一年的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但是会规定用什么版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吗?显然不会的,心理学统考亦是如此.六,另外还能给一些英语专业跨心理学的一些建议吗? 或者是最后半年突击复习的建议吗?跨专业考试的劣势就是什么都不懂,优势也是什么都不懂.这句话等有一天你或许会明白.总之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别观望,别犹豫,别浪费时间了,要考得话赶快开始,否则来不及了.第二,英语和政治不能拖后腿,绝对不能,不然成功对你来说就很难了.第三,教材不要看太多,集中一本你认为最好的看.对了考试大纲看,不该看的不看.第四,千万不要成为"拿着书什么都懂,书一合什么都不懂的人.看过的能记住的就要记住了.第五,不要高度心理学的难度,也不要低估心理学的难度.决定了.就少想其他的,只管坚持,坚持到明年考完,就一切都有感悟.第六,别忘了给我小费~~!
一直认为学习方法是一种很个性的东西,每个人的学习风格都不一样,所谓的经验交流不一定会起到合适的作用,所以,对于别人要求的学习经验一类,我一向是少说的。现在,因为作了助教,也因为在三次的考研经历中确实经历了一些事情,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就有了下面的文字。需要说明的还是,这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或许适合你,或许不适合你,总之,自己最了解自己,若认为有点用处,就各取所需吧。 首先讲动机。作为一个先行者,目睹太多摇摆不定的路人。最终有人退出,有人坚持,问题不在于是否坚持,而在于是否了解所要去的远方真正的样子,是不是你真正的归宿。有人走着看了看,觉得不是,那么放弃是种明智,我们宁要明智的放弃,不要违心的坚持。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需要严谨的科学精神,需要敏锐的科学头脑,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只是一个侧面,而对于这个侧面,跨专业的我们所了解的往往也只是表面,因此,如何确定那就是自己想要的梦想,从而避免考上之后才发现误入歧途?手头的教材就可以告诉我们。如果发现这些书并没有让你感到格外吃力,你读过一遍甚至几遍之后,再读仍不会觉得恶心想吐,读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时常可以跟现实生活产生联系,认为讲得很有道理觉得很有用,并且越来越喜欢。那么,基本上我们可以断定,你就是为心理学而生。若不放心,还可以找些心理学专业人士发表的论文来读,读过之后发现自己通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或者接近这样的水平,认为针对某些问题开展类似的研究是件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情,那么,恭喜你,在心理学这条路上,你会越走越宽。 确定并且坚定了目标之后,我们上路了。现在有两种行进方式供我们选择:骆驼式和千里马式。所谓骆驼,任劳任怨者也,不管自身状态如何,环境如何,只需简单的几次补养,就一路向前,撑到终点;所谓千里马,需经常休息,调整状态,每次上路,都精神饱满,一日千里。考研,多数人的眼里,是项苦差,之所以如此,多半是把自己当成了骆驼,每天如苦行僧一般,不苟言笑的坐于桌前,动辄12、13个小时纹丝不动。有定力有体力腰腿好的人当然可以如此,只是效率未必最佳。何不作千里马,状态不好之时就选择适当休息,漫漫考研路,状态岂能始终如一,不要在状态不佳时折磨自己,非要向骆驼看齐,张驰有度,方是考研之道。 以上两条是我以为的基本原则,然与不然,因人而异。补充一点,若能将骆驼跟千里马合二为一,取长补短,当属考研最佳方案,至于尺度,要自己把握。 此外,还有一些小窍门之类的技巧:找一个或几个合适的研友,交流信息倒在其次,相互勉励、彼此提醒尤为重要,精神上有了依靠,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合理的计划也很必要,计划不必过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过细,若完不成,容易带来压力,关于计划的制定,我们可以探讨;……现在说些具体问题。 先说英语。英语是多数人考研需要认真面对的一门科目,其重要性不必用多说。如何准备考研英语,我曾走进误区:单词一遍遍的背,阅读一篇篇的做;背过了,放在文中,还是不识,做过了,下次再做,又错。你是在一遍一遍的检验自己的水平,而不是一次一次的逐步提高。考试本身是一种检验,而准备考试的过程则是学习提高。如果只是追求一天四五篇阅读理解的量,而不是精益求精的质,那无疑是在重复检验自身水平,真正的实力显然不会提高很多。个人以为十分可取的建议:以往十几年的真题(94年以后)可以作为最佳的复习材料,每一篇阅读理解的文章都应该做到单词都识,每句都懂,每一个长难句都能翻译,每一篇的行文结构与主题都了然于胸,这样,积累几十篇的量,应对考研阅读,足以。 除了阅读,写作是一个难点,以前的两次,总是在考前背几篇范文,可到了考场,全都抓瞎,背的根本没用。写作贵在练习,最晚从考前三个月开始,每周要至少写一篇文章,就写之前考过的真题(不要试图去猜今年的题目,那样多半会让自己死得很惨),然后找老师或者英语专业的高手朋友帮忙评改,这样,坚持下来,会有不错的结果。一定不要害怕动笔,哪怕前几篇会花很长时间,几篇下来,速度就慢慢起来了。 要不要背单词、怎么背也是一个问题。单词还是要背的,怎样背是关键。不能就拿一本单词书死记硬背,没有语言环境的词汇很难灵活运用。这又要提到阅读理解的真题,考研必备的单词,绝大部分都在真题中出现过,如果能将真题的单词全部搞定(不只记住文中出现的一种意思,别的也要记住),那单词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了。 政治的问题相对容易很多,如果可以,就报个辅导班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节省了时间,省心又比较放心。这个问题不多说,相信你会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单独沟通。 专业课是大头,300分。报了博仁心理学考研培训班,老师会给很多好的建议,这里也不用多说,需要说明的有以下几点: 1.参考书: 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和发展心理学的教材没有疑问,分别是彭聃龄、张厚粲、林崇德三位老师的,应该都能买到最新的版本。 教育心理学:博仁的课上,主讲教育的是刘儒德老师,他是《当心理学代教育》的第二作者,所以思路基本按照这本书来走。他的课非常系统,个人以为是讲课的几个老师中比较好当中的一位。 测量:戴海琦老师的测量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比较好的版本,非常系统,由于他是数学出身,理论性更强一些,我就只用有他这本。当然,如果结合郑日昌老师的测量,那会更好。 实验心理学:这科的教材争议比较大,市面上有好多版本。就考试而言,两本就差不多了,讲实验的老师张学民也会讲到。去年我们上课的时候,张老师就一再强调他的新书《实验心理学》完全按照大纲的体系编写,只是那本书出来的太晚,我没有用,用了他跟舒华老师的《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结合郭秀艳的《试验心理学》,基本够用。现在这本书出来了,那他肯定将大力推荐,你可以去看看,应该不错,不过保险起见,还是要再看看郭秀艳的那本。 书许多书店都有卖,如就近买不全,博仁那里会有卖,还打折,比较实惠。
总之,西南进复试的分数线不会太高,因为西南的名额较多,110人左右,不论你考那个方向,进复试的线是一样的。但如果从录取的角度来看,你需要的分数跟你报的导师有关系。有些导师热门,报的人多,那么客观上讲竞争更激烈,分数作为砝码的作用就更大。应用方向(咨询、管理),西南的竞争比较惨烈,而且个人觉得性价比不高...西南比较倾向于导师制,而具体的研究方向有些导师是把自主权放给学生的,建议选择这样的导师,而不是去纠结基础和应用的区分。 查看原帖>>
通过关于英语跨专业考心理学考研的问题,心理学考研必备什么资料呢?要做哪些准备啊?各科都要回答哦!有什么必须要知道的吗?,西南应用心理学考研得考多少分啊?????的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