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会计教学

1314088208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会计这个职业是比较受欢迎的职业,会计有很多个小种类,今天要说的是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 ,对于这个职业不是很了解的可以看一下个人所得税专辑|二、个人所得税相关基本概念,个人所得税太难掌握?最全个人所得税知识点送给你,收藏一定用到,个人所得税考点梳理,关于个人所得税,你需要知道的。??。

1.个人所得税专辑|二、个人所得税相关基本概念

在了解具体的各项个人所得税计算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准确计算出我们各自家庭的税负情况,从而可以对自己家庭个人所得税的扣除进行最优的分配。收入、收入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和“收入额”,个人所得税计算过程中的专业名词。“收入”,通俗讲即毛收入,就是不扣除任何费用相关扣除项目及交的税前的收入。“收入额”,是计算税款过程中的一个名词。依据税法,工资薪金所得以全部收入为收入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再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全部工资薪金税前收入  劳务报酬所得收入额=全部劳务报酬税前收入×(1-20%)【税前收入不足4000,按800的减除费用扣除】  稿酬所得收入额=全部稿酬税前收入×(1-20%)×70%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额=全部特许权使用费税前收入×(1-20%)“应纳税所得额”,是在收入额的基础上,减除各项费用后的金额,这个金额可以直接套用税率表计算出应纳税额,也就是计算出要交多少税。税率与预扣率个税中有四项所得是采用的是按月或按次预交,然后按年汇总计算一次,多退少补,称之为汇算清缴。在预交是计算税额的叫做预扣率,在汇算清缴时计算税额的叫做税率。像是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和预扣率表就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叫法不同。这个在具体个税介绍时我们会涉及到,区分好这个概念,不至于到时一会儿说到税率、一会儿说预扣率给搞糊涂了。费用扣除标准个人所得税中的综合所得目前的费用扣除标准提升至5000元人民币/月。收入额未超过费用扣除标准,即便是没有其他扣除项目也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这个费用扣除标准在改革后是可以按月累加的。以工资薪金所得举个简单例子:假设李某参加工作当月工资为4500元,没有其他来源的收入。收入额=全部工资薪金税前收入=4500元,没有超过5000,他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第二个月李某又取得了5300元的工资。这时他需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呢?答案是不用的,因为两个月收入=4500+5300=9800,小于累计费用扣除标准合计5000+5000=10000。所以也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只适用于四项综合所得。其中,工资薪金以外的其他三项由于在预交的时候计算方法不同可以能会先预交税款,但在汇算清缴的时候,如果收入额没有超过费用扣除标准,也是可以退税的。专项扣除如果收入额超过了费用扣除标准,那是不就要交税了呢?那也不一定,因为我们还有专项扣除可以扣除,专项扣除包含:社保、公积金个人承担的部分。这个在公司发放工资时,工资条上都会注明这两项的金额。我们这边就不涉及具体的计算了。专项附加扣除这一项也是近期在个税改革过程中实施额新政策,这主要包含了我们生活各方面的支出项目:赡养老人、子女教育、大病医疗、购房贷款利息、租房房租费、继续教育费用。我们每个人可以更具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扣除,具体的扣除标准比较琐碎,我们会另外做一个专题,方便大家在选择如何分配扣除金额是有个参考。这是进一步考虑到每个人实际生活中所负担的经济支出有所不同,在改革是提出的一项比较实用、能有效降低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的政策。这些需要我们在个人所得税APP中填写,公司在为我们申报的时候就可以扣除。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便填,一定要保证真实性,税局一旦查实存在虚假申报,不光会有罚款,还会影响你的个人信用,在其他部门、银行办事的时候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所以,我们不要与建设诚信社会的政策背道而驰。汇算清缴这也是在个税改革后才有的概念,汇算清缴的时间目前是定在了每年3月1日至6月31日,这也是避开了中国春节的时间,方便我们大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这项比较细致的新的事项的办理。汇算清缴在上面讲税率预扣率时提到过,我们这边来看下基本的计算公式:预交=(当年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累计金额-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累计)*税率-速算扣除数。这里我们只做简单介绍,在综合所得包含的四项个人所得税后,我们会重点详细介绍这一部分类容。

2.个人所得税太难掌握?最全个人所得税知识点送给你,收藏一定用到

2021年个人所得税如何让计算?起征点是多少?征收范围是什么?小编今天为大家总结了个人所得税所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学习吧~一.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二.纳税义务人三.所得来源的确定四.所得税项目五.税率1.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2.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六.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七.应纳税额的计算八.税收优惠1.免征个人所得税项目2.经批准减征个人所得税项目九.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十.征收管理......

3.个人所得税考点梳理

一、 纳税人范围 中国公民(含港澳台)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人企业等非法人企业 案例辨析: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属于法人企业(x) 个体工商户属于自然人(商自然人)(√) 二、个人所得分类细述三、税收优惠不征税收入 :不应列入征税范围免税收入 :列入征税范围的税收优惠四、个人所得税app祝大家都能考试通过,下次考注会!

4.关于个人所得税,你需要知道的。

自从2021年开通个人所得税APP自行申报纳税。我想我们每个纳税义务人都要对税法,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必须有所了解。在维护利益的同时,也维护自身利益。第1个问题:个人所得税是怎么个交法?按月预缴,年度汇算清缴。什么叫按月预缴?每个月我们都会交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现行的法律制度中是由公司代扣代缴。首先大家看一下这一个月度个人所得税税目表。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5000元。也就是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不纳税。超过5000元的扣除5000元后纳税。举个例子,如果本月收入7000元,应纳税所得额就是7000-5000=2000元,对应税目表,不超过3000元,对应的税率是第1档3%。本月预缴的个人所得税2000×3%=60元。本月的到手工资就是7000-60=6940元。如果本月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总额1000元。那么本月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7000-5000-1000=1000元,对应税目表,本月预缴的个人所得税就是1000×3%=30元,本月到手工资就是7000-1000-30=5970元。其中减掉的那1000元是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再举个例子:如果本月收入12,000元,应纳税所得额为12,000-5000=7000元,7000对应的税率是第2档10%,本月应交个人所得税7000×10%-210=490元。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速算扣除系数是可以直接减掉的税额。同理,如果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金额为1000元。那么本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2,000-5000-1000=6000元,本月应当预缴的个人所得税为6000×10%-210=390元,本月到手工资为12,000-1000-390=10610元。这里每个月的个人所得税其实就是预缴的。所谓预缴就是先交着,到年底了再统一算全年工资,最终算一下,本年到底应该交多少税。那么还有一个问题,谁去交了呢?交到哪里了呢?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词汇叫代扣代缴。公司在发工资之前,计算好本月的应纳税额,向税务局申报,然后把这个税额交到税务局。接下来就是年度汇算清缴。我们再来看一下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税目表。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6,000元。税率是3%。还是举个例子说明:假如今年我的全年收入是8万元。因为每月少于5000元不征税,那按全年算5000×12=6万元。也就是说年收入低于6万元应该是不用交税的。那我今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8万-6万=2万元,对应上面的税目表,税率是3%。那其实我本年一共应该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是2万×3%=600元。速算扣除系数和前面是一个道理。第2个问题:那为什么会产生退税呢?还是这个例子,我的一年收入是8万元。没有其他扣除项的话,我本年应该交的个人所得税是600元。但是假如我11月份收入25,000元,2~12月每个月收入都是5000元,那么我2~11月份都不用交税。但是1月份的时候我应该交多少税呢?1月份应纳税所得额是25,000-5000=2万元。按照第1个表可以知道,税率是20%,速算扣除系数是1410。预缴的个人所得税是20000×20%-1410=2590元,也就是说我1月份已经向税务局交了2590元的税。但实际上,一年到头我应该交的是600元。汇算清缴的时候,税务局应当退给我2590-600=1990元的税。这个时候只需要在个人所得税APP上面点一点就可以到手1990元。这时候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会产生退税了吧。法律在不断的完善,对老百姓也更加公平。当然也存在补税的可能性。但是并不特别常见,大家可以想一想,会有哪些情况下可能出现补税的情形。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你的工资越不平稳,越参差不齐,越容易出现退税的可能。尤其是某个月收入极高,某个月收入极低。小然提醒大家一下。偷税漏税是违法行为,可能会被列入失信人名单,而且还会被罚款。但是合理避税却是被允许的。那么如何合理避税呢?下次再说。《周然》

通过小编辛苦整理的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要素,相信对您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会计教学
  • 已关注:1049234
  • 咨询电话:
相关资料
  • 作者最新文章
  • 在线报名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