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会计网校

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网校继续教育

会计网校继续教育

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时间:2010-09-09

会计网校继续教育 考试答案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试题_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_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职称会计职称辅导 “梦想成真”辅导书 考试真题 ·北京会计人员网上继续教育。

中华会计网校继续教育考试答案{中华网校CTA会计讲义(第七章)_会计学习网


 
  第七 章 财务会计概论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在历年的考试中,主要出现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客观题题型中。一般来说,每年的试卷中本章内容所占的分值约1~2分。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年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计算题 综合分析题 合计 2007年 1分 2分 - - 3分 2006年 - - - - - 2005年 1分 2分 - - 3分 本章主要考点

  1.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2.财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财务会计计量属性;

  4.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本章基本内容框架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了解)

  财务会计的目标,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他外部使用者。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核算中涉及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3.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

  【例】某母公司拥有8家子公司,母子公司均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答疑编号11070101:针对该题提问】

  【例】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20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该公司来讲。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不同的会计主体。

  【答疑编号11070102:针对该题提问】

  【例题】某学校有15笔教育经费,经费提供者为了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要求单独核算。尽管各笔教育经费不属于法律主体,但是由于需要单独核算,因此,每笔教育经费也是会计主体。

  【答疑编号11070103:针对该题提问】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主要经济环境通常是其主要产生和支出现金的经济环境。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按规定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企业不得随意变更其已经确定的记账本位币,除非其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例题】国内甲公司为外贸自营出口企业,超过80%的营业收入来自向美国的出口,其商品销售价格主要受美元的影响,以美元计价。因此,从影响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的角度看,甲公司应选择美元作为记账本位币。如果甲公司除厂房设施、30%的人工成本在国内以人民币采购外,生产所需原材料、机器设备及70%以上的人工成本都以美元在美国采购,则可确定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是美元。

  但是,如果甲公司95%以上的人工成本、原材料及相应的厂房设施、机器设备等在国内采购并以人民币计价,甲公司取得的美元营业收入在汇回国内时直接兑换成了人民币存款,且甲公司对美元汇率波动产生的外币风险进行了套期保值,降低了汇率波动对企业取得的外币销售收入的影响,那么,甲公司应当选择人民币作为其记账本位币。

  【答疑编号11070104:针对该题提问】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时,上述因素的重要程度因企业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需要企业管理当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企业管理当局可以根据需要随意选择记账本位币,企业管理当局根据实际情况只能确定其中的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第二节 财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会计报表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和报表结构的基本依据,也是确认和计量的基本依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2)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例题】下列经济业务是根据“资产”定义处理的有( )。

  A.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B.开办费用于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

  C.如果“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金额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过批准,在对外提供报告时也要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

  D.某项存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该项存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E.某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其账面价值应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答疑编号110702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E

  【解析】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开办费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因为开办费已经是企业的一项费用,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例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

  A.受托代销商品

  B.委托加工物资

  C.待处理财产损失

  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E.被法院冻结的固定资产

  【答疑编号110702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

  【解析】受托代销商品从产权角度来讲,并不是企业的资产,所以不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列示;待处理财产损失是企业的一项损失,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例题】(2006年试题)下列各项中,企业不应作为资产在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有( )。

  A.尚未批准处理的盘亏设备

  B.债务重组过程中的应收债权

  C.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

  D.委托代销的商品

  E.法院正在审理中的因被侵权而很可能获得的赔偿款

  【答疑编号110702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E

  【解析】A选项,尚未批准处理的盘亏设备应该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来核算,期末要处理完毕,该科目期末无余额,所以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C选项,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0,也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E选项,基本确定可以收到的赔款才能作为资产确认,所以很可能获得的赔偿款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例题】(2005年试题)下列各项中,企业不应作为资产在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是( )。

  A.库存受托代销的商品

  B.外购的专利权

  C.尚未批准处理的盘亏存货

  D.协议转让中的固定资产

  【答疑编号110702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尚未批准处理的盘亏存货在年末应该予以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期末没有余额,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

  说明:按照新准则,受托代销的商品不属于企业的资产,A选项也应该选。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现时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所有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P356表17-7)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例题】(2007年试题)对下列各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后,能引起企业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有( )。

  A.财产清查中发现的存货盘盈

  B.收到委托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而退回的消费税

  C.债务方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D.购进原材料一批,并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

  E.受托代销一批商品

  【答疑编号110702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E

  【解析】选项A的分录:

  批准处理前:

  借:存货类科目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处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从分录可以看出,不会引起负债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选项B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不会引起负债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选项C的分录:

  借:应付账款

  贷: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等

  营业外收入等

  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不符合题意;

  选项D的分录: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符合题意;

  选项E的分录:

  借:受托代销商品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

  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符合题意。

  【例题】下列各项中,会引起留存收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

  A.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B.盈余公积补亏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D.用税后利润补亏

  【答疑编号110702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解析】盈余公积补亏、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用税后利润补亏引起留存收益内部有关项目此增彼减。

  【例题】下列项目中,能够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减变动的是( )。

  A.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符合资本化条件时计提的借款利息

  B.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C.发放股票股利

  D.采用折价发行债券,款项已存入银行

  E.用银行存款支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答疑编号110702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DE

  【解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会引起负债的变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发放股票股利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资产和负债没有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P>

  ?/P>

  如何理解“总”字的含义:

  举例:资产账面价值为80万元,售价为100万元。

  分析:(1)假定资产为商品,不考虑增值税。

  借:银行存款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2)假定资产为固定资产。

  借:银行存款 1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

  营业外收入 20

  所以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属于收入的范畴。

  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吗?

  解析:收入增加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因为经济业务的总流入不是差额流入来的,因此收入只要增加,所有者权益同时也会增加。

  (二)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P>

  注意的问题:

  (1)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例如: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研究费用、资产减值、车间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

  (3)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例如:产品质量保证、借款费用。

  (三)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2.利润的来源构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之间的区别,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3.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四)收入、费用、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

  二、财务会计计量

  (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例如,企业购入存货、建造厂房、生产产品等,应当以所购入资产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资产计量的金额。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例题】(2007年试题)下列各项业务中,通常应采用“可变现净值”作为计量属性的是( )。

  A.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B.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C.对建造合同计提建造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D.对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答疑编号110702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解析】选项A错误,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通常采用一定折现率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比较;选项C错误,对于建造合同,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总收入,应当确认减值损失;选项D错误,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采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比较,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第三节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包括以下要求:

  (一)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以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企业应当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者所应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刻画出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真实面貌。

  (三)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的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例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当然,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要求,并不表明不允许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企业按照规定或者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有必要变更会计政策,以向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但是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例题】(2005年试题)下列各项业务,符合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是( )。

  A.因市场物价上涨,企业将发出原材料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

  B.因主要客户的现金周转出现严重困难,企业在年末提高了估计坏账百分比

  C.因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将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D.因下—年度经营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将股利分配的形式由现金股利改为股票股利

  【答疑编号110703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选项AB体现的是谨慎性原则,选项D是股利分配政策,所以最佳答案是C。

  【说明】新准则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改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例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的下列行为中,不违反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的有( )。

  A.应收某企业货款100万元,鉴于该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本期对应收该企业的账款改按100%提取坏账准备

  B.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将所得税会计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C.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借款的利息支出予以费用化

  D.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

  E.鉴于本年利润计划完成不佳,本企业决定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

  【答疑编号110703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D

  【例题】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的有( )。

  A.因专利开发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

  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

  C.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30%降为15%

  D.由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预计使用年限由10年变更为15年

  E.因减持股份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但仍然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

  【答疑编号110703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DE

  【解析】C、D、E选项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不违背会计核算的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例题】(2003年试题)把企业集团作为会计主体并编制合并报表主要体现了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 )。

  A.谨慎性原则

  B.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C.明晰性原则

  D.可比性原则

  【答疑编号110703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2002年试题)企业将融资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所体现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是( )。

  A.一贯性

  B.谨慎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

  【答疑编号110703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例题】下列各项,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商品售后租回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C.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D.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E.商品售后回购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答疑编号110703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E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例如购买办公用品签字笔芯,每根1元,购买100根。到财务报销,会计上的账务处理是借:管理费用100,贷:库存现金100;计入管理费用,即根据重要性原则,因为如果签字笔芯没有用完,本月只用20根,剩余80根,没有必要计入存货,简化计入管理费用即可。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例题】下列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体现谨慎的做法是( )。

  A.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B.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C.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D.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E.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答疑编号110703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CDE

  【解析】有关谨慎性原则的选择题目归纳如下:(1)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2)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计价;(3)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4)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等等。(5)计提产品保修费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四节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

  【例题】(2007年试题)下列各项会计处理中,不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是( )。

  A.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B.将劳动资料按一定标准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核算

  C.因未能及时取得相关发票,在期末对已购进并投入生产使用的原材料暂估入账

  D.由于被投资企业发生重大亏损,投资企业将对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答疑编号110703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解析】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对于被投资企业发生重大亏损,并不属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改变的原因,所以选项D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文章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亲爱的学员
欢迎光临中华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