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内媒体和知名研究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2009中国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出炉。在职业幸福感排名中,“公务员”赫然名列第一。诚然,谁也不该说,做了公务员,就不能幸福;但本该为社会、为群众服务的“人民公仆”,其幸福感却高居所有其他行业民众之上,这多少让人心里有些不是味儿。
回首中国的几千年历史,历朝历代的贤臣良吏们,对于“幸福”的观念,很值得今天借鉴。无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中所蕴含的情怀,都使我们深深感动。相信,假如让这些千古贤哲们来做一做今天的所谓“幸福指数测试”,他们的分数是不会排在前列的。理由很简单,当一个官员能够拥有“枝叶关情”的责任感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会比自己为之服务的民众感到更幸福呢?
从我国的公务员法中可以看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如此看来,受养于公众、服务于公众,应当说是公务员工作的核心本质。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公务员并未很好地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而是错误地将手中所拥有、本该用于服务公众的公权力,当成了为个人谋便利、求私利的工具。而近年来屡屡涌现的公务员报考热潮,更是令人担忧地将“公务员”这一行业异化成了高福利、低责任、好糊弄的“理想”工作的代名词。当国家的公务人员中也有此思想时,我们不得不感到一丝凉意。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曾经表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令人担心的是,在公务员们都自觉幸福了以后,他们是否还能体味到民间疾苦?还能不能自觉地来努力实现让人民“更加幸福”的目标?
文章来源:中公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