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持续升温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99万,比去年又多了19万,毕业人数多,加剧了本已紧张的就业形势。“僧多粥少”,这是当前就业形势的写照。然而,很多用人单位或只招收“211”、“985”高校的毕业生,或规定学历起点必须是研究生及以上,这些硬性要求将不少“二本”“三本”的毕业生拒之门外,他们只能通过考研另觅出路。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刚性需求在高校、医院等科研单位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医院的招聘信息注明是清一色的硕士学历,大部分想从事该领域的本科生,只好通过考研来迈过这道求职的“门槛”。
自1999年全国高校大学生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平均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增长,如今已增长到600多万。规模虽得到了增长,但高校的教育资源却未能与其同频共振,这种情况致使大学生的自我含金量大大降低,部分同学试图通过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对欠缺的专业知识进行弥补。
同时,一些考研者中不乏大批二本院校的高校生,考取“211”、“985”大学的研究生,在他们看来,可帮助自己完成专业知识的丰富与积淀。高校的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科研能力的提升明显赶不上扩招的速度,一些老师同时承担着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授课任务,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则无法得到保证,致使一些大学生想通过硕士教育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一方面是研究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另一方面,研究生的扩招正愈演愈烈,使得越来越多的本科生竞相涌进“深造”的大门。
文章来源:考研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