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网

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考研教育网>透视考研误区

透视考研误区

来源:考研教育网 时间:2013-09-06

透视考研误区

    考研与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的两难选择。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人选择了考研,也期待着考研的成功。于是,形形色色的考研讲座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各种考研参考书、“押题专家”也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如何准确地把握考研,不致在考研大潮中迷失,一些闯过“虎口”的成功者告诫我们:要注意考研误区。

误区之一:不考研就没有前途,在我国,高学历时代尚未到来,本科生仍然是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因此,并不是人人都需要考研,也不是人人都适合考研。在选择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坚定个人信念,不随波逐流,以至为考研而考研其实,放低自己的要求,毕业后先踏上工作岗位,到基层锻炼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本科阶段,大家应尽可能静下心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打牢根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误区之二:英语不好就不能考研,有些同学认为没有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考研肯定没希望,还是不要去打这个“水漂”了。而实际上,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中有极少数英语四级都没有过。因此英语六级未通过,仍有考上研究生的可能。
当然,大家知道考研英语综合难度比英语六级要大,所以六级过了也未必能考上研究生,或者保证英语单科及格。所以,不管英语四、六级是否通过,下定决心考研之后都相当于踏上了新的起点,既不能过度悲观,也不要盲目自信,踏踏实实备战英语才是第一要务。

误区之三:偏科也可以过关,还有一种过于自信的观点,认为只要公共课过了,考上研究生没有问题。持这种观点的考生考本校的较多,且未必能应验。据我校考上华中科大、浙大等学校的一些同学介绍,公共课通过只是考上研究生的准备条件,决定因素还在于专业课是否表现不俗,特别是对于不考数学的许多文科专业。
另外,综合素质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俱佳只能说明初试过关,复试中能否被“首席导师”看中,还要看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否过硬。去年我校被华中科大录取的张晓龙同学,便得益于“全面备战,综合提高”的策略,方能在十余位复试者中跃居三甲,被著名博导马士华教授收为门下。成功者告诫我们,备战考研,切不可有偏科“侥幸过关”的心理。

误区之四:准备越早越好,随着考研的日渐升温,考研热浪袭来的时间越来越早了,一些同学甚至刚上大二就早早加入了“职业考研人”的行列。但许多考研成功的同学的共同经验是:准备考研,一年就够了。准备得太早反而会造成后劲不足、倦怠不堪的局面,同时也会使大学生活变得单调枯燥。如果把本该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大学时光仅用来准备某项考试,那将会得不偿失。

误区之五:考研就业两手抓,有些同学认为只有考研就业两手抓,才能左右逢源,心里稳当,不至于到头来两手空空。其实大可不必。一般说来,考研任务主要集中在大四上学期,而求职则可以推迟到大四下学期,所以不妨在上学期专心准备考研,下学期再视考研结果决定是否找工作,以及找什么样的工作。
两手抓,两手都硬固然好,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一定难度。考研不容易,只有用心专一、全力以赴,才有较大的获胜机会;也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渐入佳境,体会到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能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心有旁鹜,左顾右盼,则会让自己身心疲惫,穷于应付,最后一事无成,两手皆空。

误区之六:要舍得花钱,有人粗略统计过近年来考研学生的花费,投入2000元备考,已算比较保守的估计。尤其在报辅导班上,不必逢班就报,也不必迷信某位名师的猜题命中率高,有不少人已揭开了所谓“押题神话”的面纱。考生只要下足功夫、信息及时,对不得要领的科目报个辅导认真的班就足够了。如果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辅导班上,就会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缺乏自我钻研的动力,浪费时间之外,还花了许多冤枉钱。
总之,准备考研要避免误区,防止事倍功半。考研成功的学长告诉我们:考研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热爱学术、渴望深造,那么你就不妨考研;只要你定位准确、勤奋得法,你就有可能成功。

文章来源:考研教育网

亲爱的学员
欢迎光临考研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