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网

当前位置:网校排名 > 考研教育网>考研暑期政治每日复习计划

考研暑期政治每日复习计划

来源:考研教育网 时间:2011-05-17

计划概要:

  7 月 —8 月,制定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巩固英语和数学的同时重点复习政治,做到 3 门公共课的同步提高。

  此次复习时间共两个月,分为两轮,第一轮复习时间定为 7 月 1 日 ---7 月 19 月,复习内容为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这两部分,主要是在新大纲下来前完成对政治主要的四大部分知识体系的梳理。

  预计第一轮结束后 08 年新大纲已公布, 新大纲出来后网校会为考生推荐一套权威的教材作为复习资料。因为每年的考研大纲都会有些变化,如政治大纲每年都会新增或删减内容,考生要特别重视大纲中的新变化,因为新变化容易成为当年的考点。所以 第二轮会主要针对考纲,重点放在考纲的新变化上 。

  ★ 复习建议(第一轮)

  毛概邓三理论的复习:这两门课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这种灵活性也是以准确的记忆基本知识点为基础的,所以我们一般简单地可以把这两门课程看成记忆类课程,大家在复习中主要要通过记忆来打好基础,但要留意其知识点的考核会和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揉杂在一起。

  在对毛概、邓三的初步复习之余,这一轮还仍然要继续做好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式复习。 7 月 14 日暑期强化班开课后 , 可结合老师的课程安排自行调整复习时间和内容 , 但建议要在第一轮的时间里完成对毛概和邓论的粗略的复习 , 以便新大纲下来后进行的全面整体的复习 , 不至于对这两部分过于生疏 .

  ★下表为第一轮复习时间分配表 , 新大纲下来后会有针对新大纲的变化做第二轮的整体复习 .

  第一轮复习时间分配表

第一轮复习时间分配表

毛泽东思想概论

复习时间

( T= 时间、 M= 分钟)

知识点体系表

7 月 11 日

( 60M <T<120M )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章导读:本章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开篇和总结。分为两部分掌握:一、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两个基本问题。

7 月 12 日

( 60M <T<120M )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本章导读:本章的重点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分为三个部分掌握:一、围绕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民族民主革命,懂得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二、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掌握中国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动力以及性质与前途等基本问题。三、着重把握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7 月 13 日

( 60M <T<120M )

本章导读: 1939 年 10 月,毛泽东在《 < 共产党人 > 发刊词》中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三个基本问题,即三个主要法宝的著名论断。本章围绕着三个基本问题分为三个部分掌握:一、关于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问题。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问题。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基本问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7 月 14 日

( 60M <T<120M )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

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本章导读:本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掌握:一、主要掌握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二、着重把握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三、着重掌握对农业、手工业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

当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以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7 月 15 日

( 60M <T<120M )

本章导读:本章集中在对社会主义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论探索及其成果方面。本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掌握:一、围绕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着重掌握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三、主要把握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探索和认识。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

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

理论问题探索的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7 月 16 日

( 60M <T<120M )

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

的方针政策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本章导读:本章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掌握:一、着重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二、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三、侧重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四、集中掌握执政党建设的有关问题。

7 月 17 日

( 60M <T<120M )

本章导读:本章要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懂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了解邓小平在正确评价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方面的历史性贡献。本章可分为两部分掌握:一、本章的重点要把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联。二、着重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理解邓小平的两大历史贡献,一是科学的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坚持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新的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掌握毛泽东思想

的活的灵魂,坚持

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复习时间( T= 时间、 M= 分钟)

复习主要章节 ( 代表重要程度)

7 月 18 日

( 60M <T<120M )

  ★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 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矛盾关系)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

 

7 月 19 日

( 60M <T<120M )

  ★★★ 第二章: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三个依据)

  (一)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依据。

  (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与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三)党情与国情的新变化与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 三个代表 ” 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 中国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 “ 三个代表 ” 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二)贯彻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第三章专门阐述),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三、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

   (四)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五)始终做到 “ 三个代表 ”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7 月 20 日

( 60M <T<120M )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

   ⑴78 年年底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⑵92 年南方谈话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二)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发展的全过程

  所谓 “ 解放思想 ” 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邓小平对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 相互关系 )

   (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二) “ 三个有利于 ” 标准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一) “ 与时俱进 ”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动力。

  (三) “ 与时俱进 ” 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

7 月 21 日

( 60M <T<120M )

★★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

  二、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确立这一任务的根据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 月 22 日

( 60M <T<120M )

★★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

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内容、重要意义)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

   a.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 月 23 日

( 60M <T<120M )

★★★ 第六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 知识点: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 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三、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7 月 24 日

( 60M <T<120M )

★★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注:这一章经常与马政经交叉考试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 .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3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

  

7 月 25 日

( 60M <T<120M )

第八章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二)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内容、意义

   

7 月 26 日

( 60M <T<120M )

  ★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这种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第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第五、今天在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就更显得突出。

    3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2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没

   3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在进行社会活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也不断地得到发展。而人自身的发展又是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从动态发展的过程来看,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推动、互为条件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于人是社会的主体,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终体现为人的全面发展。离开了这一点,社会的发展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失去它的实际内容。所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与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的创造密不可分的。

7 月 27 日

( 60M <T<120M )

★★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1981 年 9 月 30 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1982 年 9 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都标志着这一构想进入形成阶段。

1982 年 9 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阐明了中国政府准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他指出,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主权问题,就是要收回香港,这是讨论的前提。二是 1997 年以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三是中英两国政府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 1997 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邓小平对香港问题的全面阐述,表明“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成熟。

  1982 年 9 月以后,“一国两制”构想在逐步实现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发展并走向法制化。 1982 年 12 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后,邓小平在一系列谈话中又从各个方面对“一国两制”构想进行了阐发,构成了完整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并具体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方针和政策。 1984 年和 1987 年分别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 1990 年和 1993 年分别通过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都贯彻了“一国两制”的精神,使“一国两制”进一步法制化。

 二、“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具有科学的涵义和丰富的内容。概括地说,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三、“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践

   1 .香港、澳门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2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7 月 28 日

( 60M <T<120M )

  ★ 第十一章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1 .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

  2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7 月 29 日

( 60M <T<120M )

  ★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文章来源:考研教育网

亲爱的学员
欢迎光临考研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