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雅思主考方British Council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提供学术支持,环球雅思教育集团主办,郑州环球雅思承办的第十届中国雅思留学年会郑州站,于2008年12月21日下午14:00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大礼堂盛大启幕。 环球雅思...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注意:①溶液不一定为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③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④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 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NaCl的溶液度为36 g,含义:在20℃时,在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 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说明: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①t3℃时,A的溶解度为80 g。
②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③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饱和。
④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⑤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⑥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由雅思主考方British Council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提供学术支持,环球雅思教育集团主办,郑州环球雅思承办的第十届中国雅思留学年会郑州站,于2008年12月21日下午14:00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大礼堂盛大启幕。 环球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