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南京希望英语

025-68180296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儿童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 
美国人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会朝着目标中的“更优秀”发展。 
多少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我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实并不“全面”。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某重点中学接手重点班的语文课,班主任给我介绍了一位每年都被评为“三好生”的女同学,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这女生特要强,即使考了99分,也要为丢掉的那一分懊恼、哭泣。我当时立即就联想到自家的孩子不争气,考上八十多分就心满意足,于是以该女生为榜样,把自家的孩子狠狠训了一顿。语文课上,果然感受到这女生的厉害,你要求到什么高度,她都要攀上这高峰。人人都说是“清华”、“北大”的苗子了。谁知那一年高考中的理科数学试题特别难,从考场上下来,那女生简直哭得唤不起斗志,班主任连哄带劝,好不容易才送上考场继续考试。就在那时,老师们就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学生在关键时刻“差一点什么”(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心理承受力)。当然,这不是学生的过错。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但从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过渡,似乎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桥梁。到底该怎样做?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的素质教育。 
美国的素质教育是从幼儿抓起的。一般认为幼儿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在这一系列素质中,美国人尤其重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如果把幼儿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心理素质的几要素:情感、意志、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就仿佛是这棵树的根系。假若一棵树的根系不顽强、不健全,不能和谐地在“社会”沃土中滋生旺长,这棵树就很难顶天立地,成为栋梁。 
自尊和自信,又被美国人视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也就是根系中扎得最深的主干。因此,美国人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从培养其自尊和自信心开始的。他们不是靠说教,抽象地教孩子要自信、自爱、自强,而是把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既作为营养大餐,又作为独具特色的小零食,随时随地、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 
美国人碰了面,遇到家长带着孩子,一般是先与孩子打招呼,而且,特别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不但大人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还常常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避免他“低一等”的感觉。如果孩子画兔子画成了老鼠,便夸他有想像力,让他享受成功,而不是失败、沮丧。如果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食物或玩具给孩子,家长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想要或想吃时呵斥他,而是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力、自主的权力。孩子如果做错了事,家长也不会横加训斥,只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做出引导和说明。或者在另一个场合,孩子在同样的境况中又表现良好时,加以表扬、鼓励。美国人更反对人前教子。如果你当着别人的面斥责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会被人看做是没教养,是父母的“犯罪”。因为这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中国的奶奶、姥姥们到美国带孩子,常常感到不适应。比如:我的大外孙玩着一个别人刚送的新鲜玩具,小外孙也想要。当姥姥的往往是袒护小的,随口就命令:“牛牛,让弟弟先玩一会儿。”牛牛如果不肯,姥姥就正色教育他:“你是当哥哥的,要让弟弟!”如果他还在兴头上仍然不肯,姥姥就难免强制执行。其实,即使你不“强制执行”,从开头就犯了错误。家长不能命令孩子让步,让他做不情愿做的事。这是对儿童的不尊重。那么两个外孙发生争执时怎么办呢?女儿教给我,每逢这时,你就给他们定个“规则”,比如数数。规定数到二十下,这玩具的主人就得换一换。孩子的着眼点转移到(One、Two……)遵守规则上,也就不存在“强权”剥夺他权利的意味了。www.njxwyy.com
相反,表扬和鼓励的话却常常得挂在嘴边。只要孩子表现出优点和长处,家长就以积极的、正面的赞赏肯定他的行为。像“真棒”、“真聪明”、“真能干”、“真漂亮”这类话,就是孩子们的家常小菜了。他们认为,孩子在享受成功中会增强进取心,取得更大的成功。 
美国的家长们这样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的独立观念:他们认为孩子从出生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无论父母、老师都没有特权去随意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作为“人”,就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美国人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会朝着目标中的“更优秀”发展。而这时,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评价。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其次,美国人还特别重视培养幼儿的自立意识和自主性。也就是遇到难题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力求自己解决的行为方式。有一则发生在我外孙所在的幼儿园的故事,让人很受触动。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滑梯时,小男孩挤了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就恼恼地嘟了嘴。这时,老师并没有像“裁判”一样评判谁是谁非,也不说“玩时要当心,谁也别碰了谁!”而是和蔼地问那小男孩:“你知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呢?”小男孩沮丧地说:“因为我挤了她的手。”老师就笑着说:“噢,原来是这样。那么,你试试用个什么好办法,让她愉快起来。”那男孩想了想,就走到那小女孩面前,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原谅我吧。”那小女孩不吭声,但脸色好多了。老师便蹲下来,问那女孩:“你感觉好些了么?”小女孩提出自己的要求,说:“我觉得用凉水洗洗手会好些。”老师就赶紧表示赞成,启发那小男孩陪小女孩去洗手间洗手。一会儿,两个孩子就手牵着手从洗手间出来了。小男孩高兴地报告老师:“她感觉好多了。”于是,两个小朋友和好如初。这件小事之所以引起我的触动,是因为我曾当过12年中学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也曾经历了学生中的诸多摩擦,但多数情况下是充当了“裁判”的角色,评判谁是谁非,而没有想到这正是培养他们自己解决纠纷的实践机会。 
还有一则故事是发生在美庭中的。有一家四个男孩,发生了争执,老大、老三、老四似乎真理在握,他们唇枪舌剑面向老二。老二明知势单力薄,但毫不示弱,愤激到唾沫飞溅、比手跺脚。这时,那父亲就上前把两手搭成个“T”字,意思是“Time-out(暂停)”。他鼓励并诱导四个孩子来看他做一个实验。他首先点燃了酒精灯,然后把一个盛了冷水的玻璃器皿放在灯上,让孩子们观察那水是怎样地滚沸。当水中有了动静,开始出现上升的水泡时,爸爸就对孩子们说,你们刚才的情形与这烧水相似,如果你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就要冷静,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因为那等于升火加温。现在,你们双方都已经接近沸点,就同这开水一样咕嘟嘟地蒸腾,怎能听得进对方的观点呢?最好的办法是出去玩一会儿,把这件事晾一晾,彼此都冷静下来再说。尽管那父亲没有介入他们的话题,也没有评判谁是谁非,几天之后,兄弟们的意见还是趋于一致,他们化干戈为玉帛了。 
美长、学校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放权给孩子,有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意识的发展。这是孩子走出家门面向社会的必备能力,即个体社会化的必由之路。这种自立、自主的早期教育,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对我国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尤其重要。 
另外,良好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还包括平等竞争的意识、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别以为中国学生从小考到大,就具备了平等竞争的意识。这种能力的培养,远非那么简单。本文开篇提及的那位“三好生”,除了不会享受成功,心理上太患得患失外,恰恰是在于她没有“平等竞争的意识”,不能理智地正视挫折。事实上,她感觉数学题难,别人会更难,因为考题对大家来说是平等的;而她的功夫却比同学们扎实得多。她虽然也去了重点,但她的心态要是放松些、平和些,结果会更好。 
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普遍认为,对待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时不断受挫折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在美国,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正逐渐兴起。比如家长支持并鼓励孩子参加“棒球赛”、“小铁人三项赛”等活动,激发他们与强者抗衡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拿不到名次,他们认为胆略和顽强并不总来源于胜利,“心态决定一切”。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意识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是最重要的,锻炼孩子在困境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是最重要的。
笔者在匹兹堡时,经常看到公共运动场的篮球架下、旱冰场里孩子们自发的比赛。他们尽管年龄大小不齐、技术水准差异也很大,但都态度积极、遵守规则,互相表现得很宽容和配合。一次,打半场篮球中出现了三对二的格局,那两个孩子尽管非常努力,可总也难以扭转比分落后的局面。我因中学时在校篮球队练过球,一时技痒,就提议加入他们的行列。五个孩子很友好地接纳了我。那两个小孩积极为我助攻,使我的三步上篮连连得手,一下使他们反败为胜,两个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详情请进入南京希望英语
  • 已关注:206
  • 咨询电话: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