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青岛环亚国际少儿英语

15318988340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案例解读

  我在这边举一些例子,就是在我身边发生,或者我接触到,我看到的。两个方面都有,有一些是非常成功的,也有一些是发现出国不尽如人意,成功的呢?

  我印象非常深的是一个叫豆豆的小孩,初中出国的,他出国前老师已经判断他有心理问题:抑郁、厌学、啃指甲、啃手指,家里给他戴上手套,涂很苦的黄连都没用。因为他对学校的恐惧和厌恶没有办法消除。后来他妈妈正好有出国的机会,就把他一起送出去了。到了国外他如鱼得水,那个土地那片土壤他才是需要的,可以在那边自由呼吸,各方面都有好转。当时他大概是初二,非常顺利考上高中,然后上。他自己给爷爷写了一封信,有一句话:我的抑郁飘洋过海,只留在中国,我到国外一切都会好转。这是印象蛮深刻的一个成功案例。

  还有一个广州的孩子,是广州华师附中的学生,他本身在国内发展不错,高中两年是在英国读的A-Level的课程,非常好学,语言适应都非常好,然后学校老师也很喜欢他,他最牛的事情是考满分,动不动就考满分,他们学校高中阶段很少有学生考满分,就让他的校长非常惊讶,他非常顺利地拿到了牛津的录取书,目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数学系读博士。这是在国内发展很好,出国后也很好的例子。

  这些就是我们看到成功的案例。这边我也有接触到一些失败的。《别了,澳大利亚》这本书是一个叫李清曦的年轻人写的。他当时17岁,到澳大利亚读高中,很多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又没有家长监管,各方面一直往下坠,后来就决定回国。但是回国之后,他发现那段经历,也许对所有家长和出国的孩子是有益的,所以他把它写成书。

  家长对出国的错误观点

  现在中国的一些家长对孩子出国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主要包括:

  第一,认为国外学生的竞争压力比国内小,所以要把孩子送出去。但是我刚刚讲过阳光神童的那个案例。可以看到,一个是国外也有竞争,而且竞争的方面不一样,和中国要比的东西不一样。第二个国外的高中,如果你想要进名牌,竞争的压力也相当大,惨烈度也非常高。

  其次,会有一些家长认为在国内学不好的孩子,在国外可以学好。这句话是一半对,有一部分是在国内学不好的,比如说豆豆,可能在国内学习情绪上有问题,或者偏向于通过动手来学习,因为每个人学习倾向的方式不一样。中国的教育最强调的是看和听,但是国外的教育更多用体验、感觉、动手,可能有些孩子更适合后面的学习方式,所以到国外相对学得更好。

  还会有一些家长认为国内教育体制一无是处。这样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一直说国内的教育糟糕学校糟糕,孩子本来并没有很抵触国内学习,但因为家长总说,他就形成一个观点:我一定要出去。但是出去之后也不象他想象的那么美好,那就会有一个双重的失落,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属于哪里?

  对孩子出国的整体评估

  出国是一个选择,关键是我们怎么跟孩子沟通,出国前要做哪些事情。我觉得需要做整体评估,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有的时候还需要涉及学校方面,三方面都要评估。

  家庭及家长——家庭的大小及成员/对孩子回国的计划和考虑

  关于家庭,至少要考虑以下因素:

    大家庭or小家庭(是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一个核心家庭?)这关系到孩子将来要承担哪些责任?这是安排出国前应该想好的,而不是等他的根扎在那边,你才想拽他回来,会很痛苦。

    还有一点:出国是谁先提出来的?在家庭中,谁是经常拿主意的人?如果孩子走了,家里肯定会有一部分的空缺,这个空缺将来会被填补,还是一直空缺在那里,这个空缺对夫妻双方关系的影响会是什么?我觉得孩子一旦出国,如果父母仍然留在国内,孩子自己在国外,很多问题会发生,在之前都要协调好。对孩子回国的计划和考虑,这部分也是之前就要做好,读几年书,或者是什么样的状况下回来,我觉得可能都提前有一个想法,然后要跟孩子做好约定。如果孩子没有任何退路,对有的孩子是好事,对有的孩子却是过大的压力。

  父母的动机

  还有一个父母的动机的评估。为什么你希望孩子出国?为了面子和盲目跟风的话,就不是在评估孩子整个状况情况下做的决定,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学习外语,我觉得这个想法太单纯了一点,要求也太低了。无法管教孩子才推出国,效果肯定更不好。建议家长应该考虑孩子的特点和前途,跟孩子做很好的沟通,出国的主体是孩子,一切都应该从孩子出发,而不是家长自己。

  父母的人格特征

  出国不光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一个家庭的考验。拿人格特征来说,孩子身上的人格特征50%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如果父母情绪稳定,那孩子也容易发展出情绪的稳定性,并且有适应周围变化或者应对压力的一种能力。

  1. 父母对孩子的依恋度如何?有些父母对孩子的需要,超过了孩子对父母的需要。孩子慢慢长大,父母的依恋会越来越重,那个时候送孩子出国,对有些家长来说,受不了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自己。孩子一天接到多少电话,被要求去视频,这些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家长的需要,所以家长要提前评估好自己的依恋程度到底是怎样?

  2. 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家长,孩子一出门或者是晚回来一点就担心,如果在国外,没有安全感的家长更加不放心。由于孩子出国带来的失眠、焦虑、抑郁的为数不少。所以,如果父母是内心安全的,送孩子出去的时候就会更加放心,孩子也会更加放心。

  还会有开放性,内向外向等等。这些都是送孩子出去之前,父母需要评估的。

  父母状况

  从小到大你跟孩子的亲密程度如何?是每时每刻黏在一起,还是有很好的独立空间。没有边界的家长会培养出没有边界的孩子,他的人际关系中,总是依恋着别人,总是依附着别人,很难独立。

  另外,在孩子出国之后会发生变化。因为有时间、空间的错位,到那个时候,怎样去维系过去的关系模式?或者是怎样调整自己适应孩子目前的状态?这些都需要考虑。

  另外一点,就是你是跟孩子一起出国,还是孩子自己到国外去?我最不建议前者,弊端是最多的,当孩子发生问题时,这个监护人最常说的一句话:“看,我为你牺牲那么多,你还这样,你对得起我吗?”次数多了,孩子就会愤怒:“谁让你来的,又不是我要求你陪过来的。”

  如果不是陪读,父母有自己的社交圈,有自己的工作内容,孩子去上学,你去上班,这种状态是最佳的。不过8岁以下的孩子,我不建议分离。

  孩子的评估

  个性评估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外向的人来说相对适应力比较好。情绪越稳定的人他的适应力越好,相对来说情绪不稳定的人在新的文化和环境中适应力没那么好。而开放性越高的人适应力越好。责任心越强宜人性越好的人适应力越好。不是所有个性的孩子都适合送出去,出去之前要看一下个性特征。

  学习

  另外,送出去是读书,学习能力的评估尤为重要。国内的学习成绩其实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国内成绩如果比较好的,至少说明他的适应力比较强,他的听说读写背诵能力比较强。可以评估一下,孩子在国内的学习能力怎样?学习风格怎样?学习方式怎样?最喜欢最擅长的是什么?这是学业成绩中可以反应的。

  另外是外语能力,因为在国外是用当地语言沟通。对孩子来说,年龄越小,在国外适应能力反而越好,我认为不必精通外语,但最好会一些日常用语。

  跨文化适应

  除了学习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对新环境的适应。如果有转学换城市的经验,对他来说是很好的磨炼。家长可以观察一下,当转变发生时,孩子经常用的模式是什么?大概多长时间才可以适应。有的小朋友进幼儿园一星期完全搞定。有的小朋友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这些模式都会一遍又一遍复制。幼儿园这样,小学这样,那到国外也这样。

  尤其是如果孩子自己出去,他们要独自适应新环境的状况,没办法每件事都来问家长,因为家长不理解也没办法提供到帮助,所以独自的能力就变的很重要。

  跨文化交往

  孩子跟老师怎么交往,跟同学怎么交往?还有生活中,跟看门的人、超市里的收银员、商店售货员是怎么交往?对很多孩子来说,其实这个很难,在跟老师的交往过程中,上课不敢问问题,可能是由于语言,也有可能即使他学习很好,他也不敢问,跟同学他有很强的自卑感,或者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些都属于是交往方面的。

  跨文化敏感性

  孩子在多大程度上是能够意识到有差异的?举一个例子,一个小女孩到美国去,班上一个女孩子比较友善跟她介绍学校的情况,她就很自然的拉了那个女孩的手在走廊上走。结果后来,她发现别人会对她指指点点,她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在中国两个女孩手拉手都很正常,但是在欧美没有人手拉手,所以别人对她指指点点,这就是文化差异,有些文化中可以接触,有些文化中就不可以接触。我们的孩子,出去之后,她是不是有这种敏锐性,可以察觉到或者模仿当地的做法,这个就是文化的敏锐性。

  出国动机、意愿和目标

  这是非常深层次的评估,如果出国,是来自父母的意愿,那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归罪于父母,“都是你们非要让我出国。”如果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已经想好,知道有什么困难,愿意努力去克服,这样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当时是孩子自己下过决心的,孩子也会更愿意再努力一把。

  如果是为了逃避国内竞争,到国外也有可能学习

温馨提示:为不影响您的学业,来校区前请先电话咨询,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相关资料
  • 热门课程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